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0832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市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有序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做好碳达峰工作,根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础上,着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着力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着力推进能源产业链减

2、排,着力加快转变用能方式,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科学有序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基本原则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贯彻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到能源领域全过程。明确目标路径,合理把握行动节奏,科学安排重点任务,压实各方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实施。绿色低碳、保障安全。立足定位,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坚持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充分挖掘清洁能源潜力。优化基础性、保障性支撑电源布局,强化多能融合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打造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3、、管理创新,以能源电力低碳发展为重点,加快电能替代,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促进能源梯级综合利用。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内外要素资源,深化能源合作,不断扩大省外能源市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加强能源技术联合攻关,搭建能源开放共享平台,打造清洁能源合作新样板。(三)总体目标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初具规模,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左右。打造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多极支撑、多能互补能源生产体系,建立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十五五期间,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基本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领先水平。能

4、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能源转型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形成,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二、提升多极支撑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四)持续推进常规水电开发。科学有序推进水能资源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规划内大中型水电站有序建设,以及后续水电前期研究论证工作。深化利用水电,加快推进已建水电站扩机改造。有序实施河上游水电站开发建设规划。适时推进小水电退出工作,升级改造符合政策要求的水电机组,进一步提高水电站效率。(五)集约化发展风电光伏。加强地区风光用地资源的规划工作和保护工作,确保项目可行性。统筹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采用多能互补开发模式,以荒漠化地区为重点,在符合空间规划

5、、用途管制要求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谋划布局重点加快基地建设,分阶段适时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光热一体化等市场化项目建设。(六)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各领域应用,创新实施分布式光伏+工业、商业、校园、社区、交通等光伏+工程,积极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重点利用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推动分布式光伏等发电应用,积极发展分散式风电。(七)稳步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开发利用。鼓励生物质能多元化发展,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热则热的原则,巩固并拓展生物质发电项目,依托各地现有供热管网,积极推进生物质锅炉直燃供热。在条件允许的畜禽养殖企业周边发展生物天然气项目,推

6、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注重生物质能开发进度与原料保障能力的衔接,加大地方对农林废弃物收、储、运环节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实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八)加快培育能源新品种。把握能源发展新方向,科学布局地热、氢能、核能等能源供给新品种,形成未来能源发展新支撑。加快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步伐,探索建设兆瓦级干热岩发电示范项目。创新氢能与光伏、储能等协同发展模式,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积极推进电场址普选、保护和初步可行性研究分析等前期工作。三、加快推动清洁化供热(九)提高燃煤供热清洁化水平。深度挖掘工业、电力等领域低品位余热资源,充分利用既有热电联产机组

7、的供暖能力,有序推进燃煤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在人口集中区延伸集中供暖覆盖范围,逐步开展燃煤供暖锅炉环保达标改造或分散燃煤锅炉清洁化替代工作。(十)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热能力。采用电能替代方式进行清洁供暖改造,实施清洁取暖工程,加快推进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开展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改造试点,建设分布式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推广低温空气源热泵采暖,鼓励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发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供热项目。四、提升新型电力系统资源配置能力(十一)加快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积极扩大绿色电力跨省跨区外送规模,支撑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实现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服务全国碳达峰目标实现。加快特高压直流外送通

8、道配套电源建设,实现满负荷送电。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工程及配套电源建设,研究论证后续跨区特高压外送输电通道和配套清洁能源基地。(十二)加快构建坚强骨干电网。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和输送、负荷中心地区电力需求增长、大型清洁电源接入需求,建设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强85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断面输电能力,满足清洁能源基地互济需求。加强新能源汇集的3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创造条件。优化调整350千伏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可靠性。(十三)加快推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在电网输配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能源、微电网以及用户侧等方面,积极推动储能应用,带动储能电

9、池制造等上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储能产业链。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储能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引导新能源开发主体在电网侧联合开展集中式储能电站建设,储能规模不低于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的10%,储能时长不低于2小时。(十四)打造清洁低碳的新型配电系统。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市(区)配电网,供电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镇地区适度超前建设配电网,支撑新型城镇化下的清洁用能需求。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巩固提升,重点推进新型小镇、中心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实施地区电网延伸工程,采用微电网等方式,解决离网供电区供电问题。五、提升多能

10、互补储能调峰能力(十五)发展优质调峰电源。持续推进实施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储能项目前期和研究论证工作,力争十五五建成投产一批抽水蓄能项目。开展太阳能热发电参与系统调峰的联调运行示范,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建设一定规模的清洁高效煤电,有序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发挥燃气电站深度应急调峰和快速启停等优势,结合天然气供应能力和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的燃气电站。(十六)推进新型储能设施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模式,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百万千瓦级化学储能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电力

11、系统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实现电力系统中短周期储能调节。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试点,探索发电企业、第三方储能运营企业联合投资电网侧共享储能运行模式,推进商业化发展。(十七)提高能源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强能源供需统筹协调,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实施需求侧响应,引导电力用户及新能源汽车等需求侧资源自主响应调节,提高能源系统经济性和运行效率。加快推动工业领域负荷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加强高载能行业中间歇性负荷的需求侧管理。积极推进需求侧终端设备智能化改造和需求侧响应管理平台建设。探索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运营模式,挖掘电动汽车等生产生活充放电设施在调峰方面的潜力,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六、

12、加强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十八)推进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高效率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提高光伏转换效率。开展高海拔、低风速高原型风机研究,提升风电效率。促进新能源涉网性能改进升级,提高主动支撑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具备参与系统高频、低频扰动快速调整能力,加强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技术研究,支撑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和大规模外送。探索化石能源发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积极参与投入碳捕捉、储存以及利用项目。(十九)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围绕储能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开展技术研发,建立储能相关标准体系。积极筹建先进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谋划建立储能实证基地。开展光储一体化电站实证基地建设,建立具

13、有光储融合发展综合效能评价方法和检测手段,逐步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储能并网性能研究,研究制定规模化储能集群智慧调控系统,支撑高比例清洁电力的安全可靠运行。(二十)探索示范氢能绿色开发技术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究,建立氢气储运网络,推进槽车、管道等运输方式试点,形成规模化绿色氢气供给能力。开展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输、高效利用及氢电耦合技术研究,实现绿电制氢、储氢、运氢、氢能高效利用及氢电耦合系统安全运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探索氢能多元化利用场景,推进化石能源的试点示范。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配送车试点,配套建设加氢站和氢气储运等基础设施。七、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二十一)构建有利于能

14、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提升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推动各类发电主体发电计划有序放开。推动建设多层次、各环节统筹衔接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构建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的市场机制,实现电力中长期连续运营。发挥电力交易平台纽带作用,统筹做好绿电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碳市场、能耗双控等政策衔接。加强售电侧市场规范引导,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为用户选择绿电提供更加丰富的途径。(二十二)健全保障能源安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强化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地方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提升电网负荷预测和管理调度水平

15、,增强电力供应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能源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备用电源建设和能源气象保障服务,提升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与事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加强重要能源设施、能源网络安全防护,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八、加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二十三)探索能源领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超前部署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重点聚焦碳捕集与利用,加快研发碳捕集先进材料、专用大型二氧化碳分离与热换设备、二氧化碳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矿化及微藻利用技术,部署直接空气二氧化碳捕集等负排放技术。推进松辽盆地油气CCUS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火电机组十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

16、与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通过工程放大和技术迭代,降低碳捕集成本。(二十四)加强绿色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应用。抓住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技术、动力电池、氢能制储运用、新型高效太阳能发电和大容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等能源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以技术进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新基建工程建设,促进能源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九、加强组织实施(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本地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任务。健全部门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重点行业能源领域碳达峰工作进展进行调度,开展效果评估,督促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二十六)强化协调联动。坚持系统思维,增强能源领域与工业、建筑、交通等其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