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X出示课题,明确要求L板书:现代诗二首(先写课题,再加上米字号)2 .指名说说米字号在题目中的含义,明确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3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想象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画面,也想象过“我”和阿妈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的所见所闻,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刘大白和徐志摩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二、读准字音,了解作者1 .自由朗读诗歌。2 .指名朗读诗歌,纠正读错的字音。刘大白,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楼,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现代著
2、名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徐志摩,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情感升华。)三、自由读诗,想象画面L反复读两首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3 .同桌交流,说一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4 .集体分享。秋晚的江上板书:归巢的鸟、斜阳、头白的芦苇。花牛歌板书:花牛、草地、白云、夕阳。5 .观察课文配图,结合自己的想象,自由练说: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 .集体交流: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
3、阳驮回巢去一样。飞鸟双翅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一样,翻掉在江上。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江面,也染红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花牛歌描绘了:一只或坐或走或卧的花牛,自在而悠闲。它坐在草地上,剪秋萝被它压扁了;它躺在草地上,天上的云儿慢悠悠地占满天空;花牛在草地上走着,它的尾巴甩了一圈又一圈;花牛做着美梦,夕阳已经偷偷下山了。四、感受节奏,品味语言L想象诗中的画面,让这幅画留在你的脑海里,再次读读这两首诗,感受两首诗的节奏有何不同。2 .指名交流:秋晚的江上语调舒缓,要读出长短句节奏的变化;花牛歌语调欢快,要读出每一节首句“一咏三叹”重复的节奏3 .找出这两首诗中的动词,说说,哪
4、些词用得特别好,并说明理由。4 .交流分享:秋晚的江上:“驮”,感受到飞鸟的负荷重,更能感受到它的疲倦。“妆”将芦苇拟人化,更添一份诗的情趣。花牛歌:“霸占”将白云拟人化,感受到花牛和白云有着同样的自由;“偷渡”将太阳拟人化,表现了时间悄然流逝。五、再读诗歌,体会情感1花牛歌中的花牛,它一会儿坐,一会儿睡,一会儿走,一会儿再睡,还做着梦。它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在草地里走,走累了就在草地里坐,坐久了就睡觉,睡着了就做梦诗人为什么不这样写呢?5 .讨论:诗歌的语言,是跳跃的语言;诗歌的构思,也不是墨守成规的。这样的变化和跳跃,让诗更有诗的味道。花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更突出了它的自由。6 .花牛的自由,我们可以感受到;再读读秋晚的江上寻找飞鸟的自由。7 .讨论:飞鸟倦了,可是还得驮着夕阳;但飞鸟把双翅一翻,解脱自己沉重的负荷,飞鸟也找到了自己的自由。8 .诗人总是借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两首诗中,我们既读到了大自然的美景,也读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六、配乐朗读,拓展阅读L配乐朗读: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再次读读这两首诗。2.如果你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再读一读两位诗人的诗作。推荐刘大白诗集志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