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教育信息化重在应用,学生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处于主体地位。为了深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和北京教科院教育信息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在北京市18个区县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通过网上进行,共回收学生答卷11,939份,其中有效答卷11,832份,有效率为99.1%。从学段看,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占47.5%.26.7%、24.8%;从学校类型看,城市学校、县镇学校、农村学校学生分别占52.0%、19.9柒27
2、.8%o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二、调查结果1 .中小学校园网的用途在学校校园网的用途方面,教师备课和教学排在第一位。83.2%的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教师备课和教学中;60.0%的学校将校园网用于学校管理;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为58.9%;49.7%的学校将校园网用于宣传及交流;还有21.6%将校园网用于休闲娱乐。可见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比例均高于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中小学将校园网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不到60%o2.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59.5%的中小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30.8%的学生在12小时之间,5.5%的学生在校平均每周有34小时使用计算
3、机,只有4.2%的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超过4小时。其中小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最高,达74.2%;农村学校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为67.l%o3 .学校计算机课外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学校计算机除信息技术课以外只对课外小组开放的比例最高,为41.5%;完全不对学生开放的学校比例为26.8%;只有7.7%的学校计算机在所有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其中小学56.3%的学校计算机课余时间只对课外小组开放,中学29.9%的学校计算机课余时间完全不对学生开放。可见,除课外小组的学生外,中小学生除计算机课以外在学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是相对较少的。4 .学生在校使
4、用计算机的地点5 1.5%的学生主要在计算机专用教室使用计算机,在普通教室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只有5.2%,可见学生主要还是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电脑,在日常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很少。中小学生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很小,分别只有L1%和0.8%o5.学生使用电子阅览室和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情况中小学有电子阅览室的比例为54.1%(小学为33.3%,中学为66.7%)。其中20.0%的学校较少使用电子阅览室,另有16.0%的学校基本不使用电子阅览室。中小学有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比例为68.1%,其中35.7%的学校较少使用资源库/数字图书馆,12.7%的学校基本不使用资源库或数字图书馆。可
5、见,中小学有电子阅览室和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比例不高,在已建有电子阅览室和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的学校中,这些资源的使用率也不高。三、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一)主要结论和问题调查表明,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主要用于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将校园网用于学生学习的比例不高;学生在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很少,大多数学生在校平均每周使用计算机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校计算机除信息技术课以外主要对课外小组开放,学生在校课余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计算机,在日常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机会较少,在实验课上和图书馆、阅览室使用计算机的机会更少;中小学拥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学校比例较低,资源的使用率不
6、高。调查结果反映出,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学生没有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主体,表现在校园网的功能主要不是用于学生学习,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场所受限,数字化学习资源缺乏等。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育要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要转变思路,采取相应措施,实施“以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二)对策建议1 .树立以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意识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似乎正在步入以往教育的一
7、个误区,即强调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需要;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更多地以教师应用为中心,没有树立以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意识。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还不够普及和深入,这一方面与教学资源缺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有关,而更重要的问题可能在于认识上的偏差,即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才能做到信息技术的深入、全面应用。中小学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上要转变思路,更多地以学生应用为中心。2 .搭建“以学生为本”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当前中小学信息化硬件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
8、校园网、配备电脑、建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校校通”。但这种“校校通”只是搭建了信息化的“学校环境”,并非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小学校的学生用机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教室,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使用,而在普通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计算机的配置很少。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学习工具。要搭建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就要在各种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如新加坡在学校的所有学习场所配置电脑并联接网络,除了计算机实验室,电脑还出现在教室、图书馆、学科实验室、教员室以及办公室等学校的各个角落,学生在各种学习场所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9、。3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中小学生在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最大困难是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时间少,很大一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课余只对课外小组开放,多少带有一些“精英教育”的思想,计算机还没有以一种学习工具的姿态走向普通学生。调查表明,学校计算机课余不对学生开放的原因主要有时间排不开、管理维护人员不足、担心机器受损等。中小学应通过加强管理,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和校园网的使用效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因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化设备不充分利用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在美国,学校总是尽量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大部分公立学校允许学
10、生在上课前、放学后或周末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和网络,一部分学校还向学生或教师提供手提电脑,还有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电脑借用服务。4 .加强学生学习资源的建设当前影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信息资源。已经开展的资源建设主要是面向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如各种教学素材、案例、题库等,真正为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源很少。如果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机会,而网上没有适合学生需要的、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有可能走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规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为了使学生将信息技术用于学习,仅仅提供对学生学习有用的网络游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加强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