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天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天津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1月11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更是天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频发带来的巨大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决议,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以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市场主体,以经济运行、财税运行、重大项目“三个条线”调度促循环畅通,全市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能不断积聚、保的底线不断巩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坚持防疫情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高效。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3、疫情防控总体部署,不折不扣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及进一步优化十条措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扎实推进,全市60岁以上首剂接种率达92.6%,防控屏障进一步筑牢。坚决实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有力有序推动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和企业复工达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第一时间出台实施我市“稳经济35条”、“接续措施26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一揽子政策。建立扎实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机制,全年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过710亿元,国资系统、行政事业单位等减免房租超过19亿元,阶段性缓缴企业社保费金额14.6亿元,普惠小微
4、贷款同比增长20%以上。经济运行、财税运行、重大项目“三个条线”调度精准有力。建立市区两级调度机制,大幅提升服务企业和项目的精度准度、效度力度,以导向明确的服务信号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经济运行调度成效明显,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向好势头,全年增长L0%。财税运行调度务实有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46.6亿元,下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l%o重大项目调度效果显现,滚动推出重大项目“短名单”,提级协调、靠前服务,33个项目年内开工28个,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0%,中芯国际大二期等重大项目如期落地,联想智慧创新产业园、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按期投产。“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持续推进,市级领
5、导带头深入企业上门帮扶,各层级政府部门累计为企业解决难题1.44万个。年末全市市场主体达到164.8万家,同比增长9%;销售开票企业户数和金额分别增长3.7%、2.4%,保持活跃态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二)坚持强承接优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持续提升承接载体功能,精心谋划、精准对接承接目标单位,滨海一中关村科技园、宝垠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分别新增注册企业666家、282家,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中石化LNG三期、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等一批重大项
6、目顺利落地,全年北京企业在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北京项目总投资1721亿元。积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天津港内陆服务网点功能提升,职业教育、卫生健康、规划建设等领域智力帮扶、技术帮扶扎实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提速。重点领域协同深入推进,编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京津冀生命健康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国家集群竞赛中胜出,成立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注册京冀地区用户419家,发布京冀企业成果8575项。“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北段)建成通车,津兴城际全线铺轨,京滨铁路南段、津潍高铁开工建设;津石高速天津东段、津歧公路一期建成通车,区域
7、公路交通网进一步完善。航运枢纽功能持续增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加快建设,在泊船时效率再破世界纪录,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生产消耗“碳中和”。集装箱航线总数增加到140条,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海铁联运完成120万标准箱。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租赁保理等新业态优势持续显现,融资租赁行业持续领跑全国,国内首笔“双重ESG架构”银团贷款成功发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获批实施;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全年支持20家高成长初创企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先行区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新增双碳、离岸创新创业两个平台,FT账户功能有效发
8、挥,离岸贸易创新形成“滨海模式”,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位列全国第三。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迈出新步伐,155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19项“一网通办”。京津冀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O(三)坚持调结构促升级,产业聚集优化动能持续增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促进和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产业链竞争力显著提升。重点产业链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77.9%,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产业链利润总额两位数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快于规上工业4.2个百分点。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0%
9、,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优质企业不断涌现,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4家,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9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和46家。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制定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领域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政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冷链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天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滨海新区中心渔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启动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发展规划研究。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规划方案落地实施,中国铁设、中海油服等龙头企业在津扩大经营。规上服务业15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同比增长7.9%,快于全国2.4个百分点;商务
10、服务业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增长24.3%,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专业技术服务业增势良好,营业收入增长IL0%。(四)坚持育源头重策源,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实现提升创新平台作用有效发挥。推动在津15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体系化、链条式发展,新筹建市级重点实验室40家。天津超算中心、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围绕高通量虚拟药物筛选等取得新突破,天津大学大型地震工程模拟设施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专利20余项。首批五家海河实验室引育中合基因等13家科技型企业,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顺利筹建。成功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天津号”纯太阳能车迭代升级,康希诺吸入式新冠疫苗
11、获准紧急使用,PTFE管式微孔膜海水淡化膜材料“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均突破1万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超过5000家、400家、280家,每万户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60家。海光信息、唯捷创芯、华海清科等9家企业实现上市注册发行。创新要素进一步聚集。研究制定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施意见,进一步解开成果转化“细绳子”。企业研发后补助机制优化完善,择优补助企业3.75亿元,带动研发经费支出增加45.14亿元。用足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超过210亿元;首次设立概念验
12、证资金,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早期研发活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规划方案、管理运营体制等基本形成。(五)坚持稳投资扩消费,内需活力进一步释放有效投资稳步回升。积极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24个签约项目全部开工建设,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贴息贷款、“保交楼”支持政策扎实落实。创新构建“揭榜挂帅”项目谋划机制,新增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2.53万亿元。全年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L4%、6.8%,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着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向民间资本推介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领域项目18个、总投资400亿元,全年直接利用外资增长
13、10.4%,预计实际利用内资增长7.3%o消费活力持续释放。国际消费、区域商贸“双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八大地标商圈和十四个区域商圈升级改造启动,印象城、金茂府等高品质商业载体加快建设,佛罗伦萨商圈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全年引进品牌首店超过50家。商贸会展取得新成效,王兰庄国际商贸城入选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主体完工;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国际车展等重量级展会成功举办。第二届海河国际消费季成功举办,推出商旅文体融合活动超过1000场,实施消费券促销,撬动消费比率超过1:30,新能源汽车零售额成倍增长。文旅产业加快融合,推动文化产品、文旅消
14、费、文物保护创新发展,利用新媒体等多元渠道立体化讲好天津故事,擦亮天津城市“名片”(六)坚持抓服务优环境,改革开放优势不断扩大改革攻坚深入推进。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实施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若干措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连续两年在国家评估中取得A级并获通报表扬,市管企业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国企改革取得扎实进展,完成1190户企业改革方案批复、11所国企所属职业院校转隶工作。高水平对外开放扎实推进。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年发送中欧班列突破700歹U,保税专列成功首发。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提质增效,累计投资
15、近15亿美元。外贸运行保持稳定,持续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平行进口车贸易拓展到房车、摩托车、小客车等车型,到港及实际清关规模均占全国80%o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启动示范园区建设,金融服务、航运物流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等加快聚集。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利用外资形势向好,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96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动对标落实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任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制定完成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693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清单管理,105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服务,53项政策“
16、免申即享”,天津网上办事大厅智能升级,企业开办网办率超过98%,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实现“掌上办”,全年网上办件164.8万件,企业群众网上咨询、预约办事更加方便。诚信建设加快推进,积极拓展信用惠民应用场景,有效发挥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平台作用,为16.6万家守信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IlOO亿元。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打造优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七)坚持打基础提效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快粮食产能稳定。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种业振兴行动大力实施,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成投用。小站稻列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武清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建成15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乡村治理积分制覆盖30%以上行政村。农村重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一网管理”,3624个村完成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增长3.8%。(八)坚持减排放护生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