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经验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经验做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聚焦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XX县紧跟时代要求和形势,积极调整培训思路,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推动全县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迅速转变、能力素质持续提升。聚焦现代化合力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变以往大而化之、蜻蜓点水的培训方式,注重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干部教育组织形式、培训模式、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全新格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全县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党校改革发展重点举措以及市县镇三级联动工作实施方式,着力健全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链条,从县镇两级党校、县直重点领域等方面入手,完善
2、学科建设,突出优势互补,强化上下协同。围绕工作大局。广泛收集干部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长期规划,逐年制订培训计划。强化课程设计,突出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党规党纪、能力素质等内容要素。结合中心任务、重大项目需求,动态调整主体班次课程内容,满足干部能力素质提升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立足当前实际。强化县镇党校联动机制,推进镇级党校规范化建设,探索实行培训学分制和学时累计办法,完善培训情况登记、反馈、跟踪管理和补训等制度。聚焦品牌化倾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班次集全县之力高质量办好中青班,培养适应XX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精准选调对象。从讲政治着手,对培训对象进行全程把关。聚焦乡村振兴、
3、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深入掌握干部履职情况,综合思想动态和工作业绩,精准点名,确定一批政治过硬、有培养潜力的培训对象。配强师资队伍。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县委书记出席开班式并授“开学第一课”,县领导作专题辅导,县直单位“一把手”作政策解读,乡镇领导干部分享基层实践经验。邀请省委党校教授、高校专家等作“客座讲师”,全方位高规格充实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痛点”和培训对象特点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培训专题为单元对课程进行结构化设置,综合运用讲授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感召力。通过视频连线系统向各镇党校开放重要课程,组织各镇年轻干部及相关人员同步参与,推动优质资源下
4、沉。创新办班模式。将原先一个班扩展为A、B两个班,梯队式培训科级和股级干部,综合合班、分班两种方式,分别设置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创新学员讲坛、才俊论坛等研学载体。大兴调查研究。精心谋划“金色韩江发展轴”“蓝色海洋经济带”“绿色生态发展带”“北片红色教育点”四条现场教学路线,加深学员对市情县情了解,形成33份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县委开展工作出谋划策。聚焦专业化全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成效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工作部署,紧盯XX改革发展短板,以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引领推动XX高质量发展。“向上求学”长见识。精心选派干部参加上级举办的“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等能力提升培训班,今年选派16期,共242
5、人次。“外出求知”学本领。组织领导干部到暨南大学参加培训,举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城乡社会治理创新与全面乡村振兴”2期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委党校、暨南大学等高校教授授课,涵盖政治理论、公共管理和城市规划等专业课程。“本地转化”出成效。以中青班为载体,开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布局等专题班,推动参加省级、市级长期班、重点班、示范班的领导干部上台授课,变“学员”为“教员”,培训范围扩大至全县各相关单位新任(1年内)科级、股级干部,促进学习成果转化。“自主创新有亮点。推动各单位自行组织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调整培训学习方式,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县委办举办“瑞光学坛
6、”,围绕办文、办会、信息报道等内容开展培训;县委组织部打造“组工大讲堂”,每周一主题连线至各镇进行组工业务培训;县委宣传部开创机关“周二夜学”读书班学习模式,年轻干部逐一上台讲解政策理论及业务经验。聚焦有序化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全县“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战役重要抓手,对中青班、外出定向班等重点班次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定下“严”的基调。做好前置提醒,发布入学通知,重点强调培训纪律,并将纪律要求融入“三会”(即班委会、支部会、动员会)反复强调,将严的纪律执行贯穿于培训始终。围绕课堂纪律、考勤管理、课余生活、网络舆情等方面,制订学风建设承诺书,并在入学日组织全体学员签订。建立“治”的机制。坚持“双轨并行”,挑选工作经验丰富、自律意识较强的学员担任班委、支委,由35岁以下年轻干部担任党小组组长,形成支委引领、班委主管的管理架构,同向发力强化学员自我约束与互相督促。执行“强”的监督。加强学习与后勤“双抓双管”,以明察暗访形式开展全天候考勤管理。组建学风督查组每日全覆盖巡查,建立“红黑榜”记录学员纪律遵守、课堂出勤和学习表现等情况,并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