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784928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一)概述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不自主运动障碍。抽动的特征是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眉、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运动等,通常可伴有发生多动、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抽动病程可呈短暂或慢性,也可以持续终生。(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心理因素、躯体因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发育障碍等有关。一般认为抽动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基础,其表现形式明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症状的波动则和精神紧张因素有关。极少数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部分缓解后发展为慢性运动抽动、发声抽

2、动或Tourette综合征,而后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因为它们常常共发于同一个家族。(三)临床表现抽动症多见于男孩,常有抽动家庭史。抽动伴有各种情绪紊乱者并不少见,尤其是伴发强迫症状和疑病症状,也可伴有特定的发育迟缓。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1 .短暂性抽动隙碍短暂性抽动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期和少年期,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3:1。大多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较为局限。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患儿可出现同一组肌肉快速、频繁

3、、刻板、重复、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最常见于头面部肌肉,表现为:做鬼脸、皱额、眨眼、皱缩鼻子、鼻翼抽动、露齿、咬嘴唇、伸舌头、面颊肌抽动、伸缩颌部、点头摇头、颈肌抽动、头向一边倒、头部转动等。亦可发生于上肢,表现为:手指弹动,手不停地抓握,一阵阵紧握拳头,前臂摆动,耸肩。也可见于下肢与躯干肌,表现为:下肢一阵阵抽动,或脚趾一阵阵抖动,特别是步态、躯体的扭动或跳动。又见于呼吸或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呃逆、叹息、呵欠、喷嚏、深呼吸、打嗝、吮吸、咂嘴,不停地清嗓子。以上症状多种多样,但每次仅呈现一种症状,且动作的姿势也是刻板、少变的。一段时间内可变换为不同的表现。抽动频率和程度变化较大,兴奋、唾眠不好

4、、精神紧张、人多场合、受到批评时抽动症状可以加重、抽动次数增加。有意克制时可以少发,但克制解除后发作更多。睡眠时可以无任何症状,此特点是与癫痫相区别之处,癫痫可发作于唾眠中。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如单纯反复咳嗽、哼气或清嗓等。发音抽动不应该与运动抽动同时出现。抽动症状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很少伴发情绪和行为问题,通常对患儿日常学习和适应环境无明显影响。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短暂性抽动障碍的运动抽动或者发音抽动症状可持续数周到数月,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2 .慢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音抽动障碍是以限于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并存)为特征的一种抽动障碍

5、,抽动可以是单一的也可是多种的(通常是多种的),持续1年以上。不自主运动抽动或发声,可以不同时存在,常1天发生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在1年中没有持续2个月以上的缓解期;18岁前起病,至少已持续1年。3 .ToUrette综合征(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症)(1)运动抽动:与短哲抽动障碍和慢性抽动障碍相比,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的运动性抽动症状涉及肌群较多,抽动症状较严重。抽动症状通常始于颜面部,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累及部位可以沿颜面一颈部一肩部一上肢一躯干一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一部位或多个部位。抽动可表现为单纯抽动到形式复杂、形态奇特的复合性抽动,如伸手、张口、吐口水、扭头、触摸性动作、收

6、腹、弯腰、踢腿、身体旋转等,症状表现五花八门,难以罗列。症状表现多种多样,简单性运动抽动常见表现为眨眼、眼球转动、啜嘴、翘鼻、伸舌、转头、点头、伸脖、张口、耸肩、挺腹、吸气等。复杂性抽动呈奇特的多样的姿态、怪样丑态,如冲动性触摸人或物、刺戳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耸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或反复出现一系列无意义的动作。(2)发声抽动:发音抽动的实质是喉部、咽部等与发音有关的肌肉群快速收缩的结果。发音抽动症状可简单地分为单纯发音症状和复杂发音症状。单纯发音症状多为快速、无意义的声音,如哼哼、吸鼻声、咕吧声、咳嗽声、清嗓子声、嗤鼻声、动物叫、鸟叫等等。复杂发音症状可表现为发出音节、单字、词

7、组、短语、短句、秽语、模仿言语、刻板言语、重复言语等。发声抽动症状可以是首发症状,也可以在运动抽动后出现,或两者同时出现。无论是运动抽动症状,还是发音抽动症状,在疾病过程中其严重程度都会有波动,受到批评、指责、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突然停药等因素都可以使症状加重。睡眠时抽动症状消失,是与癫痫相区别的主要临床特点。(3)伴发行为症状:最常见伴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强迫思想、冲动、攻击行为、自伤行为、学习困难以及情绪障碍等。伴发行为症状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患儿心理困扰,影响患儿适应社会的能力。(4)病程尽管TOUrette综合征的病程通常是慢性甚至终生性的,但大多数患儿到了青春期或成

8、年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和多变性会有所减轻,有些患儿的抽动症状甚至可以完全消失。(四)治疗L心理治疗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一般而言,短暂性抽动障碍及没有明显功能损害的单纯性慢性运动性抽动症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当然,心理治疗对于任何一个抽动症患儿都是必不可少的。(1)针对抽动症状,首先是要告诉家长抽动症状是不自主的、不可控制的、不是孩子故意的,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2)要将疾病的性质和将来可能的转归向家长进行解释,向他们讲清楚抽动症不会发展为精神病或痴呆,从而消除他们因不了解这类障碍而引发过分紧张和担心。(3)对于学龄儿童,还必须让他们的老师知道

9、有关疾病的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由此帮助患儿消除由疾病引发的紧张、自卑心理,从而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与学习。(4)对与同伴相处有困难的患儿,需要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可考虑使用认知行为治疗、交际治疗和家庭治疗。(5)科学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使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尽量避免过度兴奋、紧张或疲劳。2.药物治疗(1)单纯的短暂性抽动障碍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有些患儿虽然需用药物治疗,但完全可以边上学边治疗,无需休学。ToUrette综合征或较重的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症患儿,在药物的选择上要看靶症状是抽动本身还是伴发的注意缺陷、多动或强迫症状。(2)常用药物有抗精神病药氟哌咤醇、利培酮、泰必

10、利、哌迷清等和拟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可乐定。药物治疗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和遵循个体化原则。可乐定可作为病情较轻、年龄偏小的患儿的首选药。应用其它药物进行治疗时,要注意个别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逐渐增加,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严重,不必强求增量企图将抽动症完全控制,只要不影响生活、学习并尽可能使症状在公众场合或陌生人面前不被注意就可。患儿没有面临应激因素的时候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3)抽动症伴发多动/注意缺陷障碍(ADHD)的治疗比较困难。由于利他林可能加重或诱发抽动症状,对应用该药一直颇有争议,但一般认为该药是安全有效的。关键在

11、于用量要适度,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以求最大限度地改善抽动症状。可乐定与精神兴奋剂合用治疗抽动障碍伴ADHD的治疗已有数例猝死的报导,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抽动症伴发的强迫症可选用氯丙咪嗪、氟伏沙明进行治疗。(4)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应有一定时期的维持治疗,以防症状重复出现,维持治疗时可边治疗边上学。(五)护理1 .一般护理(1)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和督促患儿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衣着整洁,同时关注患儿的进食,因为患儿抽动时可影响进食,故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喂给,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2)安全护理1)对严重连续不断发生抽动或由于抽动造成躯体损伤的患儿,需专人护理。2)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

12、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床护栏,以防跌倒。3)对冲动性触摸人或物、刺戳动作、似触电样全身耸动等症状,严禁使用尖锐物品,以防自身及他人的伤害。4)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及时纠正不良习惯。(3)心理护理患儿应在轻松、和睦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避免对症状的负向暗示,以利于减少抽动。消除其自卑感,帮助患儿分析其产生自卑的原因,使患儿认识到自卑的根源;并将其情况与家属沟通,情况允许的话可与学校沟通,使家庭、老师了解患儿的病情,不要将其行为表现视为“调皮”、“故意捣蛋”等加以训斥、批评,而应给予同情、谅解和帮助。重视儿童保健,预防各种感染、中毒、脑外伤等疾病是减少抽动发生或防止抽动的重

13、要措施之一。加强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特别是成人的正确态度,可以避免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和情绪的恶化。可以取得他们对治疗的支持与帮助,使患儿意识到虽然抽动病程较长,但并非不可治愈,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消除患儿心理困扰、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 .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教育患儿正确对待因患病引起的社会处境,同时告诉其家长及有关亲友设法改善某些社会处境。让老师知道有关疾病的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帮助患儿消除由疾病引发的紧张、自卑心理,从而能保持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协助患儿安排好学习计划,鼓励边服药治疗边参加学习和各种文体活动。避免因家庭环境单调,缺乏同龄儿童之间的活动,缺乏约束的条件,从而产生娇惯、任性、自我中心或自暴自弃,形成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