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关于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视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协关于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视察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汛工作的部署要求,协助市委、市政府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切实提高我市防洪排涝能力。*月*日,市政协主席*带领部分住平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围绕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城区排水管网布局、城市内涝应急处置等方面,赴*区、*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视察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本次活动实地查看*个易涝点、*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城市内涝治理工作总体情况*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防汛工作部署,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警觉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迅速、预案充分、措施有力,以战时状态、战时措施、
2、战时纪律全力以赴抓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制度。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调整充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年度城市防汛工作的通知城市防汛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文件,先后*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会商研判雨情、水情、灾情,详细了解水库、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城市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整治和群众避险转移、抢险物资储备等情况。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同志深入一线,亲自督战,指导基层按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的要求健全工作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形成市、区两级组织网络,为做好城市内涝
3、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排除积水隐患。由市城市管理局牵头组织,清淤疏通各类排水管网近*千米,排水检查井*万余座,检修保养大功率抽水泵*台,安装检查井防护网*张,加装雨水算子*组,连接管路*千米,增大收水面积*平方米。针对部分易涝点排水速度慢、积水时间长等问题深入研究,细化解决方案。比如:对建设路任庄易涝点铺设DN*钢筋混凝土管道*米,增设破砌检查井*座,雨水双平篦*座,确保解决排水不畅等问题。对开源路二十八中易涝点向北铺设DN*钢筋混凝土雨水管道,增设*组雨水算子,有效增大收水面积。通过多措并举,我市城区基本实现雨停后积水*小时内自然排完的目标,有效杜绝了城市内涝的发生
4、。三是注重科技支撑,精准预警防范。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城区下穿式桥涵和易涝点增设*处监控水位自动报警系统,实现了对城区主要道路及桥涵易涝点的全覆盖、无盲区。同时开启汛期电子警示屏,实时显示积水深度,启用*部防汛对讲手台,确保汛情无缝对接,信息及时传递。组建*人的城市内涝应急处置队伍,配齐抽水泵、发电机、救生衣、编织袋、铁丝等物资器械,先后*次组织针对性应急演练。科学研判汛情,合理调配力量,安排工作人员在易涝点设置警示标志,疏导车辆行人,清理道路杂物,开展排水作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处置险情,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存在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升。由于我市历年来很少遭遇
5、严重的洪涝灾害,少数职能部门和部分人民群众对防汛应急响应等级划分和应对常识缺乏必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缺少应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对防汛排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等、靠、要”等消极思想。比如,诚朴路南段国铁立交桥附近拆迁工程滞后,导致该桥周边的排水系统无法建造,遇到暴雨天气只能依靠人工临时抽排,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二是自然调蓄空间不足。受城市规划和水系分布等现实情况的制约,我市城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距离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的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凌云路和园林路交叉口以北和园林路中段地势较低,且南北方向纵坡角度大,雨水管道
6、的管径偏小,下暴雨时陈庄沟水位上涨,制约园林路雨水管道的排水功能。西干渠河床较高,汛期水位上涨,翻过河堤流入未来路,形成河水倒灌。三是排水设施亟待升级。部分管网和泵站的规划、设计和建造标准没有因地制宜,日常检查维护力度不够,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比如,开源路南段附近的慢车道原有一路向南排放的雨水管道,管径*米,但目前开源路高速入口处为断头路,雨水管道出口尚未打通,导致二十八中附近积水。东环路平煤铁路立交桥附近建有泵站,但机排效率不高,积水现象严重,抽排水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意见建议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科学预防和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增强做好城市内涝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肯定成
7、绩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补齐短板。完善城市排水与内涝防范相关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落实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认真做好城区交通组织、应急疏散等工作,完善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制度及调用流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科学统筹城市规划。对标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国土空间和流域防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优化布局城市功能,加强项目选址论证,注重城市竖向设计,合理确定排水分区,逐步建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确保新、老城区雨停后能够及时排干积水,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消除“城市
8、看海”现象。对超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确保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市政设施能够保障城市安全运转。三是有序推进修复治理。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文气象特征和区域发展规模等因素,科学明确治理策略和任务,有序修复河流、湖泊、湿地等,保留天然雨洪通道、蓄滞洪空间,恢复并增加水空间,扩展城市及周边的自然调蓄空间,构建起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积极落实“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硬化地面中的可渗透面积比例,因地制宜使用透水性铺装,合理增加下沉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等软性透水设施。四是系统建设防涝工程。改造易造成积水内涝问题和混错接的雨污水管网,修复破损和功能失效的防洪排涝设施。
9、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通过截流、调蓄等方式,减少雨季溢流污染,提高雨水排放能力。对外水顶托导致自排不畅或抽排能力不达标的,改造或增设泵站,提高机排能力。改造雨水口等收水设施,确保收水和排水能力相匹配。改造雨水排口、截流井、阀门等附属设施,确保标高衔接、过流断面满足要求。五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城市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执法队伍的协调联动,依法查处侵占、破坏、非法迁改防洪排涝设施,以及随意封堵雨水排口,向雨水设施和检查井倾倒垃圾杂物、水泥残渣、施工泥浆等行为。落实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巡查、维护、隐患排查制度,加强调蓄空间维护和城市河道清疏,增加施工工地周边
10、、低洼易涝区段、易淤积管段的清掏频次。特别是汛前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治,清疏养护排水设施。为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时代性战略部署,按照市政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月*日,市政协副主席*带领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和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聚焦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深入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活动,通过实地察看、座谈协商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运行情况,同市和有关县(市)区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沟通交流,针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短板和关键环节,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切合实际的意见建议、凝聚了发展共识。现将有关
11、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工作情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方面教育基本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新建学校*所,改扩建学校*所,新增校舍*万平方米、体育场馆*万平方米、实验室和功能室*间、图书*万册、计算机*万台。实施了*市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年,新建、改扩建学校*所,增加学位*个。*年*月,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
12、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标准,整体通过了国家验败。二、存在问题(-)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均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不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主要表现老城区“择校热”问题仍然突出,“城镇大班化、乡村空校化”、“乡村弱”和“城镇挤”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的生源不断流向市区和乡镇中心校。(二)公办中小学布局不合理仍存在。因历史原因,我市主城区学校分布不合理,部分区域教育资源不足,如:建设路以南、湛河以北、开源路以东的偌大区域,没有一所初中学校,学生上学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城乡结合部小学数量不足,蓝湾小学覆盖面过大造成负担过重,附近需要更多学校。(三)乡村学校配套设施
13、和师资力量仍然薄弱。目前,农村学校和城市在教学设施配套上还有差距,部分农村学校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楼破旧问题,很多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不符合要求,拥有塑胶场地的学校寥寥无几,标准实验室配备不完整。由于编制、待遇、环境等问题,乡村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特别是农村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配备不足。(四)大班额现象仍然突出。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市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依然严峻,班级学生动辄六七十人的现象十分普遍。一方面是由于我市教师整体缺编严重,未能按照科学的编制核定标准规范核定编制,各个学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师资力量短缺情况,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造成学生扎堆现象仍然严重。三、意见建议(-)进一
14、步优化教育布局。教育部门深度参与,将城乡教育一体化规划与地方行政区划、市政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协同调整,根据教育资源供给实际需求及城市发展情况,采用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人口流动趋势、计生政策变化等因素,科学测算学校学位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教育用地资源配置,盘活教育用地资源存量,在市区范围形成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的格局,构建全市均衡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体系。尽快解决市区建设路以南、湛河以北、开源路以东区域,没有一所初中学校的紧迫问题,可将市工业学校、财经学校等职业学校迁入新建职业教育园区,腾出原校区用来扩充主城区
15、义务教育资源。(二)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工作。目前宝丰县通过先行先试,以“县管校聘”进一步盘活师资,激发教育活力。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市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建立以竞聘上岗为核心的教师退出机制。要突出重点人群,把校长作为关键,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畅通校长流动渠道,大力选拔、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校长,打造专业化、专家型校长队伍,充分发挥校长办学治校的积极性。(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采用“基本编+机动编”的方式来配置教师编制。在全面分析教师数量的学校分布与盈缺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地测算教师的编制总量和结构。其中“基本编”依据课程
16、设置、学生数量的年级和班级分布等数测算核定,“机动编”则用于保证教师有充足的培训时间、产假时间等。加大教育系统内部挖潜,缩减教育行政后勤人员,充实到一线。推动编制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编制,调剂其他系统编制统筹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结构性缺编严重的农村地区,依据人力资源的市场定价,通过提高工资、住房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待遇提升教师的岗位吸引力。二是大力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推动和鼓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等高校增设“全科”专业,采取定向招生、进编定岗、定期服务的方式,确保有编有岗,增强岗位吸引力,为乡村小学培养“一专多能”、留得住的教师,为乡村补充全科型的小学教师。(四)推动城乡教育资源流通共享。一是在市联合办学、结对协作办学等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建设专递课堂、同步互动课堂、双师课堂等,加强资源流动互通,为农村学校提供丰富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二是推进教师资源动态配置。由市相关部门建立“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根据学校发展状况与需求,统筹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