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血液疟原虫检验与微丝蚴检验的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血液疟原虫检验与微丝蚴检验的临床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血液疟原虫检验与微丝物检验的临床意义血液疟原虫检验(examinationofplasmodium)参考范围正常人血涂片检查为阴性。影响因素1 .采血时间一般以发热前后为宜。间日疟或三日疟患者应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此时,早期滋养体已发育至易于鉴别形态的晚期;恶性疟患者,应在发作后20h左右采血。2 .载玻片应清洁无油。为此使用前以5%热肥皂水浸泡并擦洗,经清水冲洗后擦干,或再用95%乙醇浸泡后晾干备用。3 .推片时两片夹角要适宜,夹角太大则血膜过厚。用力要均匀,不然血膜上会出现断裂。4 .血膜可用风吹干或待其自然干燥,切勿用火烤或太阳晒。干燥过程中要平放血膜,并防止蝇、蚁舐
2、食。5 .厚血片的溶血要及时。厚血片的放置期限在夏季不超过48h,冬季不超过72h,否则溶血不完全会影响检验质量。临床解读红细胞内期是疟原虫致病阶段,其致病随虫种、株、侵入的数量和宿主的免疫状况而异。疟疾在临床上以间歇性寒战、发热、出汗,继发性贫血和脾大等为特征,经带有子抱子的按蚊叮咬后发病的自然感染是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输血感染次之,来源于母体的先天性疟疾偶尔可见。先天性疟疾是指疟原虫来自母体,新生JL在出生后412周发病。儿童疟疾主要发生于热带的疟疾流行区。先天性疟疾和儿童疟疾患儿的热型多不规则,患儿常有烦躁不安或行动迟钝、厌食、呕吐、腹泻、腹痛与腹胀、肝脾大、贫血、黄疸等,常有惊厥和脑膜
3、刺激症状,伴有咳嗽,病死率较高,转为慢性后可出现严重贫血、腹胀、脾大、消瘦、水肿及发育停滞。输血型疟疾由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引起。库存血贮存时间短于6d最危险,712d较安全。典型的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发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这种周期性的发作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发作初期全身颤抖,皮肤呈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绢,即使在盛夏盖数床棉被也感不暖。12h后,体温上升,可达3941,面红、结膜充血、皮肤灼热、口渴、呼吸急促,伴头痛剧烈、全身酸痛,一些病人可有呕吐或腹泻,儿童或病重成人时有惊厥、澹妄或昏迷,此为发热期。经46h后,进入出汗退热期,患者大汗淋漓,乏力,体温
4、急剧下降至正常,呼吸、脉搏恢复正常。发作次数主要取决于治疗适当与否和人体免疫力增长速度。若无重复感染,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人体对疟原虫的免疫力逐渐增强,疟原虫逐渐消灭或抑制,发作自行停止。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疾隔两天发作一次,恶性疟开始隔日发作一次,以后则每天发作或间隔时间不规则。多数疟疾最初发作间隔期并不规则,随着数量多的一批占优势,发作时间出现规律性。当混合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疟原虫时,发作时间可无规律性。此外,儿童或初入疟区的患者发作多不典型。初发患者多在发作34d后开始有脾大,若反复发作或多次感染,则脾大可十分明显。长期未得到根治或反复感染疟疾的病人,脾大明显且由于脾高度纤
5、维化,同时包膜增厚,脾质地坚硬,虽经根治脾也不能缩小到正常体积。疟疾发作几次后,患者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患者贫血程度往往超过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的程度。所以,除了疟原虫寄生破坏红细胞外,贫血原因还有:脾功能亢进。脾中巨噬细胞增多,吞噬能力增强,不仅吞噬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也吞噬正常的红细胞,另外,被吞噬的红细胞中的血红素沉积于吞噬细胞内不能被重复利用,也加重了贫血程度。骨髓中红细胞生成障碍。在恶性疟患者观察到红细胞成熟功能的严重缺陷。免疫病理的原因。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疟原虫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附着于正常红细胞引起红上激活补体,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
6、吞噬细胞吞噬。另外,一部分患者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也可导致红细胞破坏。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经数周或数月后少量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引起疟疾发作,称之为再燃。疟疾发作停止后,红细胞内疟原虫已被消灭,经过一段时间后,肝细胞内休眠子被激活,增殖后释放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再次进行裂体增殖引起疟疾发作,称之为复发。复发和再燃的产生与种、株的遗传特性有关,恶性疟和三日疟不产生复发而只有再燃,间日疟和卵形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行业标准IWS/T5692017疟原虫检测血涂片镜检法(附图谱)微丝坳检验(examinationofmicrofilaria)参考范围正常人血
7、涂片检查为阴性。影响因素1.采血时间以晚9:0012:00为宜。采血前让患者躺卧片刻。2 .未染色标本要与棉花纤维相鉴别,棉花纤维长短、大小不一致,且其中无体柱细胞,当然也不活动(鲜血片法3 .对夜间采血有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诱出法,即在白天口服枸椽酸乙胺嗪(海群生)26mgkg体重,15min后取血检查。临床解读寄生于血液内的丝虫类的幼虫称为微丝蜘。微丝蝴具有较严格的夜间出现于血流中的特性。这种成虫主要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管中,不常移动,并在该处产卵,临床上可引起淋巴管炎和阻塞症状。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孵化出来的微丝蜘几乎为无色透明,可活泼地运动,在每天的一定时刻移动到末梢血管中。微丝蝴出现于宿主皮下的微血管中时,被进入吸血蚊的体内,成为被鞘幼虫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