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气象扶贫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气象扶贫探索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广西气象扶贫探索与实践广西地处华南西隅,沿边沿海,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重的省份之一。气象灾害导致贫困发生或脱贫户因灾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自治区气象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精准脱贫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持续组织精干力量开展扶贫工作。经过持续攻坚和倾力帮扶,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大力运用“气象防灾减灾+扶贫”“产业气象服务+扶贫”“气候资源利用+扶贫”的三融合气象精准扶贫模式,紧盯扶贫任务目标逐项落实推动,实现扶贫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一、总体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气象局围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农业
2、气象服务、生态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森林防火服务、人影作业、扶贫试点建设等六项主要任务,指导区市县各级气象部门,统筹“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定点扶贫任务,着力强化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产业开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2016-2020年期间自治区气象局累计投资6170万元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涵盖全区54个贫困县(区)2016年以来,全区气象部门共派出驻村工作队员161名,入驻121个贫困村,涉及贫困人口2481户9908人,在承担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依托后盾单位气象技术力量,大力帮助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已经有2240户8911人实现脱贫。(二)全力打造气象防灾
3、减灾第一道防线,强化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2020年广西暴雨预警准确率为85%,平均提前量达54分钟,“六个一”标准化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覆盖所有贫困县,1.2万套气象预警大喇叭覆盖全区行政村。加强防灾宣传,巩固扶贫效果,不断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全力防止因灾致贫、返贫。2020年汛期,各地精准组织人员转移避险24.2万人,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82.6%o(三)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直通式服务,扶助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如在扶贫点上思县排柳村发展“红香橙”种植,实现增收脱贫,平均年人均纯收入达12727元。在上思县、扶绥县帮扶贫困
4、群众发展甘蔗产业,智慧气象服务帮助贫困户实现每户增收1万一3万元,2019年扶贫点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靠甘蔗实现整村脱贫。在百色助力发展芒果种植,开展气候好产品品牌建设,芒果气象服务帮助5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四)开展贫困县重点景区、石漠化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保护监测和生态旅游气象服务推进“国家气候标志”“天然氧吧”的申报,打造气候养生品牌,协助文旅部门创建旅游示范区,利用气象部门电视、网站等宣传资源开展贫困县旅游景点宣传。从灾害防御、产业扶贫、生态旅游等全方位服务金秀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生态产业发展。金秀、环江先后获“中国天然氧吧”品牌,获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20
5、18年金秀瑶族自治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202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现毛南族整体脱贫。二、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为帮扶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自治区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指导。实行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专题组织学习贯彻各级扶贫政策文件,精心谋划解决扶贫具体事项和重要问题,积极推动扶贫各项工作逐项到位实施。(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筑牢帮扶战斗堡垒自治区气象局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打造百驮、上英2个党建示范工程。驻村工作队伍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推进“三会一课”制度化,抓好致富带头人培育,开展“双培双带适时选树先进典型。一是开展党员星级
6、化管理。通过对党员在思想政治、联系群众、作用发挥、致富能力、自身形象五大方面的评议,结合党员积分管理评议结果,动态调整授予星级优秀党员的荣誉,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树典型,促示范。在群众中开展产业脱贫户、致富带头户、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营造积极氛围,促进示范带动。三是结对子,传帮带。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带,共进一家门,在脱贫工作上指导、作风上帮带、生活上关心,相互传授方法、同步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三)气象精准服务“三融合”,全力保障产业脱贫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扶贫”“产业气象服务+扶贫”“气候资源利用+扶
7、贫”的三融合气象精准扶贫模式,全力保障脱贫帮扶。一是气象防灾减灾融入扶贫脱贫。全力做好帮扶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减少因灾损失,巩固扶贫效果,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开展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农村气象预警大喇叭、雷电灾害防御系统覆盖全区行政村,气象信息员队伍遍布村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向乡镇、村屯延伸应用,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发布灾害预警。加强防灾科普宣传,贫困村群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产业气象服务融入扶贫脱贫。抓好贫困地区的粮食及特色作物关键农时气象保障服务,制作产量预报及农作物灾害预警评估专题。探索构建特色农业服务指标体系,开展区一市一县分级智能推送直
8、通式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升扶贫产品气候价值。产业气象服务促进了贫困县的农业增产丰收。例如,在气象局定点扶贫单位排柳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红香橙”种植,“红香橙”种植面积从100o多亩增长到目前的约7000亩;通过开展气候品质认证,“红香橙”入选2020年全国第四、第五批扶贫产品目录,商品价值1800万元。依靠“红香橙”产业,排柳村全村超半数人实现增收脱贫,平均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727元,年增长率超过10%o在上思县、扶绥县利用智慧气象服务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甘蔗产业,防灾、节水、增效等气象服务覆盖甘蔗全生育期,在妙镇建成了千亩甘蔗“双高”基地,产量达到7吨左右。仅甘蔗一项就为帮扶村
9、带来人均9800多元的收入,人均收入增收超50%。在百色,自治区气象局通过技术培训、管理升级,对芒果生产全程跟踪优化,开展好气候产品评定和溯源,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芒果气象服务帮助5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三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融入扶贫脱贫。发挥贫困地区“山清水秀生态美”优势,在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提供旅游气象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多种宣传渠道,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台、天气网、微信微博、多媒体显示屏等大力宣传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旅游资源,贫困地区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当地农民旅游收入快速增长。2018年金秀县获广西首个“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气象部门及金秀县政府都进行了全方位
10、的宣传,2019年当地游客人数增长22.94%,旅游消费增长33.37%o(四)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夯实脱贫根基自治区气象局依托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支持,2016-2020年期间累计投资6170万元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涵盖全区54个贫困县(区),完善了贫困县(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定点帮扶村村屯人居环境、交通出行条件。如为上思县争取了各项资金投入共2530万元,实现所有自然屯通水泥路,安装了320多盏村屯路灯,惠及534户2638人。实现自来水进屯入户,落实人饮工程10处,做到户户饮水安全有保障。建设村屯精神文化提升工程,建成温馨小
11、公园和文化广场,提升帮扶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五)立足村情巧定位,发展产业促脱贫自治区气象局坚持以产业促发展,紧抓产业扶贫不放手。提出“育主体、建基地、树品牌,打造优质农产品”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寻求自我脱贫之路。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发展加工产业。自治区气象局援助资金,为扶贫点引进八角烘干加工企业,发挥上思县南屏瑶族乡13万亩八角林宝藏作用,解决当地贫困户务工难题。与企业合作建设木片加工厂,建成“扶贫车间增加村民收入10余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5万元。二是打造“引进来”“带出去”产业双赢发展模式。创新提出以“农户出土地和管理,公司负责资金
12、、技术和销售,四六分成”的模式进行产业开发,打造“一村一品”。例如结合当地独特地情,在上思县在妙镇有生村等地组织村民引种台湾凤梨和莲雾,市场销路广阔,当地贫困户人均增收6000多元。其中凤梨种植面积约280亩,凤梨种植户人均收入12290元,收入增长2.8倍,大大超过3300元的脱贫标准。不少村民盖起了“水果楼”、购买了“水果车”。三、经验启示气象产业脱贫、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带动是关键,气象精准服务“三融合”是保障,基础设施改善是行动,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是核心。通过党员带头作用,提升贫困村气象保障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产业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避免产业发展不持续、因灾返贫等现象发生。四、形势与展望脱贫攻坚战役即将收官,但促进乡村振兴、保障贫困地区产业持续提升发展的战役仍在继续。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党的好政策在大山里落地见效、生根发芽,自治区气象局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在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同时也看到后面的路还很长,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智慧气象为农服务还要做深做精。今后,自治区气象局将继续坚持贫困地区气象防灾减灾的主方向,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高民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和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