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听障儿童医教结合的言语语言教育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听障儿童医教结合的言语语言教育探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听障儿童医教结合的言语语言教育探析一、引言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对教师来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理解、吸收、运用知识的重要工具。听障人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觉困难,表现为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从而影响言语、语言功能发展。根据病变部位T殳可分为传导性听力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和混合性听力障碍。障碍人群约有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4万人,每年以23万的速度增长。相对其他类型的身心残疾,听障儿童需要得到针对性的语言康复、听觉医学干预,以及教育等专业人员的帮助。二、听障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特点2.1 构音异常听障儿童常出现构音错误,表现为声母发音错误、遗漏
2、和替代,如舌前音替代舌后音,前后鼻音混淆等。擦音与塞擦音发成塞音,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等。张伟锋等评估与分析了平均年龄45岁听障儿童构音障碍共性问题,结果显示被试构音语音清晰度明显低于同龄健听儿童;声母习得存在b替代/p/、b替代f的问题,舌面音力、q、x/和舌根音/g、k、h/错误率较高。韵母习得中,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错误率较高,如i替代/ing/、in替代/ing/。声调习得方面,一、四声较易习得,二、三声错误率较高。轻度听力障碍儿童总构音清晰度、三类韵母清晰度、声母构音正确率及声调正确率接近健听儿童。2.2 发音异常发声障碍是响度、音调、音质等方面异常。响度异常是呼吸气流量、声带阻力、声带
3、振动形态和声门下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音调异常主要受声带长度、质量、张力和声门下压等因素影响。音质异常一般由声带的功能性异常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听障儿童表现为喉肌张力不足,松弛乏力,导致声门下压较低,声门闭合不足,说话有气息声,音强较弱,响度不足,尤其是传导性听障患儿因中耳声音传导问题而出现声音响度增强的所谓自加音强效果。2.3 语言能力发展落后词汇是言语发展的基础,在词5匚发展方面,听障儿童词汇较贫乏,词汇量少,他们学会了漂亮但不会使用好看或美丽等其他近义词。词汇概念理解不清,对各种角色词汇上表现相对困难,方位词理解能力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张艳丽等对34岁听障儿童词汇理解特征进行探究,发现听
4、障儿童最先理解餐具、家居用品的功能;其次是颜色、数量、形状等外在特征;再次是动物、蔬菜、饮料的类别。在句子方面,不能完整表达句子,以单词堆积的形式表达;语序错误、前后颠倒;对语言的掌握较死板、不灵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差。句子含词量及句法水平均低于普通儿童,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及复杂性弱于后者,句法易出错,且自我修正表现较少。研究者分析听障儿童语料发现,其书面语中存在较多瑕疵句(flawedsentence),如:老师说要求看晚上9:OO开学第一课。在词语使用和语法规则上表现为词语使用不当、句子成分使用有误、句子成分搭配不合理、语序颠倒,但基本能够表达预期意义。在叙事能力方面,发展更为迟缓,虽能掌
5、握故事的基本架构,但完整度较欠缺。听障儿童叙述故事倾向于对单张图片描述,缺乏对系列图片连贯完整的认知;叙事长度较普通儿童短,常忽略很多细节,叙事不丰满;叙事时词汇提取困难,叙说平淡不生动。三、基于医教结合理念的语言康复3.1 借助医疗技术补偿缺陷听觉能力是语言康复的必要条件,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为听觉康复训练提供了重要基础,只有助听效果良好,听障儿童才能听得见、听得清,听觉康复训练才能顺利进行。3.1.1 验配助听器补偿听力当听障儿童完成所有检查、评估,明确诊断后,要根据不同听力损失性质、程度,制订不同的治疗干预方案。助听器是电声放大器,儿童在诊断为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后,应该尽早验
6、配助听器,最大可能地获得言语声刺激。助听器将声音扩大到适应人耳需要的强度,是听障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听障儿童应到专业的听力中心选配和调试助听器,让其听力补偿发挥最大效能,保证听力补偿到正常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才能顺利开展语言康复。感音神经性听障儿童需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及时选配合适的助听设备。听力损失在2640dBHL的听障儿童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聆听环境,培养聆听习惯进行干预,如调整课堂座位安排及与人交流的位置等。必要时可选配小功率助听器。对听力损失40dBHL的听障儿童,应及时选配合适的耳背式助听器,在课堂上使用听觉辅助装置,如无线调频系统。听障儿童使用助听器时间越长,前语言交流能力越好。
7、听力损失程度越轻,选配助听器后前语言交流能力发育速度越快。配戴助听器的时间对听障儿童康复效果有影响2岁前配戴助听器的儿童在听觉评估、语音清晰度、听话演示、看图说话、主题对话及总分方面均显著高于2岁后开始助听的儿童。3.1.2 植入人工耳蜗重建听力通常对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建议验配助听器并正常配戴3个月以上,评估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如果助听无效或助听效果不佳,建议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的基本结构包括体外部分和体内植入部分,体外部分与助听器外形类似,但是功能不同,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射频线圈及连接线。体内部分包括接收线刺激器和电极。基本工作原理:方向性麦克风接收外界声音
8、后,将声音信号传到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通过数字编码将声音信号放大、滤波、转换成电刺激信号,按照一定的言语处理策略进行编码,将编码后信号传至头件的发射线圈。体外发射线圈和植入皮下的接收线圈以无线电波的方式实现信号的传送、接收。植入体接收信号将其转为电信号传至插入耳内电极,并由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纤维,最后大脑将电信号识别为声音而产生听觉。人工耳蜗手术对听障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社会适应等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对92例36岁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语言能力进行追踪评估,结果表明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能让听障儿童尽早发展语言能力,且不同植入年龄组听障儿童虽然在术前具有不同的言语可懂度分级,但在经过系统康复训
9、练2年后,可达到大致相同的言语可懂度分级。王小双等探讨了人工耳蜗植入对1416岁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效果,植入后6个月、12个月听障儿童的听话识图、主题对话模块与同龄健听儿童相当的言语年龄更高,言语可懂度分级更高。人工耳蜗植入能明显改善大龄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常见致聋基因突变患儿术后的听觉和言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其中GJB2基因突变患儿术后听觉和言语能力康复效果更好。不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仅是听觉能力的补偿和重建,要使听障儿童听懂语言、理解语义、恢复语言交流能力,还要与语言康复训练相结合。3.2 抓住关键期,及早干预语言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的。06岁是人类
10、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人类语言中枢对声音和语言认识和学习的黄金时期。干预年龄和听力补偿时间影响儿童语言康复的效果。助听时间越长、听力损失越小、干预年龄越小,智商得分越高,康复训练效果也越好。抓住关键期最重要的是及早补偿听力,同步开展言语语言康复训练,为后期各项能力发展奠定基础。3.3 立足于健听儿童的发展轨迹听障儿童虽有听力障碍,但补偿听力后,其生理(除听力障碍外智力、情感发展与健听儿童基本相近。听障儿童的发展总是不断向健听儿童发展轨迹靠近。掌握健听儿童发展特征、顺序和速度,以此评价听障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了解听障儿童的发展潜能、不足和进步。听障儿童言语语言康复应以健听儿童语言发展标准为指引。3.
11、4 结合听障儿童言语语言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对听障儿童进行言语语言康复应结合其特点开展。听障儿童在构音、发声、语言功能等方面各有优弱势,应扬长补短,针对儿童弱势能力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如在构音方面,加强听障儿童口部运动功能训练,重视舌肌肌力、舌部运动、软腭运动能力训练;重视声调感知与构音训练。在语言发展方面,注重提高听障儿童词汇运用能力,在互动环境中促进句长发展,鼓励听障儿童完整表达,重点加强其对复杂句的学习与强化,丰富听障儿童的认知经验,增进其对句法规则的内化。3.5 重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康复家庭是儿童生活的重要资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或学校教育互为补充。对于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家
12、长的说话方式和言语丰富程度决定了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听障儿童语言教育的特点有投入教育时间长、需要反复强化、在多种活动中开展、灵活运用等。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与孩子的关系最密切、教孩子的方式最灵活。因此,家庭参与成为听障儿童早期干预实践遵从的重要原则。作为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教师,应给家长更多地鼓励和指导,让家长做到举一反三,在家庭中延伸言语语言康复训练,利用更多的教育活动达成语言康复的目的。四、结语医教结合的基本理念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强调早,通过早期评估和干预,可有效防止残障程度进一步加深,减少因听力障碍对言语语言功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可充分发挥听障儿童的潜能,使其社会行为和情感得到良好发展,从而及早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