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提升思维品质:写作教学的应然路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提升思维品质:写作教学的应然路向.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师论文:提升思维品质:写作教学的应然路向一、问题与透视当下学生习作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不会思考。从篇章结构来看,言之无序,逻辑性不强;从选材和叙述来看,不够典型,言之无物,没有说服力;从主题来看,立意肤浅,思想苍白,言之无理;从语言来看,不够规范,语病较多。这些问题看似是多方面的原因,实质是思维品质的问题,如果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就很难有质的变化,提升思维品质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使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写作思维的缺失?L应试绑架了写作思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
2、调:语文教学要在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义务阶段课标和高中课标都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肩负培养思考力、提升思维品质的重任,但现实是学生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作业,需要应对各种语文考试,而且还需努力争取作文拿高分,提升语文的分数。由于功利,教师更关注的是结果,省略了过程,写作肩负着的培养思维、提升认识、发展语言的任务逐步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仿作、套作甚至是抄袭随之出现,学生的习作言不由衷,无病呻吟,假话真说,写作成为学生“象牙塔”内的高雅游戏。2 .技巧绑架了写作思维一线的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过多地讲写作技巧是普遍现象,以为知识和技巧就是能力,写作方法一传授
3、,学生立马就会写作文了,于是不遗余力地给学生灌输很多所谓的写作秘诀,从如何拟定抓眼球的题目到选择动人的材料,从怎么写引人入胜的开头,到如何精彩收尾,等等,其结果是学生依然不会写作,老师还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写作是个复杂的心智活动,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学生看到题目后,立刻由此及彼,浮想联翩,彰显出思维的敏捷性;有的学生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彰显出思维的深刻性;有的学生表达形式不拘一格,独辟蹊径,彰显出思维的独创性;有的学生文章写得言之有序,层次清楚,彰显出思维的逻辑性这些都说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表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
4、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学生将生活积累转化为表达,物化为文章,需要思维加工。思维贯穿于写作表达的全过程,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是以思维的发展为基础的,这是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写作的规律所在,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就是抓到了写作教学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提升写作教学成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 .戒律绑架了写作思维一些老师在指导习作时,提出的清规戒律过多,大到主题的拟定,小到用词用句的使用,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写作空间被窄化,导致习作失去了应有的精彩,选材趋于雷同,表达方式相似,有千篇一律之感,习作缺少了个性色彩。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5、,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二课标提出的“有创意的表达”指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既符合写作教学的属性,也符合学生的生命个性。写作就是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发挥想象力,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把想说的话、观点和思想表达出来,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不跟着别人写,也不为他人代言,保持自己生命独有的姿态。二、突围与变革提升习作的质量,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1 .日积月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
6、累习作素材J尽管当下的生活丰富多彩,鲜活多变,但是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抓耳挠腮,绞尽脑汁,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究其根源,恐怕和学生的观察、积累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常常把生活和写作剥离,生活中的学生忘记了写作,写作中的学生记不起生活。说明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的意识和习惯,思维不够敏捷,心思不够细腻,对生活熟视无睹。试想,如果学生处处留心生活,时时积累生活,常常把生活和写作联系起来,养成了这种思维的敏捷性,何尝没有写作的素材?本次统编教材非常重视让写作从观察生活开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思维的敏捷性。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
7、察所得写下来。”教材的编排很讲究:学习两篇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事物的,同时在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安排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任务:注意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在交流平台中又安排了“初试身手”,让学生记录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内容,最后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编者这样安排教材,意图明显,让写作和生活同时发生,让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和歌颂生活相伴而行,意在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练就学生敏锐的目光,快速捕捉素材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写生活观察日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观察日记可以由学生个体完成,也可以全班集体完成。每天不强求写的很多,寥寥数
8、语即可,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发现与思考,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警觉之心,时常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个善思的大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日积月累,储备素材。当然,学生一开始写生活日记会有疲倦和松懈的时候,这需要老师不断采取鼓励的办法,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学生不动笔会手痒的。2 .条分缕析,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一篇文章都应有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叫作“文脉”,是作者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把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人体的血脉贯穿全身。文脉实际上是作者连贯、有条理的思维活动的体现。我们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写作前根本不考虑思路,这一过程直接被省略掉了,抓起笔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毫无章法。
9、其结果就是文章条理不清,中心不明,重点不突出。其背后原因是思维不清,逻辑混乱。一篇文章犹如一座建筑,首先要设计蓝图,然后依据蓝图建造房子。写作也应该有个思路的设计,搭好文章的框架,这个框架无论是落在纸上的,还是放在心里的,一定要有,在此基础上落笔行文,这就是古人一直强调的“意在笔先”。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让习作条分缕析,最好的方法就是列提纲。一篇文章的提纲应该指导学生考虑这样的几个要点:明确中心意思,确定写作顺序,安排写作重点(详略安排)、写作技巧运用等。作前理清这些问题,学生写作的思维活动就清晰起来了。提纲的形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是标题加要点式,还可以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性
10、思维形成,将思维轨迹可视化。利用思维导图组织素材,搭建文章主体框架,理清文章脉络,有利于形成清晰的写作逻辑。要依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训练学生列提纲的能力。叙事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编拟提纲,并确定好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重点场景是什么;写人的文章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这个人,反映此人什么样的特点,在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上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写景状物的文章,先考虑以观察视角变化为序,移步换景,再思考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味道、静态和动态等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点。3 .独辟蹊径,培养思维的独创性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
11、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J有创意地表达就是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有独特、新异的发现与想法,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独特的表达,学生的习作也不例外,习作是学生智慧的呈现,思维的结晶,个性的彰显。老师在习作指导上要解放思想,破除清规戒律,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解放儿童,给学生提供施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讲自己的故事,在选材的独特、表达手法的新颖,甚至语言风格的呈现等方面张扬个性色彩,表达自己的创意。金字塔这篇课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第一种是用散文的形式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这种形式最常见,学生很熟悉;另外一种形式是非连续性文本,图文结合,
12、这种形式学生少见,但是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而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时,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创意表达。可以写叙事散文,可以写抒情散文,可以写导游词,可以用图片加解说的方式,还可以用自述方式,让文化遗产做自我介绍。4 .评头论足,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写作要经过由粗到精、由繁到简、由俗到雅、由杂到纯的过程,这些都离不开思维的批判力。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他人或自己的观点、做法或思维过程进行评价、质疑、矫正,并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更为准确和全面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当下写作教学讲评课上,老师请学生评价一篇习作时,学生提出的不足往往局限在语言上,这样的讲评充其
13、量是在习作的表面滑行,而对习作的主题、选材、组材和表现手法,几乎提不出中肯的建议。这一现象暴露出的是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不强。学生不会看问题,也看不出问题。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上,我们平时做得远远不够。看不出问题来,自改习作和互改习作就会浅尝辄止,修改习作环节就变成了课堂的一种形式与摆设,没有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对他人的习作或自己的习作评头论足,既是一项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评头论足要有目标。每次习作讲评要有重点,要有目标,不要面面俱到。要紧扣本次习作要素进行,重点评价习作要素的达成度,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寻找达成的最佳路径。其次,评头论足要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典型习作。选择什么样的习作来讲评很关键,教师要选择好。两类习作比较适宜,特别优秀的习作和问题突出的习作,可以用单篇,也可以两类习作对比使用。最后评头论足要有章法。学生学会评头论足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能力是在训练中增长的。教师可以按照扶一一半扶半放一一放的顺序一步一步训练学生,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批判思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