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甲地市乙地区丙地社区位于甲地市中心城区西部,行政区域面积L7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辖区内共有居民5816户,由汉、壮、瑶、侗、侬佬、蒙古、毛南等12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6835人,是甲地市人口最密集、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混合型社区。近年来,丙地社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大力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以提供优质服务,促民族团结进步,形成民族团结、开放融合、感恩向上、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区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
2、、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一、创新平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大发展。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该社区坚持把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作为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社区党委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研究部署,调整充实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重新研究制定了丙地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丙地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分工细则,明确创建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推进步骤。先后投入30万元建立了科普画廊、民族之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民族团结进步展示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书画摄影艺术展览
3、室、文化创业技能学习室、体育活动健身室、多媒体教育影视厅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发展。二、创新机制,民族团结进步运行规范有序。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充分调动社区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管理运行规范有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委负责对各片区、住宅小区、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民族事务牵头抓总、协调各方,每季度组织片区、住宅小区、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召开三方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第一小区居民提出小区内公共场所设施配备不足、老人休闲娱乐不便的问题,经联席会议讨论后,社区党委牵头,整合各方资源,在第一小区设立棋牌室、书画室和学习室,并在户外树荫划出设置公共休闲区
4、域,配备石台、石凳,满足居民文化娱乐、休闲需求。建立共建共联制度,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实现服务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党员联管、活动联办、资源共享”的小区大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格局。建立定向联系制度,组织单位党组织、党员到所联系的小区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活动,发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资源,讲好民族团结党史故事。此外,社区组织打造“幸福邻聚里”党建示范点,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认同感和获得感,把党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引领各族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让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枝干”更健壮。如甲地市交警一支队联合
5、社区党委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开展交通法规、日常安全交通安全宣传等志愿服务,并为各族群众、学生捐赠爱心图书、爱心书包等物品,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据统计,社区已有49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认领了自己的服务项目,累计为各族居民群众办实事好事436件。三、创新活动形式,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社区首先扩宽宣传渠道,有效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电子大屏幕等媒体,积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深入千家万户活动,甲地市广播电视台、甲地市日报先后对丙地社区在创建内容、方法、载体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道,扩大了民族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其次,针对少数民族居住分散的实际,通过走家串户,发放宣传材料
6、、与居民面对面,开展民族团结座谈、民族团结知识讲解、民族团结“一帮一”学习等活动,入户宣传教育率达到100虬同时,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投资5万元,打造2个民族团结、民族工作宣传栏、8个民族文化宣传示范点。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结合每年4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精心安排民族团结联谊会,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民族团结,和谐社区”山歌大赛、“民族团结心连心”重阳节百家宴等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主题开展“端午传粽情共画同心圆”活动,引导社区居民了解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包粽子、香囊手工DIY、亲子面粉接力等系列趣味大赛,让居民们在活动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互渗交融,引导和
7、鼓励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开展了“新服务、新风尚、新生活”活动,在8所学校开展民族歌舞、体育、书画、手工艺进校园活动,在2个军(警)营开展“心连心鱼水情”军民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社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户,民族团结进步意识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处处盛开,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四、创新宣传,共享民族团结新荣光。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方面在办公区悬挂涵盖民族团结、民族文化内容的宣传横幅,向辖区内的各族群众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当中加深其对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办好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团结
8、进步宣传月活动,利用手机、微信公众号推文等平台,宣传民族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广辖区内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事例,不断深化“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居民群众在耳需目染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社区居民的心中,营造民族团结平等互助的良好氛围。五、创新管理,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安全感。社区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期间,利用“区一街道一社区一居民小组一楼栋”社区“五级治理”管理服务模式,推行小区民族团结“五户四联”“楼长负责制”“封闭式管理”制度,建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28个,家庭联户组1815个,落实“联防、联排、防控、联保”防控机制,发挥“
9、宣传员、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办事员”的作用,全天候落实落细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放宣传疫情防控资料69735份,组织8个志愿巡逻队,排查七类重点人群369人,清理垃圾492吨,消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免费为12名困难居民送菜上门,把排查防控和服务群众全覆盖落实到每家每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六、创新服务,增添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感。社区不断改革创新助民渠道,建立便民服务“六大平台。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一是建立“慈善超市”。定期走访慰问空巢、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关爱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社区在定期服务的基础上,“慈善超市”免费为老年人、
10、留守儿童、孤儿提供衣服、粮油、慰问金和慰问品等生活服务。二是建立残障群体救助平台,解决少数民族残疾人生产生活难。为270名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及时为9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0.76万元、衣物760件;每年给残疾困难户一次性发放阳光家园补贴IoOO元。三是建立“少数民族工作服务站”。通过“社区+企业”就业培训基地,定期对少数民族人员或失业人员开展经营、种养技术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与领单加工,实现少数民族人员或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已安置860名失业人员进厂务工或领单回家加工,增加了少数民族居民的收入。四是搭建流动人口温馨平台。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帮扶机制,利用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为流动人
11、口家庭提供用工、医疗、计生等信息服务。先后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陆少梅、黄启德等86人解决就业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五是建立“24小时服务圈”平台。组建8个志愿服务队,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和法律服务咨询点,发放社区服务联系卡,强化社区服务工作。先后为208户547人城乡低保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300.7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52万元;调节邻里矛盾纠纷95次,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70人次。针对社区居民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采取24小时上门拜访,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如居民李伟珍突发疾病不能走动,社区接到求助电话后,马上送其到医院救治;给困难家庭发放慰问金及米、油等慰问品,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12、,送去政府、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六是建立公益事业服务平台。社区坚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注重引导公益服务项目进社区,强化专业服务队伍建设,联合甲地市蓝天救援队、甲地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共同搭建专业队伍服务平台,设置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科普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定期举办各类讲座、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播放民族团结人物宣传短片、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事迹、观看电教片等活动形式,组织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各族群众提供民族政策宣传,宣传民族团结的内容。积极引导各族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通过系列活动促进社区民生事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丙地社区从未发生过涉及民族矛盾纠纷的群体事件,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展示了现代文明和谐社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