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学研究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学研究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学研究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科学研究推动四川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厅党组决定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实施人社科学研究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四川人社科研质量和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人社力量提供智力支撑。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髓,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和省委
2、、省政府及厅党组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和农民工服务保障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科研项目增效、科研平台创品、科研机制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服务创优、数字科研赋能“六大工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力争通过三年接续努力,全省人社科研工作实现“一年大变化、两年大提升、三年创一流”总体目标,有力支撑四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二、工作目标坚持“统筹谋划、循序渐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原则,通过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力量明显壮大、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科研整体
3、实力力争达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领先水平。一一到2023年末,科研能力明显进步,科研队伍发展壮大,科研环境逐步优化,科研活力不断激发。市(州)人社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品牌效应初步彰显,科研专家总数达100人以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成果10篇以上,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低于40%,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事业实现“一年大变化”。一一到2024年末,科研能力显著增强,科研队伍加快壮大,科研环境加速优化,科研活力持续迸发。市(州)人社工作评估更加科学,“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就业市场综合指数基本构建,全省人社科研项目立项10个以上,科研专家总数达
4、150人以上,特约科研人员50人以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成果15篇以上,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低于50%,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事业实现“两年大提升”。一一到2025年末,科研能力大幅提升,科研队伍显著壮大,科研环境持续优化,科研活力明显增强。市(州)人社工作评估实现科学化常态化,“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品牌进一步擦亮,就业市场综合指数科学完善,部省市县四级人社科研体系全面建立,全省人社科研项目立项15个以上,科研专家总数达200人以上,特约科研人员80人以上,公开发表科研专著3部以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成果20篇以上,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低于60%,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
5、事业实现“三年创一流”。三、工作措施(一)实施科研项目增效工程1.高质量组织科研立项。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要部署、重点任务,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高质量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收入分配、农民工等重点课题立项工作。从2024年起,厅级科研项目每年立项不少于10项,各市(州)备案科研项目每年立项不少于1项。2.高效率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系统观念,突出目标导向,针对课题相关领域或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按照“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标准,把调查研究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人社工
6、作质效、提升人社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各市(州)人社部门、厅属各单位每年开展调查研究不少于1次。3,高标准开展成果评价。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重,建立人社科研成果评价、转化标准和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成果评选和交流,积极向省社科联等科研主管部门推荐优秀成果,组织参加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等优秀成果评奖。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推出一批政策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一批论文专著,为党委、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2025年,全省人社科研成果转化率不低于60%o(二)实施科研平台创品工程4 .搭建人社科研平台。有效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做优做强省级
7、人社学会,共建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的交流平台。广泛吸纳省内外人社领域知名专家,组建评审专家库,提高人社科研项目质量。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代表性市场主体,共建人社领域新型智库。会同省社科院、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共建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政策研究中心。主动对接融入中央和省委新型智库单位,不断拓展人社智库对外交流平台。鼓励各地多形式搭建本地区人社科研智力平台。5 .创办人社科研刊物。建立科研成果专报制度,适时编印科研成果专报,及时反映各地最新科研成果并推动成果及时转化应用。整合全省人社部门、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力量,定期编发人社信息与数据参考,建立健全供稿用稿成稿机制和“调研一撰文一决策”
8、良性互动机制。建立人社科研成果展示制度,每两年编印四川人社蓝皮书,收录展示全省人社事业发展最新成就和研究成果。6 .培育人社科研基地。推动人社科研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聚焦各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实践研究需求,结合各地科研资源和能力等实际,在部分市(州)、县(市、区)人社部门及农民工服务机构培育认定一批省级人社科研基地,通过联合调研、课题合作、专家研讨等多种形式,重点挖掘提炼各地特色亮点工作,反映基层人社工作困难诉求,为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支撑。2024年、2025年分批认定省级科研基地10家以上。(三)实施科研机制创新工程7 .深化“纵向联动”科研协作。建立部省市县四级人社
9、部门科研工作上下联动机制,加强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衔接沟通,开展科研课题咨询和联合科研,不断增强四川与部两院人社科研工作耦合度。建立人社科研交流机制,协同开展重大课题集中攻关,持续强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工作黏合性。8 .深化“横向互动”科研合作。加强省内人社科研横向合作,强化与科技厅、省社科联等科研主管部门的合作,组织申报省级社科类科研课题,加深与科研主管部门的紧密度。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等省直部门所属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开展课题申报和经验交流,加深与部门科研机构的紧密度。加强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合作,重点开展开题、咨询、分析等科研
10、环节合作,加深与高校科研力量的紧密度。深化省际人社科研横向合作机制,开展“人社科研对标竞进”专项行动,加强与浙江省、上海市等省(市)人社科研交流协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研究、课题咨询和结项评审,加深省际人社科研关联性。(四)实施科研能力提升工程9,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加强科研专家、特约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人社科研队伍。坚持“高标准、重专业、精行业”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人社科研专家,为人社科研立项、开题、咨询、评审、研讨等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头部企业及有关部门合作,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助力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研究,签约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
11、和实践经验的特约科研人员,进一步夯实人社科研人才队伍。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各地多形式设立人社科研机构,多渠道补充专兼职科研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需要依规使用财政资金招聘科研人员O赋予科研机构编外招人用人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并按规定予以政策资金支持。10.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分类开展科研交流培训,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四川开放大学共建西部技工教育研究中心,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进行授课,提高科研人员国际化视野和研究水平。依托四川省
12、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等研究,鼓励各地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专题培训I、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H.加强“科研实践”建设。以强化实践锻炼为重点,创新实施“请战+顶岗”的科研人员培养模式,拓展科研人员交流渠道。推广“顶岗锻炼、跟班学习”培养锻炼模式,促进科研人员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持续提升。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调研,了解把握人社领域最新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增强科研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常态化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提升科研水平。(五)实施科研服务创优工程12 .做好市(州)人社年度工
13、作评估。坚持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分值算法规则、评估工作机制,委托科研机构采取查阅数据、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定量测算及定性分析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市(州)人社年度工作评估,为厅党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示范创建、评先选优和市县人社部门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查找不足、弥补短板提供参考。发挥评估工作效应,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与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示范创建、表彰奖励及评先选优等事项挂钩。13 .办好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厅属有关单位等,共同办好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聚焦四川人社事业重点、难点、堵点,分析新形势、研判新趋势、
14、解读新理念、开阔新思路,以线下授课方式为全厅干部职工开展科研讲座,同时以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向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其他相关单位及高校开放。强化大讲堂成果运用,定期印发四川人社科研大讲堂讲义。14 .构建就业市场综合指数。采用“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合作模式,通过政府部门数据+市场数据综合分析测算等方式,构建全省就业市场综合指数,编制具有参考价值的就业市场综合指数报告并面向社会发布,为劳动者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用人单位及时对接市场供给、政府及时完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各地人社部门和厅属相关单位要做好数据供给、研究分析、评价论证等工作。(六)实施数字科研赋能工程15 .强化人社数据资源归集共享
15、。以“数字人社”为统领,依托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与电信运营商、头部企业等建设数智化技能人才培育联合实验室,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内部数据互通、政府职能部门间数据共享、市场数据购买等多种方式,持续强化各类数据生产归集。加强与部平台、省政务一体化平台等数据资源共享渠道对接,强化与重庆人社业务协同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用。深化与兄弟省(区、市)人社科研机构工作交流和科研数据共享,推动跨省人社科研数字化。推动建立全省人社科研文献库。16 .强化人社科研数据研究应用。充分发挥数据对科研工作的支撑、引领、指导作用,围绕就业创业、人才人事、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农民工转移就业等重点课题领域,不定期开展人社领域重
16、要数据资源汇总、挖掘、分析和研判,为人社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加强数据筛选、清洗、分析和应用,为各地人社部门制定政策、完善决策和开展服务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17 .强化人社科研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健全人社科研数据安全保障制度,根据需要增加网络安全相关设施设备,逐步完善人社科研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人社科研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加强对人社科研领域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科研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人科所,负责统筹“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推动全省人社科研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政策安排、重大工作部署。各市(州)、县(市、区)人社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并明确具体业务承办机构和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