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岳阳楼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岳阳楼记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岳阳楼记教案2023岳阳楼记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顺畅地朗读课文。2、会翻译课文1、2节。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
2、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溢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2、解题。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除干京滴守
3、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三、朗读课文,并进行正音。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和生字的读音。2、正音。谪守霆雨霏霏薄暮冥冥岸芷汀兰皓月心旷神恰宠辱偕志浩浩汤汤3、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骄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
4、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讨论并归纳: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J就是这个道理。四、引导学生弄懂1、2节的大意。1、全班同学齐读1、2节。2、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
5、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3、讨论、答疑。4、学生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师适时点拨。5、同桌互译。重点字词提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增其旧制”: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作文,写文章。以,来。之,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予观夫巴陵郡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浩浩场汤”: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贝U,就是。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
6、述,论述。备,详尽。“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五、朗读1、2两节,尽量能够背诵。六、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翻译课文35节。2、辨别一词多义。教学过程:一、复习。让学生翻译1、2两节。二、朗读35节。三、引导学生弄懂35节的大意。1、全班同学齐读35节。2、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3、讨论、答疑。(注意:文言文翻译中,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去。)4、学生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师适
7、时点拨。5、同桌互译。重点字词提示:若夫霭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霭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放晴。排空:冲向天空。隐耀:隐没了光辉。耀,光,光辉。潜形:隐藏了形迹。潜,隐没,潜藏。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谗言,造谣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天光:天色,湖光。万顷:极言其广。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
8、。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儿。岸芷汀兰:芷,香草。汀,水中的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
9、朝廷。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6、再次朗读这篇文章。四、小结。1、一词多义和虚词。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有时而或长烟一空国国家国恒亡或国都则有去国怀乡或许或异二者之为来属予作文以记之以因不以物喜代词他,他们其必日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其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用来所以动心忍性代词他的必先
10、苦其心志2、古今异义。例字古义今义增其旧制规模制度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准备春和景明日光景物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品尝微斯人没有微小3、通假字。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齐来深入研究课文。1、朗诵全文。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J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
11、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一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3、提问: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交代了作记的原由。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哪一句话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吞长江”一句,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
12、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衔远山气象万千。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5、提问:这一句话,分号前和分号后各是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空间:湖面的广阔浩淼。时间:景象变化万千。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7、朗读第3、4段,提问: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讨论归纳: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8
13、、这两节所描写的画面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第3节,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第4节,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他们为什么会“悲”或“喜”?(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悲喜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悲”或“喜”是因为自己的得失。(这表现了他们“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观。)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10、
14、提问:“古仁人之心”(悲喜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
15、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尽管含有“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四、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