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2026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2026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XX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2年2026年)以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突出内涵发展,加快改革创新,注重提高质量,真正把XX二中办成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优质名校。现结合我校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XXXX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22026)。一、学校现状1 .基本情况XXXX中学,地处风景秀美的相山脚下,是一所XX市教育局直属的初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73年,初始为完全中学,原校址位于淮海路242号。2005年XXXX
2、中学与XX市实验高中整合,后成为一所完全初中。2012年迁入古城路56号,原实验高级中学校址。2020年9月在原工业学校校址上成立东校区,是XX市规模最大的公办初中。目前学校共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58个教学班;教职工210人,其中高级教师61人,一级教师112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181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教学设置完善,占地面积30318平米,校舍面积17525平米。拥有标准运动场1个,多功能体育馆2个,多媒体教室2个,录播室1个,智慧教室四口,生物实验室2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书法室1个,地理活动室1个,音乐活动室1个,报告厅1个,60座计算机教室3口,所有教室全
3、部装备班班通,校图书馆藏书7.5万余册。2 .管理状况依据XXXX中学章程,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校务公开,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工会等职能得到充分发挥。重视社会参与,家长、社区通过校园网、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有效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并监督学校工作。学校现有校长1人、副校长3人、中层干部15人,5个职能部门,3个年级组。学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会会议制度、校长办公会制度、行政办公会制度健全;组织管理机构齐备,实行岗位责任制;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校级领导包干教研组。教师实行级部、教研组双轨管理模式。3 .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和求共进,力竞一流校
4、风:日就月将、毅以致远教风: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学风:知行并进、学思共长校训:博文约礼、笃志力行二、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一)发展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学校地处XX市主城区,作为市区内占地面积较大、建校历史悠久的直属学校,学生的生活、交通等十分便利。2 .师资队伍优势。广大教职工热爱学校,爱岗敬业、务实能干;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抓质量,同心同德求发展。学校中高级教师占教师队伍的70%以上,学校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等已初步形成梯队式分布,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整体提升。3,课改创新优势。学校以教科研为引领,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了
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年来中考成绩突出,受到上级领导、社会、家长一致好评。4 .校园文化优势。40余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目前,学校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学校环境日趋优美,校园文化更加和谐,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5 .办学成果优势。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安徽省百、千、万工程示范学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先进集体”“安徽省家教名校”“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团组织”“XX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6、称号。(二)制约因素1 .学校教育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涵品质、特色发展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 .在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的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优势,再寻突破,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仍是学校重点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3 .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学校软硬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学校发展总目标基于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今后五年学校制定了“一主两翼、四极并进”发展总目标,“一主”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翼”指坚持质量立校和科研强校;“四极并进”指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特色化建设,齐头并进,做到极致,为实现优质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7、,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课程育人。不断推进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通过开发系列阳光校本课程,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课程育人的机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校园文明之星”的评选工作,优化完善评选方案,依托电子屏幕、宣传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号召更多的同学向优秀学生学习。开展“我们的节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在中秋、重阳节、春
8、节期间,广泛组织学生参与“我们的节日”“孝敬、友善、节俭和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好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的各项活动,让学生的素质在活动中得以彰显。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上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水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课程、咨询和辅导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培
9、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制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等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每月一次安全疏散演练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思政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4 .加强行为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健康等习惯。将XX二中学生一日常规守则、规范作为德育课程,纳入班会学习,纳入思政课教学中相关延伸拓展内容,将学生的文明行为纳入班级的管理与考核,培养阳光规范、快乐成长的中学生。5 .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运用网络的正面引导,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网
10、络法律意识,引导学生科学利用网络、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共享优秀德育网络资源,传播优秀文化,传递网络正能量。6 .整合德育资源,健全协同育人体系。加强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监督作用,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各项举措取得成效;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教知识讲座,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与社区、部队、公检法、校外实践基地等广泛开展共建活动,依托共建单位的教育资源,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创建学校、社会教育协作体系。通过整合德育资源,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助推
11、学校内涵式跨跃式发展。7 .加强劳动教育,完善实践育人机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要求,充分发挥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和校本劳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社区等共建单位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在家参加家务劳动,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家庭和社会密切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体系,形成家务劳动日常化、学校劳动规范化、社会劳动多样化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奋斗精神。8 .凸显文化育人,打造特色德育品牌。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加大投入,从净化、绿化、美化
12、入手进一步整治校容校貌,开辟文化墙等各种文化设施,将名人名言、哲理小故事、学生书画作品悬挂上墙,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功能;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内资源、综合实践基地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周边社区资源,进一步丰富社团各类,扩大社团规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的社团;各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并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汇报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实现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功能,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品牌。(二)走质量立校之路,兴科研兴校之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 .以确保教育公平为准则,
13、树立质量立校意识,构建较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格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2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逐步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各学科学业合格率、优秀率达同类学校上游水平。体育合格率达90%以上,95%以上的学生具有2项体育技能与1项艺术技能,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3 .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开展优质课评选、技术技能比赛、教研成果展示等活动,提升队伍业务水平;要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带头人为引领搭建引领辐射平台,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切实推进学
14、校办学水平提升。4 .以科研兴校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教科研的实效。加强新时期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重视学法研究及科研成果推广。加强新中考研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适应中考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争取新申报省级课题3-5项,市级课题5-10项,确保每个教研组都有课题,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力争有2-3项市级以上课题成果获奖,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的推广应用成果;每年有10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60%以上的教师能在各类各级论文评比获奖。(三)加强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特色化建设,为实现高品质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培训和评价机制
1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认真贯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建立健全教育、监督、考核、宣传、奖励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师风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选先的首要内容,继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2)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格局。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班主任团队。制定XX二中班主任工作创新实施
16、方案,探索实施“班主任选聘培养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班级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4)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员工的工作动力。构建多元开放、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2 .积极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1)探索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有效途径。创新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加快开发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翻转课堂和电子书包的应用,探索学校创客平台与空间建设,积极创建数字智慧校园。(2)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评比、评优等活动收集本校教师的自制课件,使学校资源库的内容更加丰富,本地资源库要加强管理、合理使用。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各类信息技术竞赛活动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3)以校园网为平台继续推进学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