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滔滔黄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滔滔黄河.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滔滔黄河莆田华侨中学地理组陈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了解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图等资料的提取分析,说出黄河对沿河流域的贡献,及带来的环境问题。提高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重点、难点】重点是黄河的环境问题和治理。难点是黄河环境问题的成因。【课标与教材分析】对本节课,课标修订为: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我理解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指黄河的功
2、与过,更是指黄河的治理,教材的编写就凸显了地理的核心问题一一人地关系。本课题属于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第三节,上承中国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本课题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己学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导、评估出黄河的功与过,从而进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1、热点材料贯穿全课,增加学生体验。2、采用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图用图,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3、在有效课堂时间内随时渗透人地和谐的观念。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读图分析法:
3、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让学生初步掌握读图这一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基本技能。2、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实现教学相长。3、角色扮演:让学生以黄河医生的角色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科学的人地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PPT“黄河颂”,回忆七下语文学过的相关内容。设计理念:创设情境,不同学科知识迁移,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讲授新课提出问题:我们经常把黄河成为我们的母亲河,那么,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母亲?教师提供资料:秦陵兵马俑图片,塞上江南,黄河沿线水电站的分布,壶口瀑布图片。学生活动:1、交流发言,从
4、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地认识黄河在水能、灌溉、塑造地形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2、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情感铺垫。(承转)黄河为我们华夏民族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赞美黄河,歌颂黄河;可是时至今日,我们的黄河母亲病了,那么母亲得了什么病,怎么病的,如何治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扮演黄河医生的角色,来帮助黄河母亲解决她身上的病痛。第一板块:全身检查一一黄河概况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水系图(课本P
5、本图2-53),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学生活动:在老师提供的随堂练习中完成,并请学生上台在板图中补充完整,并讲解说明。活动一:在地图上标出黄河的发源地、主要支流、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线、干流流经的省区简称、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活动二:各河段受流经地形区的影响,其水文特征会有何差异?设计理念:通过粗读、细读、精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次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承转)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仿佛可以从黄河的水文特征中,看到黄河母亲身上隐藏的最为严重的疾病症状?结合课本P55图2-54,P56图2-55,以及阅读材料“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学生回答:黄河含沙量大。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
6、最大的河流,这就是母亲河的最为严重的病,用外国人的话说是主动脉破了,急需治疗。从而引出第二板块。第二板块:专家会诊一一黄河忧患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病因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环节1: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血样黄河上、中、下游三个河段的水样标本。问题:猜一猜三瓶水样分别是取自哪个河段。学生活动:根据水质情况,判断三瓶水样分别取自哪个河段。坏节2:教师提供资料:将三瓶水拿去化验,得到的黄河的化验报告-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即数字黄河地图)。问题1:黄河各河段的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变化,认
7、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从而用数据说明三瓶水分别取自哪个河段。)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泥沙略减?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可根据学情给予适当提示。探究1:从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降水、支流、植被等方面,探究黄河中游泥沙剧增的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探究2: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这也就解答了前面的为何下游没有支流汇入的疑问。环节3:教师提供资料:地上河的形成视频、历史上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图文资料。问题:1、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2、黄河下游地上河有什么危
8、害?学生活动:读资料,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和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环节4:学生归纳会诊结果”: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设计理念:本环节采用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注意了突出主线,详略得当。第三板块:对症下药-根治黄河问题: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对症下药,为母亲河开出处方。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归纳:在下游地区修筑堤坝,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归纳)通过对前面的诊断,我们了解了行医的大概程序,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察其表征,究其内里,对
9、症下药。”那么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断流、凌汛的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人地观,我选择新鲜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水到渠成形成观念;二不拘泥于固有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知善学。结束语:中国人民治理黄河己经60多年了。胡锦涛主席强调,黄河的治理开发任重道远。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黄河一定会既治了病又美了容,重新展现母亲河的风采。【板书设计】,发源地、注入海洋、分段,全身检查:黄河概况1流经省区黄河 母亲专家会诊:
10、黄河忧患I流经地形区广地上河”水灾(下游)水土流失(中游)断流、凌汛等在下游地区修堤筑坝。G寸症下药:J在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课后反思】1、课程标准更具体了,对学生的要求就更明确,我会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导思是我校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情景导入,而是把精选的最有效的情景作为思维背景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我这节课的设计基于这个教学模式,使课堂很生动。今后的教学,我会尽量精选情景,使每节课都富有生机,充满活力。3、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地理的乐趣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