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章 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ppt(5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与疾病监测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演绎了医学发展的历史长卷,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漫长历史演绎了医学发展的历史长卷,而医学发展的精髓就是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直接承担疾而医学发展的精髓就是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直接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任务的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病预防和控制任务的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流行病学,遵流行病学,遵循我国循我国“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依靠全社会和医学各的卫生工作方针,依靠全社会和医学各界的共同努力,从宏观和微观水平了解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界的共同努力,从宏观和微观水平了解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并实施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
2、施,使我国素,探讨并实施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使我国的疾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疾病防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疾病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循证实践的过程,包括两部分内疾病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循证实践的过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容:一是预防策略和措施预防策略和措施;二是;二是疾病监测疾病监测。两者相辅相成,。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 一、我国疾病防制现状一、我国疾病防制现状一些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了基本控制一些曾经基本上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结核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对抗生素耐药的细
3、菌、病毒和寄生虫日益增多未被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在我国的发病与流行状况依然严峻新的传染性疾病陆续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对传染病的防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传染源的流动性和不典型性使传染源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染源的流动性和不典型性使传染源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传染病的播散更加迅速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传染病的播散更加迅速人群的频繁流动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增高,传播更易实现人群的频繁流动使人群易感性相对增高,传播更易实现3030余种新病原体的出现,已存在的病原体变异及耐药性余种新病原体的出现,已存在的病原体变异及耐药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如
4、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变化,如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交通便捷,引起人口和商品的大量流动,使得传染病流行交通便捷,引起人口和商品的大量流动,使得传染病流行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同以往相比更易引起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危害更大,同以往相比更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环境污染、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压力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使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正在逐步上升。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城市 农村 年老年轻化趋势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心理和精神疾患青少年为主的群体身心健康意外伤害及其它社会问
5、题的重要成因。目前我国目前我国慢性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传染性疾病流行及防制情况呈现以下特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二、疾病预防的策略二、疾病预防的策略策略犹如军事上的战略,着眼于全局,是指导全局的总体工作方针,而措施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手段。疾病预防策略疾病预防策略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总纲领总纲领,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疾病预防策略指导下,对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疾病。(一)疾病预防策略(一)疾病预防策略 建国以来,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
6、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了预防为主的一贯原则,强调了全社会参与,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指导原则制定疾病预防策略的指导原则: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疾病预防要贯彻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的策略,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medical model)。社会预防社会预防一方面全社会都有义务和责任进行疾病的防制工作;另一方面,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都同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息息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包括
7、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妇女儿童与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证据为基础证据为基础要注重以证据为基础(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的预防策略的制定、贯彻和完善。(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二)全球卫生策略与初级卫生保健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推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策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这一目标的承诺,并将其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全球卫生策略全球卫生策略为了实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策略,监测
8、和评价全球卫生目标的实现程度,1981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2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度指标,并且进行了两次全球性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进度评价。全球卫生目标有下列12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获批准成为官方最高一级的政策。()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获批准成为官方最高一级的政策。()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参加实施策略的机构。()已经建立或加强了吸收人民参加实施策略的机构。()至少有()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初级卫生保健。()资源分配公平。()资源分配公
9、平。()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拨给发展中国家。转拨给发展中国家。()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至少()至少90%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至少克以上;至少90%的儿的儿童体重符合相应参考值的标准。童体重符合相应参考值的标准。()婴儿死亡率在()婴儿死亡率在50以下。以下。(10)出生期望寿命在)出生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岁以上。(11)成年男女受教育的比例超过)成年男女受教育的比例超过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美元。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
10、保健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采用技术上适宜、学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受的方法,并通过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充分参与而达到普及。初级卫生保健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康复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9项:(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营养。(3)提供足够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4)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5)对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6)对地方病的预防控制。(7)对常见病的妥善处理。(8)提供基本药物。(9)预防控制非传染病和促进精神卫生。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措施的防制措施是一组慢性的、不会在人
11、与人间相互传染的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一般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潜伏期长,病程长,发病时间常常不明确,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很难彻底治愈。(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疾病的自然发展过程,包括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疾病的自然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三个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阻止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一、一级预防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12、)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子、可疑致病因子或因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一级预防包括两个方面: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针对特异病因采取措施,即特异预防(specific prevention)。(一)健康促进(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健康促进是为形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条件所采取的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相结合的策略。目的是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避免和减少致病因子的暴露,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提高应对环境和心理压力的能力,从而保持健康的平衡,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二)特异预防(二)特异预防
13、 特异预防特异预防是指对某些病因明确并具备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它在预防与控制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地方病,如长期食用碘盐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禁止近亲婚配预防先天性畸形及部分遗传性疾病许多职业病,如职业性癌,可以通过劳动保护来预防,具体措施包括保护作业环境、改进工艺流程和加强个人防护等二、二级预防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三早”预防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后为了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早期发现是二级预防非常重要的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早期发现是二级预防非常重要的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方法包括普查、定期
14、健康检查和设立专科门诊等,筛检是早包括普查、定期健康检查和设立专科门诊等,筛检是早期发现病人的主要方法,但要决定是否对某个疾病开展普查期发现病人的主要方法,但要决定是否对某个疾病开展普查、筛检时,必须考虑进行这些流行病学调查时的适用条件,、筛检时,必须考虑进行这些流行病学调查时的适用条件,如疾病的发病率、检测方法是否简便、安全和准确、经济效如疾病的发病率、检测方法是否简便、安全和准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三、三级预防三、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后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所采取的措施 三级预防的目标是防
15、止病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康复治疗是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的手段之一。疾病的三级预防必须政府支持,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第三节传染病的防制措施第三节传染病的防制措施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其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我国政府总结了年来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防制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传染病的防治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使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障人民健康有了法律保障。传染病的防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即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传染病防制的主要
16、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血站管理办法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做好传染病防制工作(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制体系,做好传染病防制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合作用,严格执行现行的防制措施,巩固现有的防治成效,严防已控制的传染病再燃,密切监视和严防新发现的传染病传入。建立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队伍,以应付传染病突发事件,如某种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生物恐怖事件等。搞好传染病监测,建立传染病防制信息情报系统,客观、准确、及时地收集和反馈情报。提供决策依据,评价所实施措施的效果。(二)搞好经常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二)搞好经常性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爱国卫生活动消除或减低各种与传染病有关的动物及爱国卫生活动消除或减低各种与传染病有关的动物及病媒昆虫的危害病媒昆虫的危害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