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讲座[最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杆菌病讲座[最新].ppt(6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布氏杆菌病2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概述3一、病原学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四、临床表现五、实验室检查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预后八、治疗九、预防 4 布氏杆菌病5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布氏杆菌病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外层为脂多醣(LPS)中层外膜蛋白(OMP)内层细胞质膜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6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光镜下的布氏杆菌7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犬种菌、
2、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布氏杆菌病8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一般。一般生生长缓慢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周以上,有时需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布氏杆菌病病原学9病原学 抵抗力: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钟内能杀灭。
3、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2个月以上)。布氏杆菌病10 布氏杆菌病11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布氏杆菌病12(一)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包括绵羊、山羊、黄牛、水牛、奶牛及猪。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13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
4、布氏菌的生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布氏杆菌病14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人群易感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15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环节图16 布氏杆菌病17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不同程度地在发病中起作用。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感染过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菌血症阶段;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慢性布病阶段;慢性纤维化阶段18 布氏杆菌 淋巴管 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 增生性炎症淋巴结炎 肉芽肿性淋巴结炎 (形成原发病灶)发病机制与
5、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1、淋巴源性迁徙19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2、菌血症布氏菌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病原体血行播散冲破淋巴屏障进入淋巴流和血流吞噬 吞噬细胞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 细胞外繁殖菌血症菌体破坏释放内毒素形成毒血症破坏白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局部组织炎症,变性坏死临床上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20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3、多发性病灶形成细菌随血流到达全身实质脏器多发性病灶 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皮细胞的脏器,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均可受累。21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4、慢性布病肝、脾、淋巴结内布氏菌继续繁殖,破坏代
6、谢产物、内毒素等物质不断进入血流毒血症反复发作机体致敏22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5、慢性纤维化 当病灶部位的T淋巴细胞被细菌致敏并再次接触抗原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聚集于布氏菌周围,不断吞噬和杀灭布氏菌,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芽肿。部分患者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出现后遗症。23病理解剖l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病变累及的组织器官很广泛,但以等常见。等常见。l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初期为炎性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l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亚急性和慢性期为组织细胞增生,肝、脾、淋巴结等处能见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巴结等处能见增殖性结
7、节和肉芽肿。l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慢性期部分病人肉芽组织发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则出现后遗症。临床则出现后遗症。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24各系统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l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皮肤: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l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l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脉。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动脉瘤及主动脉炎等。l心脏:特异性心肌炎、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心脏:特异性心肌炎
8、、心包炎。侵犯主动脉瓣。l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25各系统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布氏杆菌病l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l肺部:卡他性肺炎肺部:卡他性肺炎l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l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l运动器官: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骨、关节、
9、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滑囊炎和腱鞘炎。滑囊炎和腱鞘炎。26 布氏杆菌病27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3日至数月)。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布氏杆菌病28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 (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1.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布氏杆菌病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29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体温曲线(波状热)30临床表现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布氏杆菌病 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
10、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31临床表现 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布氏杆菌病32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关节炎:左侧关节炎,伴有发热、不适及肌肉疼痛。33临床表现 4.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布氏杆菌病34临床表现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布氏杆菌病
11、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35临床表现 6.乏力 布氏杆菌病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病”。36临床表现 7.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布氏杆菌病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
12、成瘘管者。37临床表现 急性期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抗菌治疗后,约有10%以上复发。复发常发生于急性感染后数月,亦有发生于治疗后2年者。这可能是寄生于细胞内的细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功能的清除。布氏杆菌病38临床表现(二)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此外常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布氏杆菌病39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椎骨前缘被侵蚀。40 慢性期 可分两型:(1)慢性活动型:体温正常或有低热,症状和体征反复
13、发作并逐渐加重。血清学检查阳性;(2)慢性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体征和症状仅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41 布氏杆菌病42实验室检查 主要取血或骨髓作培养,后者阳性率高于前者。(一)血象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或单核细胞增多。部 分患者有血小板减少。血沉:血沉增快,以急性期发热患者更为显著。肝功:可出现各种异常改变,但无特异性。(二)病原菌培养 布氏杆菌病43实验室检查 1.凝集试验 标准的是试管法(STA)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主要检测特异性lgM和IgG。后者操作简便,常用于普查。前者常用于诊断,滴度1:160有意义。2.ELISA法 检查各类lg
14、抗体,敏感性强。3.其他免疫学试验 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检测、2-巯基乙醇试验(2-ME)、抗人球蛋白试验、RIA等(三)血清学检查 布氏杆菌病44实验室检查 近年来开展PCR检测布氏杆菌DNA,能快速、准确作出诊断。有报告应用牛种菌16SRNA序列作引物,其敏感性大于3lKD编码基因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四)PCR技术 布氏杆菌病45 布氏杆菌病46诊断与鉴别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包括流行地区有接触羊、猪、牛等家畜或其皮毛,饮用未消毒的羊奶、牛奶等流行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2.临床表现 急性期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
15、状。3.实验室检查 血、骨髓或其他体液等培养阳性或PCR阳性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阳性,结合病史和体征亦可作出诊断。布氏杆菌病47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痢疾、败血症、结核病等鉴别。慢性期主要与骨、关节损害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布氏杆菌病48诊断与鉴别诊断 1、布病与风湿病相鉴别 布病侵犯大关节,风湿病侵犯小关节。风湿病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中性白细胞增多,常累 及心脏瓣膜病变。布病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常见。实验室检查:风湿病ASO阳性;布氏杆菌抗体阳性。布氏杆菌病49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2、布病与伤寒、副伤寒的鉴别 布病急性期易与伤寒混淆。主要区别:伤寒起病急,高热,
16、谵语,烦燥不安;实验室检验:伤寒为肥达氏反应阳性,伤寒菌培养 阳性。50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3、布病与结核相鉴别 结核病与布病都可以有淋巴肿大的表现:淋巴结核 多粘连成块,破溃流脓形成瘘道有瘢痕,布病性淋 巴腺炎很少有破溃发生;结核病人消瘦,结核中毒症状明显,但结核病很少 有肝脾肿大。代偿失调的结核病人血沉一定增快,痰内查到结核 杆菌,胸部X线的检查对肺结核常有着决定性意义。51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4、布病与败血症相鉴别 败血症常有化脓性传染病灶,中毒症状严重,大多 发生高热,呈驰张热者居多。败血症严重病例可见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或休克。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多数患 者有进行性贫血;血培养可以发现其他病原菌。布病高热时神志清楚,甚少谵妄。白细胞减少,淋巴 细胞相对增多。52诊断与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病5、布病与疟疾相鉴别 布病发病时没有疟疾发作时的那种有规律性的热型。布病出现运动器官及生殖器官的损害,而疟疾没有。疟疾的末稍血涂片可发现疟原虫。53 布氏杆菌病54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疗亦有自愈倾向。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个月内可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