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某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某某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钱草峪片区综合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工程编号:oil-127KY本溪市工程咨询中心二零年七月目录1、总论11.1概述11-2制H衣32、项目区基本情况52.1项目所在县概况52.2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8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0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4.1建设规模145、工程招标185,2招标组织形式185.3招标方式185.4j/工*fffff*185.5招标氾围196、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216.2项目管理216.3项目后期管理227、劳动安全247.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247.2安全措施方案24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258.1项目建设期258.2实施进度计划259、书乂279,2资金筹措2810、劳务报酬发放2911、社_效益分析,3012、结论321、总论1.l概述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牡草峪片区综合开发工程承办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王心海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地址: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陈英村大锋草峪1.1.2建设规模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1)坡改梯0.06平方公里;(2)水土保持林5平方公里;(3)老果园改造0.9平方公里;(4)经济林果2.5平方公里;(5)封育治理6.8平方公里;(6)保土耕作1.6平方公里;2)堤防
3、工程5公里;3)作业路4公里。1.1.3项目预期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够改善小市镇大镂草峪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有效保护该地区水土资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及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项目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6平方公里(坡改梯0.0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林5平方公里、老果园改造0.9平方公里、经济林果2.5平方公里、封育治理6.8平方公里、保土耕作1.6平方公里)、堤防工程5公里、修复作业路4公里。项目区建设期共动用土石方32.86立方米,人工12.8万日。新增灌溉面积达800亩,使得项目片区720户3000多居民受益,年人均增收300余元,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1.1.4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675.0
4、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581.45万元,其他费用32.55万元,预备费用61.00万元。1.1.5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675.00万元,其中申请以工代赈资金607.00万元(含农民工劳务报酬109.26万元,占以工代赈资金的18%),占总投资的90%;地方配套资金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1.1.6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39个月,即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2011年7月2012年3月完成项目的前期工作,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估及审批、初设及施工图设计等;2012年4月2013年2月完成修建道路3公里,堤防3000米,新增灌溉面积800亩;2013年3月2013年12月
5、完成堤防工程2000米、作业路4公里坡改梯0.06平方公里、保土耕作1.6平方公里;2014年1月2014年9月完成水土保持林5平方公里、经济林果2.5平方公里、老果园改造0.9平方公里;2014年10月,全部投入使用。1.2编制依据(1)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2)辽宁省以工代赈片区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指导意见;(3)辽宁省以工代赈管理细则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5)本溪满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6)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及规范;(7)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3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立足当地实际,选项准确,基础资料详实、可靠,技术成熟,设计合理,难度小,可操作性强,易实施,综
6、合效益明显。在措施规划上,突出生态优先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紧扣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主题,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措施布局上,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适度规模发展特色经果产业,以加快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农村建设的步伐。在生态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果种植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的关系,搞好植被的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的结合。2、项目区基本情况2.1项目所在县概况2.1.1基本社会状况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太子河上游,地理位置在东经12303453-1244542pt4b485Jlo335间,东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县相临,西与
7、本溪市、辽阳市接壤,南与丹东市毗邻,北接沈阳市、抚顺市。全县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全县辖14个乡镇总人口30万人,有汉、满、回、蒙、鲜等15个民族。县政府所在地设在小市镇。2.1.2地形、地貌境内为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大小山岭达240多座。主要山峰有韭菜顶子山、西大顶子、大凹岭、长应子等,海拔均在1032米以上。本溪满族自治县辖区内,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从东向西横贯全境,形成东起东营坊、兰河峪,经草河掌到南部连山关的东南屋脊地带。全县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这里,平均高度海拔600米左右。位于千山山脉南麓的草河城、草河
8、口一带,为南部丘陵地带,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县境中部为太子河大断裂带。两岸形成许多羽毛状的小断裂,构成以太子河谷为中线的沉积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米。县境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山势较缓,平均海拔450米上下。俯视全县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县内最高山峰是东营坊乡小东沟村的出不来沟顶,海拔1310米;最低绝对高为120米,是偏岭镇北三家子村太子河出境处。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地面积占82.7%。境内大小山峰近万座,长短沟壑2.8万多条,仅海拔800至1000米的山峰就有289座,海拔I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7座。2.1.3气候特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
9、气候特征明显。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农林牧业的有利条件。本溪满族自治县年平均温度为6。C8C(为全本溪市数据,其中草河口镇6.1)。日平均气温稳定I(TC的初日为4月20日至30日,终日为10月2日至9日,其间隔日数为156172天。本溪满族自治县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除冬、夏期间季风一年一度交替,季节雨如期而至外,各地还时常有地形雨、对流雨滋润田园,虽然干、湿季节分明,却无久旱无雨之年。初春积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证了春播墙情。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春秋次之
10、,各占15%、20%;夏季最多,达5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季风特点比较明显,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湿热的偏南风。由于本溪县地处山区,峰峦重叠,森林茂密,构成天然防风屏障,因此风速较平原地区偏小。全年平均风速仅为2.5米/秒,35月份风速最大,可达3.6米/秒。2.1.4水文状况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深山丛林具有极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泉水溪流汇成大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境内水系主要分为黄海水系和渤海水系。以本县蓝河峪与凤城分界的分水岭为界,岭南为黄海水系,岭北为渤海水系。草河汇入鸭绿江入黄海,太子河汇入浑河、大辽河入渤海。境内有长度在5公里以
11、下的小河1297条,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5条。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减少,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大部分河水流经地方岩石坚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盖,故河水含沙量较少。山区河床比降较大,年平均地表径流总量为13.54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达1()万千瓦,7条较大河流水利电力开发潜力很大。境内主要河流有:太子河,古称衍水、大梁水、梁河、太资河等。此外,本溪满族自治县还有汤沟温泉、温泉寺温泉两处地热泉。2.2项目所在乡镇基本情况2,2.1社会经济状况小市镇地处本溪满族自治县中部,东经124。6,,北纬41。17%辖香磨、张家堡、小市、观音阁、上堡、下堡、城沟、达官寨、谢家
12、康、同江峪、青石岭、右寨子、陈英、东街、久才峪、碱厂堡、磨石峪、柜子石、山城子、朴堡等20个村。总面积431.15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人。小市镇错草峪片区位于小草线公路18公里处,隶属于小市镇陈英村2组和3组,共有农户720户,人口3000余人,总面积3000公顷,果园80亩,村级泥路9公里,小河12公里,距关门山水库和国家AAAA级深林公园“关门山深林公园风景区”仅3公里。陈英村是小市镇18个行政村之一,紧邻国家AAAA级深林公园关门山深林公园。总面积6800公顷,其中山林面积6489公顷,耕地面积120公顷,园地8公顷,草地3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4公顷,水域
13、及水利设施用地57公顷,该村无任何工业企业,村民只能靠关门山深林公园旅游季节卖土特产和出外打工谋生,生活比较贫困。2.2.2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长白山系南端,属于辽东中等切割侵蚀中低山区。该区域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最高气温32C,最低气温-25C,年平均气温6C,年平均降雨量800mm,雨量集中在7-8月。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是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需要长期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生态失衡。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针对性的在当地进行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
14、开发是改变落后的最佳选择。(二)该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光热资源充足,绝大多数人口的基本生活、经济来源等都主要依靠农业生产,但该区域农业基础薄弱、水利化程度低、交通条件较差,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和农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项目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改善项目区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土地结构,为项目增产增收打牢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使项目区群众早日奔小康。(三)项目实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项目实施,铿草峪地区改造老果园0.9平方公里,种植经济林果2.5平方公里,可引导农民发展适应当地
15、气候的经济作物。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有效益促进全区乃至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项目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对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建设过程中,参加施工的农民可直接获得劳务报酬109.26万元,人均增收近300元。(四)是以工代赈政策的具体体现由于该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水利基础薄弱、交通条件较差,导致该地区目前处于比较贫困的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小市镇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县以工代赈十年规划,旨在于通过对锋草峪片区的综合开发项目,帮助当地农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存环境,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国家以工代赈对困难地区的关心和关怀,为进一步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五)项目建设是促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现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