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研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心得体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篇)研读《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心得体会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创新能力综合实力不断攀升,折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蕴藏无穷创新活力和澎湃后劲,也彰显中国创新精神的深厚内涵与强大底气。新时代是创新的时代,要瞄准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持续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福广大群众注入新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奋发进取、锐意攻坚、笃行不怠、真抓实干的精神源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
2、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端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刻展示中国创新创造的强大魅力与蓬勃生命力,也揭示坚韧执著、勇攀高峰、攻克难关、砥砺前行的伟大品格与崇高信念。要弘扬创新精神,腐续创新作风,主动作为、大胆突破,把握机遇、创造机遇,让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大、发展动力更足。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积创新之力者在人才。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必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拥有顶尖科研水平、作风绝对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引领中国综合创新能力攀登高峰。良好制度土壤是人才涌动的前提保障,要打破唯帽子、唯资历、唯文凭等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树立正确人才观,激励广大科学家和创新工作者创先创优、奋勇出彩。不谋
3、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以创新精神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关键在于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全局观念,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为社会创新创造松绑减压,持续释放创新创造精神动力。让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并驾齐驱、双轮衔接、联合发力,才能点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引擎。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要不断释放创新创造优势,把握时代潮流,瞄准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方向,以创新精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技
4、术链、市场链等有机集成、系统融合,才能激活创新创造源头活水,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11月21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透过这份报告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较上年提升三位,是唯一进入前十五位的发展中国家,标志着创新中国能力更强、后劲更足。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
5、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引领带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蛟龙潜水器探秘深海、中国天眼FAST巡天观测、国产大飞机C919飞向蓝天今天的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劲筋骨”正有力支撑起民族复兴伟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创新指数也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从具体得分看,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7分,比上年提高1.9分,与荷兰、瑞典、德国等排名5至9位的国家相差0.2至5.3分,差距进
6、一步缩小。值得关注的是,综合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其他均为高收入国家。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创新能力总体上稳步提升的趋势没有变,中国的创新能力大幅超越处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创新指数”再攀升,活力中国劲更足,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自信、奋力攻坚克难,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必将始终动能强劲、活力澎湃。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必须清醒认识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要在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新时代新
7、征程,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取得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实现更多“从O到1的突破,掌握更多核心关键技术,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一
8、定能更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有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我国创新能力升至第十位!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下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读懂经济发展大势,各类指数、报告是一面直观的显示屏。其中的数据变化、排名升降、走势波动等,蕴含着明确、丰富的信息量。透过报告,可以读出什么?快、稳、好。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较上期提升3位,且与排名靠前的选手差距进一步缩小,此为进步快。从2
9、000年的第38位、2011年的第20位,到如今的第10位,节节攀升,持续进步,走势稳健。再细看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等不同维度,颇多指标均有不俗表现,可谓全面向好。创新指数之升,意味着什么?动能更强劲。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更强、结构更优、效益更高,其中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有着更高的创新含量。比如,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经济快速增长,去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17.36%;今年1至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一一创新第一动力愈发强劲,将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底气更坚实。抓创新就
10、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能力的提升,利在当下,功在长远,预示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潜力,反映未来竞争力。创新能力持续上扬,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可期。我们常说经济发展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部分底气就源于此。数据有时就像多棱镜。从不同角度看过去,可折射不同的光芒。透过创新指数之升,可强信心、增底气,亦可寻经验、求规律、拓思路、促提升。在投入上做加法。报告认为,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家意志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之高、出台政策密度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以R&D经费投入来说,2022年这一指标首破3万亿元,为2012年的3倍之多,稳居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1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持续在研发投入强度上做加法,至关重要。仅以广州为例,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显示,广州是全国唯一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一线城市,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在环境上挖潜力。报告显示,我国创新环境”得分为77.1分,排名第23位。这是相对短板,亦是潜力所在。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我们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着力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持续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让创新的“种子更好更快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主体上求突破。报告显示,企业创新排名第12位,显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持续
12、提升。以广州来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刷新历史新高,独角兽企业数量过去一年增长最快,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接下来,仍需加大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健全全周期科技孵化成长体系,做强做大科技企业矩阵,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赶超,往往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坚定不移向创新要动力,持续激发创新潜能,方能更好把握主动、赢得未来。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发布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
13、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看数据,既要看“数”,也要看质”。就具体得分而言,中国国家创新指数得分为72.7分,比上年提高1.9分。从其分指数来看,我国在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这5个维度均有不俗表现。尤其是知识创造,表现尤为突出,排名第3位。从高被引论文数占世界份额近1/4,到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再到亿美元工业增加值工业设计注册申请量排名第1位,可见中国知识创造实力强、后劲足。同样的,既要看数据之形”,也要看发展之势”。横向比较,我国与荷兰、瑞典、德国等排名5-9位国家间相差0.2-5.3分,差距进一步缩小;纵向比较,我国从2000年的第38位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第
14、20位,随后稳步上升至第10位。把小小指数放进坐标轴里,既照见了我国国家创新能力取得显著进步,也能看出我国创新能力总体上稳步提升的大趋势,充分彰显了我国的创新实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中国为啥能成为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好成绩来源于对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推动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5G网络建设持续加速、融合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从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交付、飞向蓝天,到中国空间站“T”字基
15、本构型组装建造如期完成节节攀升的创新指数,离不开一项项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支撑,更也充分展现了创新中国、科技中国的强大实力。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也正当其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在创新投入上做加法、在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上挖潜力、在创新主体和绩效上求突破,必会让创新的种子”更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引发热烈讨论。今日中国,既有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领军人才,也有崭露头角奋力拼搏的青年英才。持续激发创新潜能,加快打造创新高地,我们定能在从创新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路上行稳致远,持续激发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