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感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感悟心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目录学习贯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感悟心得学习贯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心得体会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并传承非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我国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非遗整体性
2、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非遗保护并非易事。因为非遗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又必须依靠活态传承,在社会快速的变迁中变得十分脆弱,仅对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保护往往顾此失彼,劳而无功。在此背景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应运而生。2019年实施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指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各具特色,大都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播普及的
3、重要元素,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非遗项目的发展受到现代技术、审美理念、观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讲好故事彰显价值上下功夫,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属性着手,在提炼非遗项目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挖掘非遗项目外在的文化亮点。如入选河南非遗的郑州炒面,相传曾因救过落难的唐太宗李世民而成为御膳谱上的“麒麟面”,直至清末,御厨逃出皇宫,炒面才传艺民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碗面,更多的是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古老的健康理念、民族技艺,在传播普及的过程中,独特味道就是它最具辨识的显性符号,要通过独特风味彰显厚重的文化信息与健康指向性,进而让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愉悦感、认同感。拓宽非遗传播渠道,要结合非遗的
4、文化内涵特点,创新文化传播载体,搭建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传播普及的方式方法。要借鉴学习唐宫夜宴水下洛神龙门金刚等节目的成功“出圈”经验,以受众需求逆推传播方法,赋予趣味性的传播形式,加强非遗传播普及效果,改变非遗项目“养在深闺人不知”的境况。青年人要勇于接过文遗传播普及的“接力棒”,勇做非遗守护人,积极发挥独特优势,体现应有担当,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演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改善非遗传播普及中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活”起来,使更多受众认识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
5、我国已有16个验收合格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生态保护区承载着非遗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因和适宜环境,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实践。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内容,一是保护好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二是保护非遗相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保护与修复文化生态系统,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之与区域自然生态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此,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完整覆盖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保护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衔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二文物保护
6、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感悟心得不久前,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首次审议。此次修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基础,亮点颇多。首先,体现了新时代文物工作新要求。如明确文物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加强和规范文物价值阐释,促进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建立流失文物追索和国际间文物追索返还的合作制度。其次,完善了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如增加地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前置制度、地下文物埋藏区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制度;完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制度和生产建设中发现文物处置报告制度;增加文物保护投诉、举报和新闻媒体舆
7、论监督的规定;明确旅游开发等活动要坚持将保护放在第一位,防止建设性破坏;要求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再次,进一步推动了文物合理利用。如明确要加强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鼓励依托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合理确定游客承载量;要求文物收藏单位提高馆藏文物利用效率。最后,增强了有效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如规定执法部门可以采取包括强制措施在内的监督检查措施;补充完善有关法律责任,提高了罚款额度;明确人民检察院可以对有关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当前,文化遗产热潮不断升温,文物保护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为不断完善中国特
8、色社会主义文物保护法律制度,推动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应重点研究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规定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内容。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时间晚于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日期,因此,文物保护法并没有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规定。尽管原文化部在2006年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如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宁波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等。但按照立法法关于“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的要求,已制定的规范中有些内容已自动无效。此外,我国还有部分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没有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以适用公约内容,如北京
9、故宫等。因此,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存在一定法律空白。故建议根据公约有关条款,在文物保护法中明确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内容,使公约对我国所有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保护管理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展现自觉履行公约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探索建立文物保护信用监管制度。近年来,伴随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遗产热潮中也产生了诸多不文明现象。这些行为有的尚不构成行政处罚的情节,但确实有损文物保护,扰乱公共秩序。以立法保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要而且迫切,应探索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如明确规定对损坏文物尚不构成行政处罚,或者扰乱文博公共场所秩序,经劝阻、制止无效的,文博单位有权停止提供服务,并将行为人纳入不良记录名单,依法向社会公开。三是进一步细化国有文博单位文化遗产资源公共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的相关内容。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新增了加强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的内容。当前,国有文博单位在推进数字化工作中,一方面缺少或者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已产生的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如何确权并加以保护和利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加强文博单位公共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应当要求国有文博单位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在保障公共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依法、安全、有序推动文化遗产资源公共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