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共富之道XX市“发展都市农业做强特色农产品”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共富之道XX市“发展都市农业做强特色农产品”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共富之道XX市发展都市农业做强特色农产品调研报告近年来,江苏省XX市在全面振兴乡村中,积极探索发展都市农业、践行做强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群众满意的阶段性成果。一、发展动因(一)顺应统筹农村资源禀赋和秉承农耕历史的时代要求XX原是一个单纯的传统农业县,也是江南地区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誉称苏州“天堂里的半碗倪”来自XX。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在全国县级市中独领风骚,加之县域地处沪苏经济走廊之间,城乡一体化融合程度水平较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突出反映在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从事农副渔牧业的人员总数呈现“双下降”趋势,尤
2、其是农业全面实行规模经营后,农村中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体质偏弱的劳动力变为留家看守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共同致富。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84年的36、4%、1992年的12、6%、2012年的0.89短2020年的5、6%下降为0.62%;2022年从事农业的人员由1984年的25、36万人下降为10909人。因此,早在新世纪初,XX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将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快速转型,以赋能资源优势,拓展农民增收之道。顿时,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也就呼之欲出。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后XX市各级党委根据变化的新情况,广泛发动群众在守牢基本农田和端牢百
3、姓保碗的大前提下,齐心协力拓进以农业生产要素结构不断转型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结构改革,实施新一轮的农业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倡导扶持多元化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特色农产品,从而催生了一批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包括乡村农旅业、湿地旅游业等新业态,拓宽了农民就业门路和增收渠道,一大批50、60人员就地就业。“一业兴旺,百家受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产品,既是时代所需,农民所求,更是未来所向。(二)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和丰富满足城乡居民多彩生活的内在要求随着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需求的多样化、特色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现代化,各级各部门不负众望,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创新发展农业
4、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品文章。近年来在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中,XX聚合乡土资源、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延链、短板产业补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以及就业链延伸提高,发展了一批绿色生态低碳和赋予文化知识的特色农产品以及高质量的农旅休闲产业等,基本达到城乡居民渴望对现代生活的内在要求,普遍反映“收入多多,购得称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不少沪苏等地游客走进XX,都感到耳目一新,村村看到“水乡风光”,处处听到“田园牧歌”,人人觉得心旷神怡。例如,地处阳澄湖畔的巴城镇,近几年千方百计打造推出“蟹逅阳澄,寻鲜品味”和“传承非遗良渚文化,欣赏高雅昆曲艺术,寄情乡
5、野田园之旅“,吸引八方来客,做强特色经济,适应生活需求,致富一方百姓。(三)加快科技兴农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要求随着先进的农业科技迅速发展,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以数字赋能的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装备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XX近年来立足本地资源,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五百行动”(百村共治、百村共兴、百村共美、百村共富、百村共享),奋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江南特质、产业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学院等科技力量,聚焦产学研一体化,构筑科技兴农高地,稳妥推进传统农产品向“新特精异”农产品、低端价值农产品向高附价值农产品转变,
6、从而塑造保障供给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强市。最为突出的是XX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柏芦大米、梅山猪等三大特色农产品创新集群,以及历久弥新的XX奥灶面、周庄万三蹄、周市太和燃鸭、正义青团子等传统特产推陈出新,品牌名片越擦越亮,产业链越来越长,门类越来越宽广,附加值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XX虽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耕地面积锐减,但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却持续增长。2022年农业总产值达52、93亿元,比1992年的7、83亿元增长675、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83元,比1992年的1844元增长2417、7%二、发展状况(一)阳澄湖蟹产业蓬勃兴起XX境内
7、湖泊纵多,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23%,宽阔、底硬、草盛的阳澄湖素来盛产阳澄湖大闸蟹。过去只是渔民和少数农民筑筑或晚上点灯零星诱捕。改革开放后XX市镇两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和发展力度,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才形成庞大而热销的特色产业。巴城镇为加快提升“金爪、黄毛、青背、白肚”为特色的大闸蟹质量与产量,近年来依托中科院水产研究院和江苏网进科技有限公司,为大闸蟹量身定制构建的生态链“元宇宙”服务体系,设置互联网感知其从幼蟹到成蟹的生长演变规律,蟹农或经营主体可以足不出户高质量养好大闸蟹,闯出了一条由传统粗放式养殖向现代化科技精细养殖转变的新路子,该镇被国家列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8、和“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为做大做强蟹产业,挖掘蟹文化、保护蟹品牌、繁荣蟹经济,推进大闸蟹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到了稻谷飘香季节,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正值成熟期,肉嫩膏黄,购销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如今,蟹产业越来越兴旺,惠泽百姓越来越丰厚。截至2022年底,该镇湖边围网和开塘养殖面积高达26548亩,年产正宗大闸蟹2730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2、4%和80.7%,拥有养殖户1250户、经营户2450户,餐饮蟹舫280艘,涉及渔家灯火、春秋水城、巴城湖、巴解蟹舫苑等五大购销餐饮为一体的蟹经济板块,拉长了养殖、交易、餐饮、度假休闲产业链,就业人员3万多人,其中50、60以上当地农民占二
9、分之一,蟹经济总收入达40多亿元,业主年收入超百万元的比比皆是,一般养殖户年收入在二十万元左右,一般辅助劳力月工资二三千元。(二)XX稻米产业轰然再起XX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称号。改革开放后,上级确定XX保留30万亩基本农田,其中10万亩水稻、10万亩水产、10万亩果蔬及绿化等,至今水稻面积年年守住10万亩红线,并全面实行规模经营,全面推行先进农技农艺,全面施行全程机械化操作,从而全面稳住亩产千斤以上优质水稻产量,XX品牌特色大米产业由前一时期冷落一阵子而轰然再起,令人赞口不绝。为卓有成效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全市先后建立了3个稻麦示范基地、39个稻麦新品种示范基地,稻作试验15项、示范施行新技术
10、30项,近年来还建立智慧田园、温室工场,打造稻麦生长环控体系和农业数字标杆。为达到国际三级稻米品种要求,XX大米生产在历经釉改粳、劣改良、良改优的基础上,全面选用产量高、米质优、黏性强、价值高、吃口好的南粳系列特色品种,其中“南粳46”占水稻总面积二分之一,“南粳3908”“宁香粳9号”(含少量“常香粳1813”)各占四分之一。良种加良法配套,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水浆调节等环节全面实行绿色标准化管理,从源头上确保稻米高质量发展。据市农科推广站反映,一般亩产1200至1300斤左右,每斤价格3、5至4、5元。肩负种植与养殖共生共养试验的锦溪镇盛云村,依靠科技创新,实行稻鸭、稻蟹种养共生实验获得成功
11、,所产大米质量独特,前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优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三)瓜果特色产业声名鹊起过去XX农耕传统是“一熟水稻一熟麦,种到头发白”,瓜果产品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随着种植业结构大调整,瓜果产业历经碎片化种植到成片成块发展。如今,全市瓜果蔬菜产业的栽种管理、运营销售均由汗水型向智能型、数字化转型升级,产品基本达到优质、高产、安全的要求,优质品牌林林总总,声名鹊起。在生产方式上,由极少数龙头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承租经营外,大多由新型职业农民在科技人员指导下自主经营,承包面积少则一二十亩,多则上百亩。根据大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经营者往往是“种一个、吃一个,备一个、育一个“,十分重视不断选育瓜果新品
12、种,目前收入也较可观。张浦镇引导经营主体强化品牌质量意识,加大“二品一标”认证力度,持续壮大全镇叫得响的1200亩脆香梨、500多亩“上昆氏”黄桃、300多亩蓝莓、800多亩早春红玉西瓜等产业,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国家级名特优新产品等荣誉,亩均收益一般在3万至5万元。巴城镇5多亩葡萄园和淀山湖镇500多亩黄桃及水蜜桃园,经过十年如一日科技创新,苦心经营,品种不断更新,产业链不断完善,亩均效益高达七八万元;淀山湖镇红星村、巴城镇的沙塘村等分别被评为省市“美丽果园”示范村。(四)乡村农旅产业异军突起XX农旅产业发展连续跨越“从零星起步到连片启动,再到全面开发”的三个台阶时至今日,全市拥有各
13、类观光休闲农旅基地122个,包括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主题创意园6个、共享农庄13个,乡村农旅精品线路8条。花桥镇近年开发建设的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花桥国家级天福湿地公园,包括500多亩稻麦示范基地、特色瓜果采摘、珍稀鸟类观赏、桥苑(聚建各类仿古桥)及餐饮等园中园等景点,上海慕名而来的顾客深有感触地说:“多姿多彩,大饱眼福。”淀山湖镇在20公里长的沿湖创新发展的漫步行道、珍爱码头、闲逅咖啡馆、露营以及观赏的花海、古银杏树等新颖别致的农旅业态,上海、苏州过来的游客无不赞叹。巴城镇发挥阳澄湖大闸蟹优势,发展了沿湖旅游线路,湖鲜特产供游客品味。锦溪镇的计家墩村、高新区的大渔湾等景点通过设施现代
14、化改造提升,亦成为游客好去处。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xx年接待游客2298、3万人次,旅游收入325、3亿元,乡村旅游约占80%左右。后因疫情影响,2020年接待游客1127万人次、收入166、27亿元,2021年接待游客1770万人次、收入亿元,2022年接待游客969万人次。今年“五一”接待游客92、1万人次,创近五年来的新高。(五)历史文化产业悄然崛起改革开放以来,XX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对历史文化遗迹舍得投入,发展古村古镇旅游业,焕发了历史遗存的生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庄镇率先开了一个好头,悄然崛起成就“中国第一水乡”的美称。而后,锦溪、千灯、巴城等古镇,把明清的古屋老宅的保护利用作为一
15、项系统工程来抓,分别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的有关专家专题研究论证,随即这四大古镇结合建设小城镇更新布局,通过年复一年修复提升,不仅使具有江南韵、古镇味、现代风的旅游业火起来,而且将沉睡的历史遗存成功挖掘保护。搜集整理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作品视为“时光记忆博物馆”o还有市域内的千百年遗存的歇马桥、武神潭、徐公桥、六如墩、杭上八卦村的一些古村落,以及锦溪镇的地标性12孔石眼桥、一桥驾两湖的庆丰桥和玉山镇的玉龙桥、半山桥,陆家镇的龙王庙桥,千灯镇的吴家桥等数十座著名的古老石拱桥,还有全幅寺、聚福寺、华藏寺、慧聚寺等数十座古寺庙宇,加之历代皇帝赋役之地和近现代烈士园陵,保存修复完好,与古镇古村落旅游
16、相匹配。这些古遗存虽饱经历朝历代风雨沧桑,但都隐含着犹如不息的流水、不绝的阳光的世代变革的希冀与未来,许多海内外游客无不深感讶异。三、问题与对策建议XX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产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22年全市16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总收入达18、9亿元,比2012年10.89亿元增长42、38%,其中集体经济超千万元的村有84个,占51、2%o但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诸如“智慧农业”“装备农业”尚未全面铺开,“专精特新”农产品开发推广相对滞后,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缺乏,品牌效应不够高,“双线”一体化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求等,尤其是与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我们通过调研特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一)要审时度势,凝心聚力打造国家级东部沿海地区现代都市农业标杆当前,要抓住XX入选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契机,全力稳住基本农田“三个十万亩”的基本盘,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特色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农业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