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61336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讲义文稿】正本清源认识儒学孔子儒学思想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又一次系统阐述这个思想,并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做了更系统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

2、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J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高度契合性,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根因,更是未来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孔子儒学思想的根脉价值中华五千年文明恢宏厚重,之所以能够一脉传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奠定T中华文明的最深层底蕴。孔子既是传承古老“儒”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系统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儒学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的最初内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最灿烂的精华和血脉。进入新时代,我们想要经由结合而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

3、态就必须要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体系进行正本清源和准确定位,复兴其优秀的内容和精华的成分,重塑中华文化的底蕴和根基,为形成中华新文化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进一步通过分析研究,还原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本真,才发现该思想中的优秀精华内涵同马克思最早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精髓具有高度契合性,尤其是二者最深层文化底蕴逻辑(公有制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者都始终强调和重视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文化地位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

4、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流、最坚实的根脉,我们必须对这一根脉深入挖掘,正本清源,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其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体现其巨大的价值和持久的魅力。孔子儒学思想体系孔子儒学思想既来源于他对中国上古“儒”文化的系统学习与传承;又有他对“易”文化和“道”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更源于他积极

5、参与社会实践的生活体验。孔子儒学思想基本可以归结为“小康礼教”与“天下大同”社会政治思想。综观孔子一生,他大部分时间的思想主张是围绕和实现他的“小康礼教”社会政治思想,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是西周崩裂、春秋争霸乱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从“十五有志于学”开始,直到他60岁左右近50年时间,都在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来实现他所确立的“小康礼教”社会政治目标。孔子59岁周游列国期间,经过对易经的研究,并结合周游列国的社会实践,形成了他“天下大同”的至高社会政治思想主张,较之前“小康礼教”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综合分析孔子“小康礼教”、“天下大同”思想,得出六个方面的认识,可以为孔子及其

6、儒学思想正本清源。一、孔子“天下大同”思想根源于易经乾卦用九“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反而“吉”,是象征天下为公时,所有人是平等、自由而又相互关爱、和睦共存的。而人要想永久祯祥就必须依据天地之道而确立相符合的“人道”,在孔子看来,这个“人道”的核心就是“仁人之心”,是为“仁道”。天地人“三道一体”即是孔子儒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二、孔子“小康礼教”之“仁”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固定层级,有它的阶层(或阶级)局限性。而在孔子晚年确立“天下大同”思想后就给“仁”赋予最高层次内涵,并拓展了“仁”的外延和层级(无阶层差别),升华为广义的“仁人之心”即“仁道”思想,成为“天下大同”思想的核心精髓。三、

7、“仁”与“礼”的人伦层次问题。在孔子确立“天下大同”思想之前,“仁”和“礼”只有先后顺序,而不分层次高低,如论语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确立“天下大同”思想后,“仁”被孔子确立为高于“礼”的第一、最高人伦准则,这是因为“仁”是符合“天下为公”之“大道”即“天道”的;而“礼”被孔子确立为次于“仁”的第二准则,因为“礼”是稳定“家天下”之私有制得以正常运行的人伦准则,而“家天下”之私有制是偏离“天道”的。四、孔子确立的“仁道”思想恰是中华文化最优秀、最深层的文化基因,它所蕴含的精华思想不仅是两千多年中华血脉的精髓,亦是新时代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华优秀传

8、统文化的十个优秀精华,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基本上都发源于孔子由周易经传“一以贯之”的“仁人之心”即“仁道”思想。五、以“礼乐”为基础的“小康礼教”社会是孔子约60岁以前主要探索和追求的社会形态(也是他一生大多数时间创立儒学思想的主要模型),但这个“小康礼教”社会形态是孔子依据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而设计的,它有别于春秋乃至战国的社会形态,更不同于其后秦汉开辟的封建君主集权专治社会形态。孔子以他儒学思想为基础开创的儒家思想被后世认为是服务于君主专治统治的精神工具,实质是后世儒家继承者包括历代封建集权统治者对孔子儒学思想不断篡改以满足自身政治需要的结果,实在是对孔子本真儒学思想的偏离和误导,更是同孔子提出的“天下大同”思想背道而驰。六、孔子在确立“仁”“礼”同时,还确立了“贤”“能信睦义”“勇”“知(智)”等系统的个人人伦范畴,并提出在社会生活中贯通这些范畴的手段或方法,最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规划了两种社会形态的不同组成内涵,从而形成了人伦道德与社会形态的有机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