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5602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数字化车间的建设途径、建设规划和实施指南方面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指导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车间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4132019数字化车间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GB/T37413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数字化生产线digitalproductionIine将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按照要求进行集成,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

2、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注: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等。3.2数字化车间digitalfactory;digitalworkshop以生产对象所要求的工艺和设备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自动化、测控技术等为手段,用数据连接车间不同单元,对生产运行过程进行规划、管理、诊断和优化的实施单元。来源:GB/T374132019,2.1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nIPUterAidedProcessPlanning)ERP:企业资源计划(EntCrPriSeResourcePlan

3、ning)MES: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CM: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5建设途径5.1 工业企业宜从以下方面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a)从系统层级和业务范围开展建设;b)对其智能化能力进行持续迭代优化,逐级提升智能化能力;c)根据行业特性选择合理的业务活动范围。5.2 宜通过信息通讯、自动化、工业控制、数字挛生、Al算法等技术途径,完成数字化车间标准化建设。a)数字化设备联网。通过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无线网、5G等将设备、物料、环境、产品质量等有关信息联合,构成数字化车间网络体系。b)采集数据实时化。将涉及到数控

4、设备的能耗、开关机、生产数量、加工进程等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记录和上传。c)实时监控制造设备的运行。通过数字挛生、AR/VR等技术,实时展现车间设备的各项指标的运行状态。d)分析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创建报表,将开关机时间、产品加工质量等数据进行运行状态的合理性分析,采用数字模型进行把握和控制。e)设置自动报警装置。通过系统设置进行预警,对报警的次数和时间进行统计和分析。6建设规划6.1 总体规划编制数字化车间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在编制顶层设计方案时,宜包括以下内容:一一组织的战略定位;一一组织的战略目标;一一组织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路径;数字化车间的总体布局和具体架构。6.2 规划设计建立数字化车间

5、参考模型,在建立参考模型时宜从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横向集成宜从客户需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等方面进行考虑。一纵向集成宜从企业设备层、控制层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包括组织内部的设备与控制层、制造执行层。一产品全生命周期端到端的集成,宜从信息物理系统(CPS)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感知执行、适配控制、网络传输、认知决策和服务平台。6.3 系统设计6.3.1 概述数字化车间的系统建设包括总体架构和功能结构。组织在进行数字化车间系统设计时考虑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的递进关系。组织编制系统设计方案时,宜包括如下内容:一一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及阶段

6、性目标:一一信息化架构设计;自动化架构设计;一一系统安全设计。6.3.2信息化框架设计6.3.2.1可采用以下方法对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信息化框架进行设计并建立数字化模型:一一计算机集成制造开放系统体系结构(CIM-OSA)方法:成的信息系统体系构成(ARIS)方法;ICAM分析(IDEF)方法;一一决策活动关联图(GRAI)/GIM方法;一一集成化企业建模(IEM)方法;一一企业资产管理(EAM)方法。6. 3.2.2数字化车间的信息化架构包括基础平台层、数据库层、功能层、产品层,其中:一一基础平台层设计宜考虑如下因素: 软件,如:CAD,产品数据管理(PDM)、ERP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

7、AE)、柔性制造系统(FMS)、MES以及数据库管理、操作系统等; 硬件,如:计算机、存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摄像头等; 公共服务,如:软件接口、硬件接口、结构模式及信息安全。一一数据库层设计组织宜考虑以下因素: 设计类,如:基础设计类数据、设计规范等; 工艺类,如:工艺数据、工艺规程等; 试验类,如:试验数据、试验规范等; 制造类,如:生产计划、运行数据等; 管理类,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 数据标准体系库。一一功能层的设计组织宜考虑如下因素: 工厂布局; 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 生产仿真; 虚拟装配; 实验验证。6.3.3自动化架构设计6. 3.3.1宜从现场设备层、车间监控层以

8、及生产管理层三个层面对自动化架构进行设计。7. 3.3.2现场设备层宜包括但不限于:一一工业通信系统,如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工业5G等;一一传感器;一一驱动设备;执行机构和开关设备等。8. 3.3.3车间监控层宜包括但不限于:一一生产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控;一一设备故障报警及维护等。9. 3.3.4生产管理层宜包括但不限于:一一生产任务管理;一一工序计划与派工管理;一一领料与投料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一一检验过程管理;一一产品入库管理。6.3.3.5为执行数字化车间现场设备层的工作任务处理,实现控制设备与现场设备之间的通信,可采用如下通信方式:现场总线:可采用PRoFIBUS、CC-LI

9、NKMODBUSCAN等协议;工业以太网通信:可采用PROFlNET、EthernetIPEtherCAT、POWERLINK等协议;无线通信:工业无线(WlA-FA、WIA-PA)、WIFI、蓝牙、3G/4G/5G等协议。6.3.4组织管理集成化设计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集成进行设计。在进行管理集成化设计时,宜考虑如下因素:一一经营与决策能力;一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生产协同能力;设备互联能力;一一绿色制造能力;一一安全管理能力;一一环境管理能力。6.4设计过程的监控组织宜对设计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制定监控方案或计划,宜包括:一一监控的责任人及责任部门;监控的时机;一监控的方法:如采取评审

10、、研讨、专家座谈会等方式进行。7实施指南7.1 车间设备互联互通宜通过采用现场总线、以太网、物联网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建立车间内互联互通网络。一支持异构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通过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根据应用场景的环境因数不同,选择适用的通讯协议。7.2 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包括:离散型企业宜应用智能装备、自动化成套装备优化工艺流程,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一流程型企业宜应用智能仪表、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替代人工记录,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7.3 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过程宜根据生产模式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跟踪和控制。一生产设备运行状

11、态宜实现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和诊断分析,生产任务指挥调度实现可视化,关键设备可自动调试修复。一车间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投放、产品产出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实时传送,并可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实现实时调整。7.4 质量管控宜采用规范的编码机制对产品进行统一标识,并利用自动识别技术对产品信息进行采集。一宜在关键工序采用智能化质量检测设备,产品质量实现在线自动检测、报警和诊断分析。一宜在原辅料供应、生产管理、仓储物流等环节采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实时记录产品信息,每个批次产品均可通过产品档案进行生产过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7.5 物料配送自动化生产过程宜采用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移动扫描终端等自动

12、识别技术设施,实现对物品流动的定位、跟踪、控制等功能,车间物流根据生产需要实现自动挑选、实时配送和自动输送。一一宜及时规划物料搬运路径。一一对原材料、零部件实行数据库统一管理,实时了解车间物料数量。7.6 能源消耗智能管控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间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全方位监控,对能源系统进行算法优化和智能控制。根据车间需求建立水、电、气等重点能源消耗的动态监控和计量,对能耗设备的能耗数据开展统计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能耗评价指标。一一对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一一对于高能耗车间,宜建立产耗预测模型。7.7 车间环境智能管控通过在车间安装环境采集设备,与控制系统相关联,实现环境智能管控。根据车

13、间生产制造特点和需求,宜配备车间环境(热感、烟感、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粉尘等)智能监测、调节、处理系统,实现对车间工业卫生、环境自动监控、自动检测、自动报警等智能化控制。一一车间废弃物处置纳入信息系统统一管理。一一对于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车间,宜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7.8 车间与车间外部联动协同车间与车间外部信息系统宜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宜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系统(如CAD/CAE等)、PDM、MES、ERP、SCM等信息系统,车间内外实现管控一体化。参考文献134GB/T37393-2019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GB/T388692020基于OPCUA的数字化车间互联网络架构GB/T412572022数字化车间功能安全要求GB/T41260-2022数字化车间信息安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机械/制造 > 制造加工工艺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