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最新分享)为贯彻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积极改进基层医疗服务方式,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全面优化及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前,共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个,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为*人(每个团队平均有签约医生*人以上),签约*人,签约率为*虬履约率*%,其中,普通人群*人,重点人群*人,签约率为*%,*岁以上老年人人签约*人,孕产妇签约人数*人,0-6岁儿童签约人数*人,高血压患者月人数*人,糖尿病人数签约*人,肺结核签约人数*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签约人数*人
2、,残疾人签约人数*人,贫困人口签约人数*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人数*人。一、主要做法(一)建好一个团队,责任落实“点对点”。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明确签约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政策、服务经费等各项任务,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乡镇卫生院组建模式团队,由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医生、县级公共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等组建的家庭医生团队,以优先覆盖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结核病等慢性传染性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为主,采取团队签约或组合式签约服务形式,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
3、支援、医疗专家进社区、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可自愿选择1所县级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二)把握两个原则,服务群众“零距离”。一是群众自愿满意原则。充分考虑群众对医生、医院信任度和对公共卫生的认知度,尊重群众意愿,在群众知晓和自愿的前提下进行签约。以增加进村频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落实,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核心评价标准增强群众获得感,提升签约团队信任度。二是签约优先原则。按照以残疾人等群体优先签约的原则,逐步向其他群众推进。(三)做到三个结合,结合任务“全方位”。一是与基本医疗服务良性发展相结合。按照急慢分治原则,正确引导群众形成基层首诊、合理就医、
4、预约服务的医疗秩序,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良性发展。同时,结合服务能力,合理组建签约团队,合理划分签约服务区域,使签约服务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相结合。以必须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本,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实向好均等化发展。三是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结合。按照脱贫攻坚行动令要求,对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目标人群通过进村入户签约,开展全面健康体检,彻底掌握辖区内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的患病信息,落实因病施策、因病施治。(四)做实四个精准,拉紧监管“紧箍咒”。一是建底数精准。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贯穿于整个签约服务过程,利用宣传专栏、讲座、走村入户、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
5、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益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摸清残疾人等底数,做到签约对象精准。二是动态信息精准。建立残疾人患病人员动态监测管理台账,对患病人员建立一人一档的信息档案,做到疾病确认精准。三是施治措施精准。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家庭医生对签约服务的内容、工作方式方法、临床业务知识和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的掌握,使家庭医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精准开展。四是绩效分配精准。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构建服务能力强、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绩效考核机制,做到权、责、绩、效精准。在收入分配方面,综合考虑包括签约服务在内的绩效考核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
6、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探索对通过相应评价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二、存在问题(一)配套政策“不全”是“主要障碍一是缺合理就医导向政策。目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均无政策保证,无政策规定居民就医必须村社区首诊、分级诊疗,也没有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作出相应规定。二缺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医保政策对于村社区医疗机构倾斜力度不大,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差距没有拉开,不足以吸引村社区居民优先考虑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门诊就医也无任何倾斜政策。家庭医生开展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
7、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保范畴,有些服务项目尚无收费标准。(二)服务团队“薄弱”是“首要瓶颈”。一是人员队伍弱。当前,全国全科医师的需求缺口较大,在基层尤为明显,不仅家庭医生力量薄弱,护士、公卫人员的数量、专业程度、技术力量、职业素质都有很大的欠缺。家庭医生服务应该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以居(村)委会为范围、以签约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内容的新型服务模式,而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以社区医生、护士及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生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为主,即便有部分全科医师,也主要是由基层临床医师参加全科转岗培训后过度的全科医生,跟真正的全科医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
8、度的指导意见,全科医生应由医学院校5年学习后在经过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能获得。因此现有队伍距离全科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且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人员缺编,基本的人手都不足的问题。二是医疗硬件弱。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以上二、三级医院之间尚未建立任何信息共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基本医疗信息的结合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面向居民的医疗信息交互平台尚未建立。(三)保障机制“不力”是“重要梗阻”。一是家庭医生待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
9、绩效工资实行总额控制,超高部分的分配政策迟迟未出台,未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人均收入总额进行了封顶,收入差距缩小,管理者利用绩效导向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空间很小,加之尚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工作积极性无法很好地调动。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经费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幅增长,出现事情做得越多单位工作量的收益就越少,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三、对策建议(一)完善配套政策落实支撑力。建议上级健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给予医疗保险政策倾斜,以便捷和实惠吸引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确定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转诊标准、程序及规章制度,突出家庭医生制服务、
10、社区首诊、双向就诊的好处;健全对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专项投入,落实薪酬、社会保障、职称评定、岗位编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拓宽渠道充实家庭医生队伍。一是建议上级细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包括全科医生招聘、培养、考核、管理、使用等内容的具体规划,出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如为全科医生的招聘开通绿色通道,提前一年晋升晋级等,鼓励和吸引广大医务人员加入全科医生的团队,充实家庭医生力量。二是注重现有社区医生培养。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资金,对现有基层医生实施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使之逐步达到全科医生的能力和资格。三是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退休临床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家庭医生。在公立医院选出一定数量的涵盖各专业的医生库,鼓励多点执业,缓解全科医生人才的供需矛盾,吸引更多居民签约。(三)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率。建议上级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平台,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有机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与交换机制,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基层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信息交换共享,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