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江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赣江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赣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二O二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基础与形势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坚持绿色低碳,助推高质跨越式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推动能源和交通运输清洁低碳发展错误!未定义书
2、签。第四章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加强环境治理,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深化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加强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强化固体废物监管和环境风险防范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加强噪声污染防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严格管控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强城市生
3、态系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与修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铁军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明确职责分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加大投入力度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严格评估考核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提高公众参与错误!未定义书签。, /, 1刖百“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
4、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赣江新区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先行区建 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赣江新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对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好 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江西赣江新区,同年10月赣 江新区正式挂牌,成为中部地区第2个、全国第18个国家级新区, 赣江新区范围包括南昌市青山湖区、新建区和共青城市、永修县 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65平方公里。2016年12月,省委、省 政府印发关于赣江新区管理体制
5、的意见,组建昌北组团、临空 组团、永修组团、共青组团。2019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 于完善赣江新区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将赣江新区划分为直管区 (162. 1平方公里,包括赣江新区管委会所在的儒乐湖核心区9. 34平方公里;原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区域,新建区金桥 乡全域和溪霞镇万福村、乌石村、南坪村3个行政村,共104. 04 平方公里;永修县马口镇马口村、爱华村、高峰村、立华村、山 丰村、城山村、新丰村、和丰村8个行政村,永丰垦殖场的东丰 分场、长兴大队、下泥大队,以及马口镇林场、先锋村部分区域, 共48.72平方公里)和统筹区(国家批复的赣江新区规划范围内 未纳入直管区的其他区域)
6、。按照赣江新区与南昌市、九江市和涉 及县(市、区)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及补充协议等,本规划实施 重点范围为赣江新区管委会具有实际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权限的管 辖范围。同时加强与南昌、九江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赣江新区 的区域整体性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江西省“十四五”生 态环境保护规划、赣江新区“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 目标纲要、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6-2035年)、大 南昌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9-2025年)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并展望2035 年。第一章基础与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赣江新
7、区成立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 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赣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 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 保持绿色定力、压实生态责任,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 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努力做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 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趋完善。成立赣江新区生 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担任赣江新 区生态
8、环境保护委员会“双主任”,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 出台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全面落实“党政 同责、一岗双责” “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 管生产必须管环保”责任制,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基本 形成。赣江新区生态环境局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派出机构调 整为赣江新区职能部门,赋予设区市生态环境局管理权限。 组建赣江新区生态环境局中医药科创城工作部,成立中医药 科创城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推动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 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赣江新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管理,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推行中医药科创城生态环境网 格化监管机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
9、八大标志性战役和21个专项行动。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比率为91. 3%,相较于2017年提高4. 7个百分点。细 颗粒物(PM2. 5)年均浓度为30. 7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7 年下降27. 8%。颗粒物(PMl0)、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相较于2017 年分别下降29.5%、65. l%o 2020年,赣江新区6个水质监测 断面水质均达到In类以上,无V类及劣V类水断面。土壤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满足相 应声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细颗粒物年均值浓度(微克/立方米)0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年-生态环境短板加快
10、补齐。完成桑海长农污水处理厂 提标扩容改造,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 级A标准。桑海长农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完成污染源在线监控 设备安装。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72千米、雨水管网约IOO 千米。推进城乡垃圾运维管护一体化系统建设,生活垃圾基 本实现全机械封闭清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强化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监管,赣江新区13家危险废物产生较大企 业全部纳入在线监管平台。推动智慧工地管控平台试点建设, 实现城市道路保洁全覆盖,大型餐饮单位全部按照要求完成 油烟设备安装。督促规模以上畜禽养殖企业完成污染防治设 施的升级改造。加强生态环境“一企一档”精细化管理,建 立健全园区涉水、
11、气、固废企业的“一张图”管理模式。完 成直管区桐溪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森林城乡、绿色 通道”工程有序实施,滨湖立体生态廊道加快构筑。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助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 管服”改革。落实环评审批提质增效,推行建设项目环评 与规划环评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环评审批承诺制,持 续优化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环保咨询和指导服务。推进“互 联网+政务服务”,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事项纳入赣江新区工 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优化 审批方式,压缩审批时间,基本实现环评审批服务“一次不 跑”、“最多跑一次”便民目标。提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 可清理
12、整顿和发证登记任务“双清零”工作,实现固定污染 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 帮助解决企业环保实际问题。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环境信访件办结率100%,环境污染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100%。 绿色金融改革不断突破,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建设获得国务院批复,其中6项创新成果为全国“首单首创”, 绿色市政债、畜禽“洁养贷”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 做法推广清单。第二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十四五”时期,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依然艰 巨,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环境质量改善任务依然繁重。赣江新区直管区主要河流 桐溪河的水质改善成效尚不稳固,水资源成
13、为重要制约因素, 水生态状况底数不清,桐溪河水质断面仍存在超标风险(特 别是枯水期)。新增污水处理厂亟待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建设 仍需加快完善,中医药科创城老城区雨污管网改造难度大、 成本高。大气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夏季臭 氧影响逐步显现,冬季区域性重污染天气仍有发生风险,细 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亟 待加强。工业园区污染防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科 创城危险废物收运系统不完善,危险废物多点零星分布、量 少不易收集。企业、园区、政府三级环境风险应急体系亟待 完善。产城融合有待进一步发展,绿色宜居环境有待进一步 提升。生态环境现代治理体系亟待完善。绿色
14、低碳发展的激励 约束机制还不完善。生态环保铁军队伍能力与精准、科学、 依法治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与信息 化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应急 协调联动机制等仍需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仍需 加强,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亟待健全。 各项治理资金缺口较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渠道较为单一, 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 仍需健全,环境社会治理效能有待提升。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新形势下,赣江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战略机遇期和窗口 期,生态环境保护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更加突出的 挑战。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15、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江西逐步落地 生根、开花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 板”的殷切期望,是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大动 力和根本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我省国家生 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入,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更 加全面、更加有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 的深入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大南昌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为 赣江新区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深度广度、推动区域生 态环境联保共治带来新动力。同时,“十四五”时期,赣江新 区党委、政府提出聚焦全省“做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 紧扣“打造成为全省发展引擎、创新高地”的工作要求,紧 抓被赋予更多先行先试权契机,深入推进“两区两地”建设, 进一步彰显赣江新区在全省的功能担当。挑战: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依然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任重道远。赣江新区经济总量与其他国家级新区相比仍有较 大差距、位居中下游水平(第13位),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 高、产业总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