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系统部署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大美湖州的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争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引领者,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指引我们率先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站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X城乡环境面貌发生的
2、历史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八八战略”引领湖州精彩蝶变的生动体现,是“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鲜活例证。我们要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感恩奋进,把建设高水平的生态文明作为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的“必答题“,在新征程上推动大美湖州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作出科学研判,为我们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坐标系”和“指南针二省委结合实际,明确指出美丽浙江建设正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攻坚期、压力叠加的破题窗口期、增进福祉的质
3、效提升期、突破瓶颈的变革攻坚期。对照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照争创示范引领市域样板的目标追求,对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更高期待,大美湖州建设还面临不少挑战,既有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等共性问题,也存在空间功能布局散乱、减污降碳负重承压、环境风险源点多面广、生态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不足等突出短板,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紧迫感、勇立潮头的使命感,聚力改革创新、主动破题解难,让湖州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大美湖州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双碳”牵引、变革重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坚
4、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形成整体大美新风貌、三生共融新格局、标本兼治新解法、生态文明新风尚,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抓好治本之策,全力推动绿色低碳提速转型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积极稳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高水平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绿色转型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加快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要坚持以“大优强、绿新高”为导向,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数智化、新能源化、组织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高水平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
5、业、高新技术产业、未来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增效,尽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体系。要对标国际先进能效标准,加快推进石化、钢铁、造纸、建材、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节能低碳改造,全面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平台,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要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系统构建生态环保产业链,做大做强环保新材料、环保工程设备制造、环保检测、环境治理、环境信息等产业,打造一批环保领域的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双强”计划,落实休耕轮作制度,推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
6、型。要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以再来一次“关停并转”的决心,加快淘汰环境风险、安全风险突出的落后产能。(二)加快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先立后破”推进能源变革,在守牢能源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比重、能源利用质量效益,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要加强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深化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更好发挥基荷电源兜底保障和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要深入实施“千万风光”工程,加快城乡各类建筑分布式光伏建设,为能源保供给、优结构注入新动力。要完善电网体系,积极承接市外清洁电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和
7、新型储能发展,打造“源网荷储”多元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要培育打造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推动储能材料和光伏风电、能源电子、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要强化煤炭总量控制,健全用能预算化管理制度,构建能源要素高效配置体系,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三)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低碳化。要把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数字李生等理念技术融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数智化、新能源化建设和改造,让城乡运行更智慧、服务更高效、环境更友好。要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尽快实现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车全覆盖,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路网运行效率、提高绿色出行比例。要推进既有建筑节
8、能改造,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要以绿色低碳理念贯通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大绿色消费引导撬动力度,让绿色时尚成为活跃都市经济的“催化剂”。二、根治环境之疾,全力推动污染防治提标攻坚坚持“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治污攻坚,突出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区域、流域、海域联防联控,确保全市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一)让“清新蓝天”更加美丽宜人。要深化大气环境系统治理,有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实现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03)协同控制。要推进重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
9、评级和低效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加强石油、化工、工业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替代和深度治理,推进废气全流程闭环收集处理,坚决杜绝无组织排放和超标排放。要坚持“车油路港统筹治理,全面淘汰老旧柴油车,提高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比重,多措并举提升移动源污染物防治水平。要健全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强化夏秋季臭氧污染削峰、秋冬季颗粒物管控,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切实守护好美丽蓝天。(二)让“亲水乐海”更加普惠可及。要树牢“人水和谐”理念,纵深推进“甬有碧水”攻坚行动,坚持“水岸同治”“流域共治”,高标准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强化小微水体治理和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在“断面优”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流域美”,推动形成全域“
10、幸福河湖”格局。要系统规划建设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站互联互通,积极推广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模式,切实解决好污水管网“建管养”权责不清、体制不顺等问题。要坚持陆海同治,加强入海排污口全面管控,加大海水养殖尾水治理力度,着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提升近岸海域水质。(三)让“全域无废”更加深入彻底。要以建设国家级“无废城市”为牵引,推进工业固废、农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处置无害化水平。要深化农业“肥药两制”改革,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抓好重点园区和危废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治,着力消除土
11、壤存量污染、杜绝增量污染。要开展危险废物趋零填埋行动,建设一批铝灰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项目,健全工业、医疗等领域危废收集处置体系,做到应收尽收、应用尽用、应处尽处。要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做到“其他垃圾全焚烧、餐厨垃圾全处理、生活垃圾零填埋二三、深化布局之变,全力推动空间治理提能变革要发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牵引作用,加快推进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功能重塑、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提升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一)优化空间规划体系。要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健全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为市域空间开发保护提供战略引领、强化刚性管控
12、。要强化空间准入联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三区三线”、工业空间“两区两线”相互衔接机制,更好兼顾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的需要。(二)完善功能平台体系。要按照“三生融合”的理念,片区化、组团式分类打造一批定位清晰、要素集聚、特色鲜明的标志性主平台,有效支撑大科创、大智造、大枢纽、大文旅、大花园等都市核心功能。要按照“2070”总体布局,大力推动企业、项目、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退出控制线以外的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低效用地,尽快实现“园区之外无工业”。要创新实施“绿岛”系统集成改革,推进“准入政策优化、污染治理集成、环保监管统合、产业链条耦合”,实现“园区之内大循环二(三)健全蓝绿屏障
13、体系。要强化全域统筹,突出功能提升,筑牢四明山脉、天台山脉生态屏障,促进千里生态海岸带魅力绽放,打造山一城一海生态通廊,构建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的生态空间格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修复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高起点规划建设植物园体系,实现省级森林城镇全覆盖。要守护好“大地之肾”,实施杭州湾湿地等修复提升工程,联动推进梅山湾、西沪港等“蓝色海湾”建设,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保有量稳定。要高起点建设翠屏山中央公园“都市绿心”,打造中央公园一自然公园一郊野公园一城市公园全域一体四级公园体系,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开放绿地系统。要综合运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加强中华凤头燕鸥等特
14、有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建设一批生物多样性实践地、体验地,打响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品牌。四、顺应群众之盼,全力推动生态惠民提质扩面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域绘就“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大美画卷,全面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人民群众乐享美丽生态、美好生活。(一)推动和美家园处处展现高颜值。要统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和城乡有机更新,滚动实施“精特亮”工程,扎实推进“四类村”改造,整体提升城乡形象品质,彰显既有高颜值又有好气质的一流都市新形象。要积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标准实施新时代“千万工程”,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
15、管护长效机制,擦亮浙东民居特色名片。要深入挖掘优秀地域文化中“美”的特质、“美”的元素,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百里三江文化长廊等重大生态文化项目,加强古村古镇、历史街区、文化遗址保护,推动绿脉与文脉相映成辉。要结合“联镇街入村社、走企业访群众”,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污染、噪声扰民、水质下降、小区环境不佳等突出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二)推动绿水青山充分彰显高价值。要立足生态富民,大力培育生态旅游、健康养生、时尚运动等生态产业、美丽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完善环境资源市场化机制,实施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
16、用水权和海洋蓝碳市场化交易,推广“两山合作社”试点,激活山区海岛发展内生动力,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要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四明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形成生杰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的局面。五、筑牢安全之基,全力推动监管能力提升创优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生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一)铸牢全链式安全防线。要完善多部门生态安全防控协作机制,加强生态系统状况、生态风险监测评估,严格落实“一港两湾三山”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准入、休渔禁渔等制度,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和外来水生生物普查,打好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要有效应对处置环境风险,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应急处置能力。(二)加强闭环式问题发现整治。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警示片和“七张问题清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