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28943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ppt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3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规避输液风险规避输液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确保护理安全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n一、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n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n三、静脉炎三、静脉炎n四、空气栓塞四、空气栓塞n五、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五、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一、发热反应一、发热反应1、原因、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

2、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3、护理、护理 预防: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无菌操作。处理:处理: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1、原因、原因 由

3、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3、护理、护理 预防: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处理:处理: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 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给予高流量氧气吸

4、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 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

5、禁忌采用。三、静脉炎三、静脉炎1、原因、原因 主要原因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主要原因是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导致局部静脉感染。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热等全身症状

6、。3、护理、护理 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部位,以保护静脉。处理:处理: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热敷,每日2次,每次次,每次20分钟。分钟。超短波理疗,每超短波理疗,每日日1次,每次次,每次15-20分钟。中药治疗。

7、将如意金黄分钟。中药治疗。将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每日2次,具有清热、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止痛、消肿的作用。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生素治疗。四、空气栓塞四、空气栓塞1、原因、原因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经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随血液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

8、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进入右心室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内的血液(静脉血)不能进入肺动脉,因而从机体组织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3、护理、护理 预防:预防: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n 处

9、理:处理:n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n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n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n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n静脉输液时药物渗漏静脉输液时药物渗漏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轻者导致一旦发生,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溃疡、坏死,甚至造

10、成残疾,引发医疗护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理纠纷。n以以预防为主预防为主认真分析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时观察、护理对策,及时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处置。五、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五、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内容药物外渗的原因药物外渗的预防药物外渗后的治疗及护理药物外渗的原因l1.11.1药物因素药物因素l1.21.2机械因素机械因素l1.31.3机体自身因素机体自身因素。1.1药物原因n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浓度过

11、高 主要主要原因。原因。n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n药物的酸碱度、渗透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响,n引起渗透性损伤的常引起渗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巴胺、阿拉明。n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钙、葡萄糖酸钙,n高渗溶液,如高渗溶液,如50%50%葡萄葡萄糖注射液、糖注射液、20%20%甘露醇,甘露醇,n抗肿瘤药,如抗肿瘤药,如5-5-氟脲氟脲嘧啶、阿霉素、氨甲嘧啶、阿霉素、氨甲喋呤、长春新碱等。喋呤、长春新碱

12、等。1.2机械因素n机械损伤机械损伤 n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破坏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破坏了血管的完整性;了血管的完整性;n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部位不准确、时间短;压针眼部位不准确、时间短;n患者长期输液,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患者长期输液,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性增加,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穿刺导致药物外渗如手背、足背、内踝处穿刺导致药物外渗的几率均较高。的几率均较高。1.3机体自身因素 n输液注射部位血管弯曲,血管充盈度差;输液注射部位血管弯曲,

13、血管充盈度差;n患者不合作,尤其是患儿头皮静脉较浅、患者不合作,尤其是患儿头皮静脉较浅、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n药液外渗后刺激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改药液外渗后刺激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改变,微循环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变,微循环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渗出,血细胞粘附浸润,细胞受损变成分渗出,血细胞粘附浸润,细胞受损变质;质;n长期静脉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损害,导致长期静脉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损害,导致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n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引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引起药物外渗的原因,而药物浓度过高是主起药物外渗的原因,而药物浓度过

14、高是主要原因;要原因;n血管选择不当,如静脉推注选择了细小的血管选择不当,如静脉推注选择了细小的血管:前臂掌侧下段、足背表浅细小静脉血管:前臂掌侧下段、足背表浅细小静脉等,由于血管壁薄,对压力的耐受性差,等,由于血管壁薄,对压力的耐受性差,推药液时压力稍增大药液即渗出血管外;推药液时压力稍增大药液即渗出血管外;n另外穿刺不成功后,反复使用同一条血管另外穿刺不成功后,反复使用同一条血管穿刺易导致药液由未愈合的针眼处渗出。穿刺易导致药液由未愈合的针眼处渗出。2、药物外渗的预防n1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n2血管的选择血管的选择n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

15、事项n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n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加强责任心、多巡视n6做好患者的宣教做好患者的宣教n7正确拔针。正确拔针。药物外渗的预防1、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n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率,力求一针见血n穿刺时要避开关节穿刺时要避开关节n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顾方法n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药物外渗的预防2、血管血管的的选择选择n应避开有炎症

16、、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位进针n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n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n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药物外渗的预防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n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n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n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激性强的药物。药物外渗的预防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