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9月份,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区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同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自2000年以来,连续20年保持这一荣誉称号。(一)健全体制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2、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健康发展。区政府成立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和街道为成员的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投入一定经费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山东省五级师承人才、省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项目建设、济南市薪火传承项目进行人才培养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先后投资660万元,高标准完成21处镇(街)卫生院中医堂改建工作。稳步推行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提高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实现了“医院得发展、医保得节省、患者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多方共赢。(二)注重能力提升,完善覆盖基层服务
3、网络。由区中医院牵头,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积极开展中医诊疗、医养结合和老年护理,逐步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中医药医疗网络,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全覆盖。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科、中药库、中药房、煎药室,并设立了规范化、符合标准的中医病床,共配备中医诊疗设备2400余台(件),中成药品种在100种以上,中药饮片在300种以上,全区655处卫生所和80%的村卫生室能够用中医药或中医传统方法(针灸、推拿、土单验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并能运用中医药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大多数卫生所还配备了针灸、火罐、刮疹板、艾灸盒等基本器具以及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基
4、本满足了患者的医疗需要。(三)突出工作重点,发挥中医药发展“龙头”作用。近年来,我区采取措施着力扶持中医院做大做强,2016年投资L88亿元建设了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大大提高了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2020年中医院又成功创建济南市腹痛中心、济南市脊柱关节疾病诊疗康复中心、济南市癌症规范化诊疗病房等,目前中医院的卒中、胸痛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创伤中心正等待验收。经过多年的发展,区中医院现拥有国家、省、市级中医药人才50余人,设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5个,各级师承项目指导老师24名,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全国同级中医院处于领先位置。另外通过“名医、名科、名院”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
5、,科研成果逐年增加。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区多位中医药专家、名中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制了众多符合国家医药卫生管理政策且临床效果显著的院内制剂,如通脉胶囊、温肾化浊胶囊、接骨丹、筋骨舒等17个品种,并于近两年取得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注册批件,获得国家主管部门认可的制剂批件。同时,市医保局还将17种特色制剂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较好地发挥中医药在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彰显了中医药在治病中的优势,促进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重视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区采取师带徒、进修学习、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中医药人才
6、队伍建设。加大师带徒工作指导力度,15名被选定为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指导老师,指导继承人30名;7名荣获济南市名中医“薪火传承231工程”指导老师,指导传承人12名。着力培养中青年中医人才,先后派出30余人参加山东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282人参加山东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216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启动第二期中医药骨干培训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对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进
7、行业务培训,近三年共组织乡村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班32期,1000余名基层中医人员得到业务培训。全区现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2人,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3人,山东名中医药专家4人,山东基层名中医2人,济南市名中医6人。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区中医药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国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中医药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财政扶持看,“十三五”以来,我区虽然给予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以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各级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的出台,各地掀起新
8、一波中医药发展热潮,如我市平阴、济阳等县区中医院得益于财政的大力扶持迅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我区目前尚未制定具体实际的扶持倾斜政策,致使区中医院在我市的领先优势正逐步缩小。从价格形成机制看,中医药价格核定偏重“以物定价”,而不是“以技术定价”,中医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合理体现。从现行医保政策看,医保对于医院医保总额的核定均以历史基数为基础,而中医医疗费用历史基数低,导致医保总额低。中医医疗收入的降低,将影响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二)中医龙头作用发挥受到一定制约。区中医院集中了全区中医药优势人才和技术资源,其服务设施与功能定位不相匹配。一是业务用房仍然不足。区中医院经批准的编制床位数为10
9、0O张,需业务用房8.5万平米。目前医院现有业务用房6.8万平米,实际开放床位700张。另外在医养结合、中医药预防保健、感染病房等方面功能设置也不全,同样制约了医院业务开展。二是现有设施条件不能满足“医养结合”需要。区中医院提出建设“医养结合示范性医院”的发展目标,但由于业务用房紧张,无法设置专门的治未病科室和老年病床,更无法实现集医疗、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发展模式,致使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不能满足建设“教学医院”需要。为培养中医药技术力量,中医院拟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高层次教学任务。由于医院现有业务用房紧张,无调整空间,无法满足教学科研
10、教学用房、医技科室、图书阅览室、电教设施、学生住宿条件及各专业病床数等多方面需求。四是财政支持中医医院发展的倾斜政策尚未落实到位,影响了医院发展。(三)中医药服务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我区医疗服务还没有做到中西医并重,存在医院“以西养中”、中医药很难守正”的问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另外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也不够,群众对中医认知度仅局限在专科医疗方面,对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并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受政策、待遇、发展空间等影响,我区中医药人才特别是青年后备人才短缺问题仍较突出。各级中医药机构
11、普遍存在中医人才招考困难、流失严重、基层医疗机构岗位吸引力不强、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明显、医联体内部专家待遇无法保障等问题;基层人员断层问题较为突出,35-40岁的中青年技术骨干较少,专家型人才和初级成长型人才后劲乏力。人才引进机制不活,进修培训、跟师带教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有效的传承机制。(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我区中药材种植品种单一,且种植规模较小。中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对外知名度不高、体量不大、规模较小。中医药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就地转化升值水平低。产业融合发展刚刚起步,中医药与健康、旅游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有待深化。三、几点建议(一)充分认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中医药文
12、化博大精深,中医药事业前景广阔。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遵照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也再度证明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充分必要性。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切实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使命,优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二)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中医药发展。一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加大中医药事业财政投入,设立中医药事业专项经费,扎实促进我区中医药事业发展。二是认真落实中医药医保扶持政策,参照
13、同规模医院科学核算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总额,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三是积极推进中医医院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区域中医医疗资源有序流动、有效共享,实现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中医药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遴选纳入定额结算的中医优势病种,扩大其定额结算试点范围,逐步扩大“中医日间病房”病种及试点医疗机构范围,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三)统筹医疗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龙头”。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培养引进一流中医药技术人才,加快推进中
14、医院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医院。二是发挥中医院技术和人才优势,密切以中医院为主体单位的中医医共体,通过信息化联通、专家坐诊带教、名中医工作室和专科联盟建设、接收基层人员来中医院进修学习等措施,建设紧密型中医医共体,帮助镇街开展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辩证论治能力。三是在符合上级有关中医药监督管理政策的前提下,借助区中医院中药招标采购平台和中药鉴别技术优势,由区中医院统一配送中药饮片,让全区百姓都用上放心中药。(四)重视人才建设,推动中医传承创新。强化人才观念,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打造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坚持中医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培养中
15、医重点专科及中医药临床领军人才,引进中医药“高精尖”专业人才。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积极培养引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加部分)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人事、编制、薪酬等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科学核定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和岗位。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招收中医医师,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镇用”“镇管村用”,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三是整合人才资源。制定外聘专家带教鼓励措施,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借势借力,加大外聘专家坐诊、培训、带教力度。采用跟师带徒、脱产进修等形式,逐步使中医优势技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16、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聚焦融合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按照“中医药+”发展模式,坚持全域行动、大力推进中医药与养生、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事业提升。一是做大中药产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我区中药材种植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朗山远志”作为章丘道地药材,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要在科学检测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利用。二是加快融合发展。加大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把中医养生与养老、健身休闲等产业融为一体,逐步建成知名健康养生基地;吸引大型中医药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加快研发中药保健品、中医康复、中医美容、中医特医食品等系列产品,打造章丘中医药健康养生品牌。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以打造智慧中医为目标,推进“互联网+中医药”行动计划,搭建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信息平台,促进中医药各领域与互联网全面融合,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结果互认,整合医疗管理、医保管理等模块,融入辨证论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