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人生蓝图的畅想与描绘 .ppt(8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回答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和回答“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为什为什么要上大学么要上大学”、“怎样上好大学怎样上好大学”等问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等问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指导他们走好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大学之旅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大学生活,并使他们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成长成才目标。活,并使他们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成长成才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 1、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
2、活;、如何引导大学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2 2、如何引导大学生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如何引导大学生依据时代大背景和社会大舞台确立自己新的成长与发展目标。的成长与发展目标。【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重点问题重点问题】问题一:什么是大学?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问题三:怎么样上大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 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课时教学课时】(4课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问题三:怎样上大学问题三:怎样上大学问题一:什么是大学问题一:什么是大学问题一:什么是大学?问
3、题一:什么是大学?一、大学与大学精神一、大学与大学精神 二、大学生活二、大学生活 一、大学与大学精神一、大学与大学精神 (一)何谓大学(一)何谓大学 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 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严格的做学问、求真理的地方,而绝不是升官发财的跳板。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
4、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师、大楼,更在于有一批大学生。我们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楼,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学富五车的大师,但更也不能设想一所大学没有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大学生,只有这些年轻的面孔,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魂之所在大学,因大楼而大,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理固宜然。”许智宏 台湾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说,中原大学的使命是“传启文化,服务社会。”大学一词在古今中外虽然广泛使用,但其内涵却 各不相同。在我国古代,虽出现过“大学”这个概念,但那个“大学”同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学”在概念上是有重要区别的。古代所谓“大学”,实为“太学”,那是指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
5、。故有“大学者,大人之学也”的说法。古代中国设有“学宫”、“书院”,如“稷下学宫”、“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它们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研究院,同“大学”相近,但并非现代意义的大学。“大学”一语,出自西方。在西方,大学更多地与另外一个词根(universe)相对应,universe是宇宙、天地万物、永恒的意思,那么大学就是探索宇宙永恒奥秘的地方。大学是人类知识积累和社会分工的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严格意义上的大学,指的是诞生于西方近代的中学后教育机构,但从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方面分析,古代社会便已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最早的大学是
6、建立于1158年的意大利的波隆亚大学,稍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180年)等。一般认为,1638年英国伦敦大学和1694年德国哈雷大学的成立,是近代意义大学成立的标志。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大学定义为:“高等学府,通常包括一所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并有权授予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位。”而我们新疆师范大学是1978年12月成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自治区重点大学,并正向着国内一流的大学迈进。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任务。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的摇
7、篮,作为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大学应有崇高的精神追求。(二)大学精神(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也是不断发展的。然而,纵观西方和我国大学精神发展、变化的历史,可以看出,在这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永恒的,那就是贯串于这个全过程的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科
8、学和人文精神追求,才使得大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远朝气蓬勃,成为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1.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是求真。要追求真理,就必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追求真理,必然要勇于创新,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不断开拓认识的新境界。要追求真理,日本京都大学校长鸟养利三指出:“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部分,这一大学社会,其宗旨是以探索真理为其神圣事业”。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特德也强调:“大学的意义及价值在于追求真理”。2.2.人文精神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健全人格、造福人类,是求善。正 如哲学家费希特指出的,大学的根本
9、任务就是培养人,即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即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与技术,而是通过唤醒学生内在的力量,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不仅要教授其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就是要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我国古代儒家教育哲学思想要求把道德教育渗透到知识教育中去,大学开宗明义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明明德”是指通过教育发扬人性中本来的善,培养健全的人格;“新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统一,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
10、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终极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社会达到古之谓“至善”的理想境界。德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早就指出:“大学 是社会的道德灵魂”。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健全人格的、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现代大学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大学应以自己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文化引导社会不断前进,承担起更加伟大的历史使命。大学的科学精神和大学的人文精神是相互联系、大学的科学精神和大学的人文精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灵魂是对未来大学理想的追求。相辅相成的,灵魂是对未来大学理想的追求。二、大学生活二、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对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讲,既是新鲜的,又是陌生的。
11、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过去的辉煌也好,失意也罢,都成为了历史。大家又重新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在这里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大学生活和中学相比,在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现出新的特点。(一)大学生活的特点(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1.1.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阶段的学习,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增加,有确定的专业方向,需要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2.2.日常生活的独立性日常生活的独立性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关
12、键时期。进入大学之后,生活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的生活。独立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很多同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长大成人。要求大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并解决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种种问题,学会自己调整心态,才能彻底完成心理的断乳。3.3.人际关系的广泛性人际关系的广泛性 由于大学生的集体性生活,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发展。不少学生由于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产生很多消极情绪,而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不和谐。在大学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已经不局限在本班和本年级中,而是校内、校外,同学、同乡,不同年级等广泛交
13、往。所以大学生应十分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学会在集体中和谐相处。4.4.课余生活的丰富性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进入大学后,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校园广播台、网络管理服务中心等正式组织的活动增多;各种学生社团的活动也丰富多彩,且都热忱欢迎新成员加入,以扩大组织力量、提高活动水平。同学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会大大增加。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积极参加一两个社团的活动和校园比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在参与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二)环境变化中的新问题(二)环境变化中的新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人
14、的一生有两次“断乳期”。第一次是脱离母乳,即生理上的断乳;第二次是离开家庭,父母的辅助,即心理上的“断乳期”。大一的新生正是处在第二次断乳期。1.1.自豪感与失落感并存自豪感与失落感并存 尽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进入大学并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但毕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大学生,是一件令人十分欣慰的事情,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都由此而生了一种自豪的感觉。但是进入到强手如林的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都感觉到失去了中学时代的优势,有一种从“中心”到“边缘”的感觉。2.2.新鲜感与恋旧感并存新鲜感与恋旧感并存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一切都不太熟悉,一切都感到新鲜,兴
15、趣盎然,往往以很大的热情来熟悉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同学、老师和大学学习的功课,有一种新奇新鲜的感觉;然而,大学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乐园,大学在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很多同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中学的老师、同学和中学生活的依恋心理,对父母的依恋心理,特别是当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挫折时,有的同学更加觉得大学生活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美好、那么浪漫,甚至觉得大学生活既单调又刻板,加之同学之间还缺乏思想沟通,久而久之,就会对大学生活产生失望,进而产生厌倦情绪,如孤独、寂寞、苦闷等。3.3.轻松感与被动感并存轻松感与被动感并存 考上大学意味着中学阶段的结束,在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结束,而另一个阶段
16、学习任务还没有完全明确之前,一般来说人们都有一个相对轻松的时期。因此,刚入校的新生会有一种解脱中学繁重学习任务的轻松感,但是大学的学习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大学的学习不仅在内容上比中学学习的内容要加深和拓宽了,而且大学相对于中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大学学习需要挖掘自我学习潜力的深度和广度要比中学程度更重。4.4.独立感与依赖感独立感与依赖感 来到大学,脱离了家庭,很多同学感觉自己已经成大人了,希望改变过去依赖父母约束的状况,因此,刚入校的新生会有一种摆脱父母管束的轻松感。然而由于社会阅历的浅薄,知识经验的缺乏,经济地位尚未真正独立,加之长期生活在受保护环境中,缺乏锻炼而造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低下,从而使有的大学生在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同时,还不能真正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地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关系。呈现出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问题二:为什么上大学?一、历史使命的需要二、成才目标的决定 三、崭新形象的要求 一、历史使命的需要一、历史使命的需要 所谓使命,即肩负重大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