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微党课讲稿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微党课讲稿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校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微党课讲稿2篇篇1:党员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党总支书记*,我执教的微党课课题是争当XX学校大先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明确提出新要求。2021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Q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教师“既精通专
2、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积极践行。大先生,既是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术地位与政治地位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新坐标。“大先生”之大,不在年龄之大,不在学校之大,也不在学段之高,而在于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和大智慧。一、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有大情怀一个人不能只有肉身没有灵魂,何况是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有灵魂还要有情怀。大先生都是有大
3、情怀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情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的情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是于漪的情怀,“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是张桂梅的情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寻找并塑造自己的教育情怀,并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又一个灵魂。二、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有大格局“四有”好老师标准除了“有扎实学识”之外,其他三条关涉的都是精神格局。我认为教师的格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Q一是提升认知层次,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二是关心社会发展,能看到书本之外的东西。教师不能囿于职业本位,漠视鲜活的社会现实。所谓不到园林,怎
4、知春色如许;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核心素养时代,知识本位让位于素养本位,关起门来,高墙之内,不关心现实问题,不接触现实生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有大格局的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课堂向四面八方敞开,帮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三是多用几把尺子,能看到成绩之外的东西。只用成绩这一把尺子量学生,只会把学生变得千人一面;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种面孔,多一种可能。多元智能理论早就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人的智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区分,也让我们认识到智力水平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晶体智力来弥补流体智力的不足。所以,大格
5、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定是多元的,而且一定是延迟的。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有大智慧不得不说,“内卷”是一种社会现实。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在认知高度趋同的社会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也就是培养学生从O到1的创新能力,而非从1到N的复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智慧。一是教得更科学,回归教育的规律。教师必须转变育人方式,从育分走向育人,把教书育人的下半篇文章写好。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对知识进行精细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表达出来,把知识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路径。未来的教师一定不能只是经验型的教师,而应该是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的专家型教师。二是教得更快乐,
6、顺应学生的天性。学习是艰苦的,但追求知识的过程一定是快乐的。否则,孔子也不会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人才培养时曾说,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多样性选择和多种成功可能,尊重学生的差异和冒险精神,做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三是教得更自然,发挥文化的力量。文化就像无形而有力的手,影响着学校中、课堂里发生的一切。教学策略、教学范式等固然是需要的,而教学文化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它的力量最强大、最持久。我们不要小看我们的教学文化,它衍生出来的很可能是学生认识、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做四有好教师,争当XX学校“大先生”要有情怀、格局和
7、智慧。未来的学校将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社区,作为教师,学习和成长将成为我们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我们也是学习者,而且是终身学习者。篇2: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五个教育理念党员同志们:大家好!我是党总支副书记大夫夫,今天我执教的微党课课题是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的五个教育理念。二十大报告有两个特点: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融合在一起来整体提出,比如标题中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第一次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二十大报告中有五个教育理念需要深刻理解。一、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国,要符合三个要求:第一,具有中国特色;第二,具有世界水平;第三,既有规模,更有质量。如何才能具有
8、中国特色?第一,教育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道路、办学方针;第三,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国情。如何具有世界水平?必然具有先进性,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方法,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先进的管理、优质的办学条件、充足的教育经费,而且要获得世界公认。如何做到既有规模更有质量?这里面包含四个普及普及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除了普及规模外,还要有质量较高的教育和对国民素质的培养。二、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二十大第一次提出的概念。教育体系是与教育相关联的机构的总和,包
9、括七个子体系:第一是教育结构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第二是人才预测体系;第三个是课程教材体系;第四是师资培养体系;第五是教育科研体系;第六是教育管理体系;第七是办学条件及经费的保障体系。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理念在十七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后来的十九大、二十大都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别是二十大的纸质版报告,将其作为了一个专题Q但在目前,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可以概括为五个“一”: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选好每一位校长,关心每一位老师的成长并发挥其作用,让每一位家长放心。四
1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三个概念被不断提及。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提出来的,内涵是什么,彼此是什么关系:1 .党的教育方针是最根本的概念。党的教育方针比较权威的提法有三种。第一种是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体育、智育几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社会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二种提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种提法
11、是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教育大会,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把“德智体美”改为“德智体美劳”O2 .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即做到“三个教育,六个学会”。“三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立德。“六个学会,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就能“树人”。“立德树人”如同一个大写的“人”字,一撇是学知,一捺是立德。3 .二十大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2、和接班人Q这次会议准确阐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有四层含义:第一层,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教育方针;第二层,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民族素质;第三层,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是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层,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发展高质量教育建设教育强国要求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质量,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也要求质量。1 .什么是质量?教育质量,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是立德树人的质量,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质量,不是几门学科的分数,也不是升学率。我们所说的质量是宏观质量,是全体学生的质量,是全民族的质量,丢掉了多数只面向少数的教育不是高质量的教育。2 .2.怎么检验质量?检验教育质量的最终办法是通过社会实践检验。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岗位的态度、能力、表现、贡献等,都是检查教育质量的最高标准和最终标准。3.如何提高质量?除了教育部门,家庭、社会、企事业单位都应发挥重要作用Q基础教育只是打基础,人才的培养还要靠高等教育和工作单位。同时,提高教育质量要面向多数人,要注重拔尖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