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局部腐蚀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局部腐蚀二.ppt(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第6章章 局部腐蚀局部腐蚀 6.1 6.1 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的比较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的比较6.2 6.2 电偶腐蚀原理与控制电偶腐蚀原理与控制6.3 6.3 点腐蚀原理与控制点腐蚀原理与控制 6.4 6.4 缝隙腐蚀缝隙腐蚀原理与控制原理与控制 6.5 6.5 晶间腐蚀原理与控制晶间腐蚀原理与控制6.4 缝隙腐蚀缝隙腐蚀 6.4.1 缝隙腐蚀的特征及产生条件缝隙腐蚀的特征及产生条件(1)现象)现象:图示:图示(2)定义)定义:金属材料表面由于狭缝或间隙的存在,腐蚀介质的扩散:金属材料表面由于狭缝或间隙的存在,腐蚀介质的扩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此导致狭缝内金属腐蚀加速的现象,称为缝隙受到了很
2、大的限制,由此导致狭缝内金属腐蚀加速的现象,称为缝隙腐蚀(腐蚀(Crevice Corrosion)。)。6.4.2 缝隙腐蚀的机理缝隙腐蚀的机理阳极反应:阳极反应:MMn ne 阴极反应阴极反应:O22H2O4e4OH缝内缝内水解水解 反应:MC12H2OM(OH)22H+C1-驱动力:驱动力:()氧浓差电池;()氧浓差电池;()闭塞电池水解酸化;()闭塞电池水解酸化;()大阴极小阳极。()大阴极小阳极。6.4.3 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丝状腐蚀丝状腐蚀(1)现象)现象:图示:图示(2)定义)定义:发生在处于一定湿度大气环境中有有机涂层保护:发生在处于一定湿度大气环境中有有机涂
3、层保护的钢、铝、镁、锌等材料表面,在漆膜与金属基体表面之间的的钢、铝、镁、锌等材料表面,在漆膜与金属基体表面之间的缝隙处,因此,又称为缝隙处,因此,又称为膜下腐蚀膜下腐蚀,属于大气腐蚀的一类,属于大气腐蚀的一类。6.4.3 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特殊形式的缝隙腐蚀丝状腐蚀丝状腐蚀(3)产生条件)产生条件:1)较高的相对湿度较高的相对湿度 金属发生丝状腐蚀的相对湿度范围为金属发生丝状腐蚀的相对湿度范围为 60%95%,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在80%85%时通常最易引发丝状时通常最易引发丝状 腐蚀。高于腐蚀。高于95%时,丝充分宽化,以致造成涂层鼓泡。时,丝充分宽化,以致造成涂层鼓泡。2)涂(镀)层存在
4、缺陷涂(镀)层存在缺陷 丝状腐蚀通常起源于涂(镀)层的丝状腐蚀通常起源于涂(镀)层的 孔隙、机械缺陷、气泡或较薄的边缘处。孔隙、机械缺陷、气泡或较薄的边缘处。3)有氧气存在有氧气存在 氧气是维持丝状腐蚀阴极反应的必要条件。氧气是维持丝状腐蚀阴极反应的必要条件。4)合适的温度条件合适的温度条件 室温下丝状腐蚀通常就会发生,但温度室温下丝状腐蚀通常就会发生,但温度 升高,发展速度则增加。升高,发展速度则增加。()()丝状腐蚀的机理丝状腐蚀的机理引发丝状腐蚀依靠腐蚀介引发丝状腐蚀依靠腐蚀介质的渗透:质的渗透:(1)活性端金属离子)活性端金属离子促促进水的驱入进水的驱入(2)非活性端氧扩散,)非活性端
5、氧扩散,形成形成氧浓差电池氧浓差电池(3)头部)头部小阳极小阳极/躯干与躯干与尾部尾部大阴极大阴极(4)Cl-的内迁与氯化物的内迁与氯化物水解,水解,闭塞电池效应闭塞电池效应。(5)丝状腐蚀影响因素丝状腐蚀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相对湿度、温度、腐蚀介质等);)环境因素(相对湿度、温度、腐蚀介质等);2)涂料、颜料、活化剂、表面处理状态;)涂料、颜料、活化剂、表面处理状态;3)基体金属的性质)基体金属的性质(6)丝状腐蚀控制措施)丝状腐蚀控制措施 1)降低大气环境中的相对湿度;)降低大气环境中的相对湿度;2)严格控制材料表面的预处理工艺,选用渗透性低的涂)严格控制材料表面的预处理工艺,选用渗透
6、性低的涂料,降低涂层孔隙率;料,降低涂层孔隙率;3)对于铝合金,涂漆前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对于铝合金,涂漆前进行阳极氧化处理。6.4.4 缝隙腐蚀与点蚀的比较缝隙腐蚀与点蚀的比较相同点:相同点:发展阶段的机理基本一致发展阶段的机理基本一致1)形成闭塞电池;)形成闭塞电池;2)大阴极)大阴极/小阳极;小阳极;3)氧浓差电池)氧浓差电池不同点:不同点:1)缝隙腐蚀有天然闭塞区,点蚀自形成闭塞区;)缝隙腐蚀有天然闭塞区,点蚀自形成闭塞区;2)缝隙腐蚀:)缝隙腐蚀:Cl-不是必须;点蚀:不是必须;点蚀:Cl-是必须;是必须;3)缝隙腐蚀较点蚀易发生;)缝隙腐蚀较点蚀易发生;4)钝性金属易产生点蚀,钝性
7、与活性金属均能产生缝隙腐蚀;)钝性金属易产生点蚀,钝性与活性金属均能产生缝隙腐蚀;5)形态:缝隙腐蚀蚀坑浅而广,点蚀窄而深)形态:缝隙腐蚀蚀坑浅而广,点蚀窄而深6.4.5 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缝隙腐蚀的影响因素(1)缝隙的几何因素)缝隙的几何因素(2)环境因素:介质;温度)环境因素:介质;温度(3)材料因素)材料因素:不锈钢:不锈钢:Cr、Ni、Mo、Cu、Si、N等抗等抗缝隙腐蚀,缝隙腐蚀,Ru、Pd有害。有害。Pd对钛合金有利。对钛合金有利。1总腐蚀速率;总腐蚀速率;2局部腐蚀深度局部腐蚀深度6.4.6 缝隙腐蚀的控制措施缝隙腐蚀的控制措施(1)合理设计:)合理设计:应尽可能避免造成缝隙结构
8、,如焊代铆应尽可能避免造成缝隙结构,如焊代铆(2)合理选择耐蚀性材料)合理选择耐蚀性材料(3)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4)谨慎谨慎采用缓蚀剂采用缓蚀剂6.5 晶间腐蚀晶间腐蚀 6.5.1 晶间腐蚀的特征晶间腐蚀的特征(1)现象)现象:图示:图示(2)定义)定义:晶间腐蚀(晶间腐蚀(Intergranular Corrosion)是金属在适)是金属在适宜的腐蚀环境中沿着或紧挨着材料的晶粒间界发生和发展的局宜的腐蚀环境中沿着或紧挨着材料的晶粒间界发生和发展的局部腐蚀破坏形态部腐蚀破坏形态。晶间腐蚀常在晶间腐蚀常在不锈钢、镍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基合金基合金、铝基合金以及以及铜铜合金合
9、金上发生,主要在上发生,主要在焊接焊接接头接头上或经一定上或经一定加热处理加热处理后使用时发生。后使用时发生。1)晶界析出第二相,造成晶界某一合金成分的贫乏化;)晶界析出第二相,造成晶界某一合金成分的贫乏化;2)晶界析出易于腐蚀的阳极相;)晶界析出易于腐蚀的阳极相;3)杂质与溶质原子在晶界区偏析;)杂质与溶质原子在晶界区偏析;4)晶界区原子排列杂乱,位错密度高;)晶界区原子排列杂乱,位错密度高;5)新相析出或转变,造成晶界处较大的内应力。)新相析出或转变,造成晶界处较大的内应力。(3)产生条件与原因)产生条件与原因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晶间腐蚀的机理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
10、型:(1)贫化理论;()贫化理论;(2)相沉淀理论;()相沉淀理论;(3)晶界吸附理论。)晶界吸附理论。6.5.2.1 贫化理论贫化理论(1)奥氏体不锈钢为例:出厂经过)奥氏体不锈钢为例:出厂经过10501150加热及淬火处理,获加热及淬火处理,获得含碳量高(如得含碳量高(如Cr18Ni9Ti中碳的固溶度约为中碳的固溶度约为0.2%)的过饱和固溶体)的过饱和固溶体(固溶处理)。(固溶处理)。(2)在较低温度()在较低温度(450850)加热或缓慢冷却过程中,碳倾向于与)加热或缓慢冷却过程中,碳倾向于与铬及铁结合形成复杂的碳化物铬及铁结合形成复杂的碳化物(CrFe)23C6从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析出
11、而优从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析出而优先先分布在晶界分布在晶界上。上。(在(在500700下,下,Cr18Ni9Ti中碳的固溶度仅为中碳的固溶度仅为0.02%)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晶间腐蚀的机理6.5.2.1 贫化理论贫化理论 不锈钢敏化态晶界析出示意图不锈钢敏化态晶界析出示意图晶界碳化物附近碳和铬浓度分布示意图晶界碳化物附近碳和铬浓度分布示意图 碳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远大于铬的扩散速度。晶界缺陷多,扩散快。碳在奥氏体中扩散速度远大于铬的扩散速度。晶界缺陷多,扩散快。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晶间腐蚀的机理6.5.2.2 第二相析出理论第二相析出理论 晶界晶界相(相(FeCr 的金属间化的金属间化
12、合物,含合物,含Cr为为18%54%)析)析出促进晶间腐蚀最具代表性,用出促进晶间腐蚀最具代表性,用于解释于解释低碳低碳或或超低碳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晶间晶间腐蚀敏感性。腐蚀敏感性。不锈钢不锈钢相和相和相的阳极极化相的阳极极化曲线(曲线(H2SO4-CuSO4介质)介质)6.5.2 晶间腐蚀的机理晶间腐蚀的机理6.5.2.3 晶界吸附理论晶界吸附理论 人们发现,在强氧化性热人们发现,在强氧化性热浓的浓的“硝酸硝酸+重铬酸盐重铬酸盐”介介质中,经质中,经1050固溶处理固溶处理的超低碳的超低碳188型奥氏体不型奥氏体不锈钢等也能产生晶间腐蚀。锈钢等也能产生晶间腐蚀。原因归于晶界吸附溶质原因归于晶界
13、吸附溶质P等产生电化学侵蚀而造成等产生电化学侵蚀而造成晶晶界吸附性溶解界吸附性溶解所致。所致。P、C对对14Cr-14Ni不锈钢在沸腾的不锈钢在沸腾的5M HNO3+4gL-1 Cr+6溶液中的溶液中的晶间腐蚀的影响晶间腐蚀的影响6.5.3 特殊的晶间腐蚀特殊的晶间腐蚀铝合金的剥离腐蚀铝合金的剥离腐蚀 轧制或锻压形成的铝型材有轧制或锻压形成的铝型材有织构织构现象。现象。晶界生成的腐蚀产物晶界生成的腐蚀产物AlCl3或或Al(OH)3等体积比铝的体积大等体积比铝的体积大,沿,沿着晶界产生张应力,该应力的逐渐着晶界产生张应力,该应力的逐渐增大,使已经失去与基体之间结合增大,使已经失去与基体之间结合
14、的晶粒向外鼓起,表面鼓泡,合金的晶粒向外鼓起,表面鼓泡,合金表面呈层状撬起或剥落表面呈层状撬起或剥落剥离腐剥离腐蚀蚀,也称为,也称为层状腐蚀层状腐蚀,简称,简称剥蚀剥蚀。6.5.4 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1)冶金因素的影响:)冶金因素的影响:不锈钢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不锈钢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Cr、Mo含量增大,可降低碳的活度;加入与含量增大,可降低碳的活度;加入与C亲和亲和力强的力强的Ti、Nb,能够优先于,能够优先于Cr而与而与C结合成结合成碳化物碳化物TiC、NbC降低敏感性。降低敏感性。(2)热处理因素的影响)热处理因素的影响(3)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 凡
15、是能促使晶粒表面钝化,使晶界处凡是能促使晶粒表面钝化,使晶界处的沉淀相发生严重的阳极溶解的介质,的沉淀相发生严重的阳极溶解的介质,均为诱发晶间腐蚀的介质。均为诱发晶间腐蚀的介质。18Cr-9Ni不锈钢晶界不锈钢晶界Cr23C6沉积与晶间沉积与晶间腐蚀之间的关系腐蚀之间的关系(0.05%C,1250固溶,固溶,CuSO4-H2SO4溶液)溶液)6.5.5 晶间腐蚀的控制措施晶间腐蚀的控制措施 科学地合金化设计及合理地实施热处理工艺,避免晶界沉淀相析科学地合金化设计及合理地实施热处理工艺,避免晶界沉淀相析出或有害杂质元素的晶界吸附。出或有害杂质元素的晶界吸附。不锈钢:不锈钢:(1)降低钢种有害元素
16、)降低钢种有害元素C、N、P等的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等的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2)添加少量稳定化元素。如添加)添加少量稳定化元素。如添加Ti或或Nb,与,与C优先生成优先生成TiC或或NbC。(3)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如对于加入稳定化元素)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如对于加入稳定化元素Ti、Nb的奥氏体不锈的奥氏体不锈钢,应在钢,应在850900下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快速析出下进行稳定化处理,避免快速析出(CrFe)23C6的的600750的敏化温度。采用固溶处理,以不使碳化物析出的极快速度冷却,抑的敏化温度。采用固溶处理,以不使碳化物析出的极快速度冷却,抑制碳化物在晶界析出。制碳化物在晶界析出。(4)恰当地控制晶粒度,使晶粒合理地细化。)恰当地控制晶粒度,使晶粒合理地细化。铝合金:铝合金:(1)使)使Fe等杂质元素降低到最低程度;等杂质元素降低到最低程度;(2)选择恰当的热处理工艺,避免晶界形成连续网状的沉积相;)选择恰当的热处理工艺,避免晶界形成连续网状的沉积相;(3)添加能够阻止晶界析出沉积相的元素或改变沉积相性质的元素;)添加能够阻止晶界析出沉积相的元素或改变沉积相性质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