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059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教育典型案例:“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创新实践摘要:在“教育+互联网”背景下,杭师大东城中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 水平,以“弘毅少年”成长课程的建设为抓手,以“四备三思”校本研修为制度 导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利用数字资源,建设校本资源库,打造智能化、 全媒体教师研训和学生在线学习和评价平台,着力提高教学成效,全面推进精准 教育、智慧教育。关键词:教育+互联网;数字资源建设;创新实践一、问题的提出(一)教学质量的挑战2012年,杭师大东城中学在学年教学质量考核位居江干区全区倒数第一。学 校位居城郊结合部,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学生自我期望不高、学习 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持续倾

2、听能力不强。陈沪军校长通过听课调研,发现多 数老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教”上,课堂模式基本采用“演绎法讲授”,教师 一讲到底,学生只有被动听讲的任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遭遇“低注意力、低主 动性”的学生,这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转变课堂模式,提 高教师教学研修水平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性,杭师大东城中学开启第 一轮课改。(二)学校课改的背景在“教育+互联网”背景下,在江干区“四为课堂”理念的指引下,杭师大 东城中学创造性地构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弘毅少年”成长课程体系,探索思 维课堂,通过“互动式教学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互联网+”的智 慧课堂教学,将传统课堂和网上

3、课堂融为一体,回归教与学的本源,促进自主 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成为智能化时代的主动学习者。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办学水平全区倒数的薄弱学校,到杭州市“轻 负担高满意度”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精准教学实验学校、浙江省智 慧教育试点学校、浙江省教育质量管理机制重建实验学校、省STEM项目培育 学校、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学校的华丽转身,被老百姓 誉 为“平民学校的逆袭”。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一)解决方法以实践研究法为主,经过“探索课堂变革起点-创造性建构育人课程评价体 系-创造性建设校本研训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配套机制-坚持技术更新保障-不 断总结提炼课改成

4、果”等阶段。采取“实践-反思-完善一再实践”的实践研究 模式。技术工具是推进课改的变革载体。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个性辅导 微课功能的导学案升级,推进精准教育;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 建设无时空地域限制的教师研训新模式。资源库建设是深化课改的变革支点。杭师大东城中学在资源库在建设上有标 准化的流程,有一脉相承地建设体系,实现了在内容上不断更新、扩容、在技术 上不断更新、完善,在形式上不断完备、丰富,在管理上不断调整、规范,在使 用率上不断攀升、提高,最大化地让教师实现快速提取、高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制度机制是深化课改的变革基石。好的制度机制让学校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 杭师大东城中学

5、在弘毅少年培养课程体系下,创造性地建构了 “四备三思”校 本研训制度,在学校数字资源的支持保隙下,比如与乐课网合作,开启智慧教育 平板教学,采取大数据精准评价机制,让制度机制成为课改的基石,使课改稳步 推进。(二)研究过程学校积极探索在“教育+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信息化应用与“四备三思” 的校本研修模式的联结效应,为确保校本研修的实施改革了教学评价的制度, 开启了大数据精准评价机制。研究探索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L研究设计阶段(2012年8月一2012年12月)2012年底,学校为了帮助教师课堂教学更高效、更高质,教研参与更集中、 教研交流更充分,教学研讨更深入,教研成果更有延续性和推广

6、性,学校提出 了 “改进每一天”“改进每节课”的校本研修思路,启动了 “四备三思”教师 校本研修行动,探索校本数据库建设路径。2 .机制创新和制度变革阶段(2013年1月一2013年7月)2013年初,学校提出了 “四备三思”校本研修初步模型,并通过小步子实 施进行修正。为了满足“四备三思”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和引领,学校及时制 定完善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评价奖励制度体系和相关考核制度,本着“系统整 合做一件事即提升教学质量”、“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思路,通过建章立制力 求真正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教学管理精细化,向精细管理要质量。例如,为 激励各备课组组更好地落实教学常规,实行先听后上,开展课例研究

7、,落实集 体备课,重视校本资源库建设,制定并完善合格教研组月考核制度。3 .全面实施完善阶段(2013年8月-至今)在数字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下,在相关教学评价制度的引领下,学校在实践的 过程中每学期都组织教师沙龙,不断完善和优化“四备三思”的校本研修模式, 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字化、信息化培训,比如电子白板、希沃同屏技术、乐 课网平板教学技术等。学校的课堂、教师的主动研究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等都 悄悄地发生了变化。(H)具体做法L建设内容(1)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个性辅导微课功能的导学案升级,转变教师校本 研训新模式,推进精准教育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命题研究方案中明确指出,以备课组为单位, 在

8、命题研究时间内,完成近两周导学案题目的研讨、修改存档附参考答案并附 每课时的双向细目表;重点完成近两周教材、作业中重难点及易错题的研讨, 精选出核心知识点和典型题的清单;备课组分工合作,布置学生完成核心知识 和典型题清单的微课,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命名,审核后存档并生成二维码插 入到修改后的导学案。另外,在“教育+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研训的方式不再受到时空限制,网 络培训、二维码扫码直播、网上公开课、电视会议等多种学习形式,让教师可 以随处学、随时学,可以实现在时间上、精力上最优配置。同时,技术工具作 为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也介入与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帮助学生更主动地学、 更高效 地学,更科学地检

9、测、评价、反馈到再巩固。(二)以集体备课为着力点,建设校本资源库集体备课作为“四备三思”校本研训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每一位教 师准确把握对课标、教材的正确理解,整合优质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有效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同时集体备课目标明确,教学技能和学习方法博采众长,最终目 标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时间上,语数英科、七八社会周五下午1: 30-4: 30在图书馆进行;九社、体育组、综合组在周一上午第2-3节课在备课教师进 行。在校本资源库建设上,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集体备课流程中明确要求, 在集体备课时要将“课件、校本导学案、精品资料(示范课资料)、复习资料、 单元检测资料以及大型考试资料

10、”上传到备课教室电脑指定文件夹;并且由教导 处组织检查和进行不定期反馈,以学年为周期进行考核。在信息技术支持和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要求下,集体备课主要有以下内容:1 .将过去一周的上课资料,按照目录,以节/课/篇为单位上传保存至备课 教室电脑的资源库。2 .编制纠错过关卷(严格控制15分钟的量),周一中午前交文印室;3 .分工完成下周要布置学生的作业,精选作业,做好分层要求的方案。4 .对下周常规课堂教学内容研讨;(流程:根据备课组的备课的分工,主 备教师对照课件进行说课,谈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重难点处理、练习,其他老 师补充完善。)5 .如遇有阶段检测或期中测试,进行试卷的磨卷修改;6 .集体备课

11、结束后,老师们分工对备课内容再修改完善,开课前在备课组 内分享;7 .上课结束后,备课组利用零星时间分工(建议分工原则:谁组内开课谁 负责修改的、没有开课的内容备课组长负责)对本周内容的课件进行完善修改。(3)依托乐课网,完善大数据精准评价机制,建设智能化、全媒体的在线 学习和评价平台杭师大东城中学通过与乐课网合作,在校园无线网络和优质移动终端的支 撑下,积极建设智能化、全媒体的在线学习和评价平台。课前,预习系统应支 持学生查看教师发布的预习课件,学生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预习作业的书写, 老师可通过检查预习功能查看学生对课件的预习及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 系统可完成对预习作业的实时分析,为

12、老师的教学提供支持。课中,支持课件展示 及 批注、支持板书书写、提供教学工具、老师可在课堂中发起课堂测验和快速 问答。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实施课堂管控、进行课件同步。课 后,学生可以观看随堂录像,并查看相关课堂笔记,巩固学习。此外,学生可 通过电脑或平板来完成网上作业。教师通过平板电脑可轻松实现客观题自动、 主观题辅助批 改及所有试卷批量批改功能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对每道题目进行 批注,包括文字 批注、语音批注及微课批注。在批改完成后教师可通过语音, 文字等功能实现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在思维课堂变革的基础上,探索智慧思维课堂。在“培优补弱”个别辅导的基础上,借力数字化

13、平台,打造促进个性化 学习的空中课堂。在常态教学评价的基础上,优化数据采集和应用,建构以诊断与改进为目 的多元评价体系。2 .建设过程以下几点是近五年的课改数字资源利用的建设过程。(1)“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升级:从“网上邻居一FTPE板会一乐课网”。(2) “互联网+”时代下的制度创新:四备三思校本研训从无到有、从 有到优。(3) “互联网+”时代下的模式转变:从传统课堂到思维课堂、平板教学以 及空中课堂的新教学模式。(4)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科翻转:从重单一学科到重学科跨界整合,开 启STEAM教育新篇章。事实上,“技术升级、制度创新、模式转变、学科翻转”等建设实践,在实 质上都是为

14、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研训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是为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提升学习效率。各学科校本资源的补短完善,最 终也为在线学习、智慧课堂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3 .创新实践(1)“四备三思”校本教研模式“四备三思”基本模型1 “四备三思”基本模型所谓“四备”,就是上一节课教师要经历四次备课。第一次,个人备课。第二次,集体备课,交流过程即是第一次个人反思。第三次,修改个案。根据 大家的意见,组内教师根据“先听”课表的安排,各自领课回去,利用业余时 间修改自己被听的那节课的教案。第四次,先听后上,同时在这里形成了第二 次个人反思。第三次反思在课例研究。前两次反思都是在备课组内进行

15、的,我 校目前一个备课组只有3到4位教师,这样的反思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校与区学科教研活动错时安排,每两周一次校本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课例研 究。引进杭师大专家等资源,让老师们的交流有了理论专家的指导。“四备三思”的着力点:落实集体备课、推行先听后上、深化课例研究。图2: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为提升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合作的深度,每天第一节课是各备课组的公开课, 所有备课组老师到班级听课。为促进备课组老师的有效交流,对作息时间做了微 调,使每天第一节听课后备课组有15分钟的时间微教研。听课老师对授课教师 的课堂以“三优点两建议”形式提出意见和想法。这样听课老师每天都有别人的 课堂作为对照,找到参照

16、点,老师们教学的改进就有了具体的操作点。“先听后 上”是独立备课、集体备课、讨论修改基础上的深度备课,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 教学反思。图3:每周每位教师开一节公开课,教师“先听后上”图4:每天“先听后上”之后的15分钟微教研图5:每2周一次的课例研究(2)校本导学案再升级:码作业学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上,第一次是自我检测,经过任课老师的批改之后,订 正、完成第一次知识巩固;然后对于难点、易错点进行微课制作,对知识点进行 第二次梳理和巩固,启发迁移运用思维,加强正面强化作用;接着,将审核过后 的学生微课形成二维码附在导学案对应章节,形成学生自主开发的微课资源库, 进一步为推进精准教学和智慧教学奠定基础。(1)学生微课作业实践:微课资源库(2)制度保障、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