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讲稿: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讲稿: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为党的中心任务。如何坚定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铸牢国家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四个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起中华儿女的干劲、热情和智慧,是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对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时代课题。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系统学习和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阐明其全面系统的逻辑结构和鲜明丰富的时代特色,探索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要求。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形成基础习近平结合新的历史条件,
2、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在传承、发展和创新党领导民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反思世界其他多民族(族群)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充分吸收消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丰富资源,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夯实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一)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的民族纲领和社会共同体建设做出过精辟论述。各民族在平等团结基础上,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最终实现民族融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揭示的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提倡民族自决,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列宁赞同民族自决,是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民族
3、联合。可见,放在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事业大背景下来把握,“民族自决”是革命导师解决各民族无产阶级团结问题的途径手段,推进民族融合才是他们建设理想社会的根本目标。列宁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的目的“不只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且要使各民族融合“。他强调,要把承认民族自决斗争的历史合理性与支持具体民族自决的要求严格区分开来。1921年,苏共党内有人想要把民族自决原则套用到中国的新疆问题,这被列宁坚决否决,他明确表示“支持新疆同中国分离的口号和政策是不可取的:关于多民族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权组织方式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任务,恩格斯认为,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常态,即使在欧洲,“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政府管
4、辖好几个不同的民族列宁认为中央集权对于多民族国家政治建设至关重要。他反对打着保护民族文化旗帜的“精致的民族主义”,强调无产阶级“支持一切促进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促进各民族打成一片的措施”。建构共同体的系列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然共同体是“人的依赖性”发展阶段,是自然生产力条件下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在社会生产和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基础上,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个人的独立性增强,并在形式上形成了摆脱“人的依赖性”的市民社会共同体,但对“物的依赖性”则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共同生活方式。这一共同体以个体的形式自由掩盖了“物”的统治和奴役,是“虚
5、假的共同体二马克思认为,“虚假的共同体”必将随着生产力充分发展而瓦解,个体必将因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而彻底摆脱“物的依赖性”,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形成“自由人联合体二值得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同体,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社会有机体,是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的自由人的共同家园。因此,“现实的社会主义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必须在特定的共同体内,在一块特定的地面上才能建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这一特定共同体内建设“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成果,该共同体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想在民族领域的生动体现。(二)历史根基: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
6、工作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维护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政治传统和治理经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重要历史文化依据。数千年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传统对凝聚中华民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政治传统,是历代先贤和政治精英对中国超大规模多民族国家治理经验的总结,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结构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弱而不分、乱而不散的政治密码。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郡县制以维护中央集权,同时辅助以民族地区设“道”和“属邦”等与内地郡县制不同的管理模式来达到国家统一目的。此后,中央集权制下以地方郡县制为主、以民族地区相对自治为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治理
7、模式,就成为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基本政治传统。大一统通过建立起中央集权和郡县体系,实行编户齐民,辅之以民族地区相对自治,确保国家政令统一和文化和谐完整;通过确立稳定的中央地方关系及科层权力核心,确保行政体系的执政效率和施政效果;通过强调一视同仁的民本传统,实践天下共治理念,塑造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在大一统的政治传统视野中,判定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标志,不是种族与血缘、地缘等先天性因素,而是中华文化与礼仪。大一统的政治追求并不是要消灭不同的文化和民族,而是主张华夷一统、夷夏一体,从而提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认同基础。大一统的政治传统还塑造了各民族持续联系的民族互动模式,使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
8、局具备了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机社会共生系统特点。各民族共同追求和维护大一统政治传统带来的长期安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在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有机统一性、整体性,从而为中华民族巩固和深化共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提供了客观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积累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及其所包含的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丰富经验,是我们党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确立了我们党的中华民族主体性。面对日寇入侵,我们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
9、一战线,促成中国人民国家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我们党将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相结合,统合国家政治建构与民族共同体建设,在正确把握中国革命前进方向与国家民族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形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将民族平等作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党和国家还通过民族识别和民族自治等措施,保障各族人民在共同聚居区域当家做主的平等权利,通过开展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共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缩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邓小平提出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
10、来,强调“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江泽民提出西部大开发等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强调“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两个共同“,强调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上述实践成就与基本经验,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基础。(三)借鉴对象:世界超大规模多民族(族群)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教训相较于中国本土超大规模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治理经验,世界上其他超大规模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教训同样值得借鉴。习近平强调:”处理民族问题,我们没有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能搞西方国家那一套,走的是自己的路。”为了把原来沙俄统治下的各族人
11、民平等地团结起来,列宁和斯大林领导建立起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苏联。尽管列宁明确把联邦制看成走向“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完全统一”的单一制国家的中间形态和“过渡性步骤”,但遗憾的是,后继者们并没有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列宁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和社会主义民族事务治理原则的相关精神,不仅没有与时俱进地规划联邦制向单一制国家演进的蓝图,更没有及时在法律上规范联邦组成部分的退盟权,以及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后继领导人中有人甚至盲目乐观地认为已经不再存在国内民族问题,有人放弃党的领导,用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思想分化国家的统一,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反观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12、没有照搬苏联的联邦制模式,没有机械理解和执行列宁关于民族自决的相关论述,勇敢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正确道路。西方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也为我们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参照。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西方国家有种族灭绝、种族隔离、强制同化等劣迹斑斑的历史。从历史文化传统上看,西方式帝国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通过暴力手段征服其他民族或国家,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殖民统治。西方许多民族国家秉持的“一族一国”理念,根植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权利,在国家建构上推行“分”的逻辑;仅依靠所谓“宪法爱国主义“,也难以把原子化个人聚合起来。实践证明,曾经被某些西方国家奉为圭臬的文化多元主义,在相当程度上解构
13、了国家认同,甚至威胁到政治一体与社会稳定。某些西方国家过于强调多元主义,无条件支持基于单一的文化语言、种族宗教基础上的民族自决权,把既有国家“一分再分”,引发无数社会撕裂与文化冲突。美国在解决民族(族群)问题上同样乏善可陈,对本地土著民族强制同化后便不再承认其民族身份,对不同移民群体则以公民身份取而代之,实际上却无法消除对黑人和少数族裔的非制度性歧视。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严密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十二个必须工这一重要思想直面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风险与挑战,不仅在根本立场和价值观上回答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
14、之问,更在工作主线和方法论上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方向和工作要求,丰富发展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内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鲜明的系统性、时代性。(一)解答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四个与共”界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回答了“为什么”要铸牢国家民族意识的时代之问,体现了党对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政治归属和政治认同的高度重视。这也是衡量和检测新时代民族工作能否达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标准和核心要义。唯此,才能更好地激励各族人民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为有效应对复兴进程中民族领域的各种风险提供坚
15、强的思想保证;唯此,才能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及社会稳定发展夯实思想基石,才能从根本上守住民族领域的意识形态阵地,坚定各族人民“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挫败那些妄图对我国进行遏制与分化的阴谋及企图;唯此,才能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增强祖国大家庭的整体统一性与内部和谐度;唯此,才能使民族工作承担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力、加油鼓劲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还为“怎样铸牢中华民族意识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要高质量完成好党的二十大确定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就要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
16、道路。首先,该正确道路是我们党领导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必由之路。其基本内涵被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概括为“八个坚持”,其中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的根本性作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民族工作主线和总“纲”,就是对“八个坚持”基本内涵的坚持、丰富和完善。其次,习近平强调,把握好“四个关系”对于能否抓住主线和总“纲”至关重要,其中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引领和决定其他关系。这加强和改进了民族工作的“一纲四目”,贯穿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解决了如何在思想和实践上正确把握和准确贯彻民族工作主线。再次,要坚持问题导向,搞清楚求同存异的具体要求。涉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政治认同和法治信仰必须“求同”,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则可“存异”,但要注意,“存异”要以不能削弱和危害政治共同性为前提,并且要服务和服从于民族进步的时代要求。(二)形成全面系统的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