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推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护理问题,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二、工作目标用3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实施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2、临床基础护理不断加强,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持续改善,护理内涵更加丰富,护理领域拓展延伸,服务模式日益创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护理服务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三、主要内容(一)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1.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建立落实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
3、、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连续的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2.加强基础护理。医疗机构要按照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根据医疗机构及专科特点健全分级护理制度,完善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强化基础护理质量。要扎实做好清洁、卧位、排泄等基础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等提供及时、必要的医学照顾,切实提升患者就医体验。3,注重沟通交流。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服务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需求和不适,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和指导。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语言通俗易懂、简
4、单明确,并及时了解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实施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前要耐心解释、操作中关切询问、操作后及时观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医师沟通。4强化人文关怀。医疗机构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加强护理人文建设,制定人文关怀制度,细化人文关怀措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护士要深入学习护理人文关怀内涵,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给予细心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更具人文关怀的温度。5做好健康指导。护士要评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根据疾病特点及个体差异,采用书面、口头、视频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
5、供个性化的饮食、营养、运动、康复、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入院介绍、出院指导以及特殊治疗、检查、围手术期的配合和注意事项等宣教工作,根据专科特点持续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二)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1.加强巡视观察。医疗机构要加强护理巡视工作,临床护士要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按照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要求,加强患者巡视和病情观察。对特级护理患者要随时巡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的患者,应按要求定时巡视患者,主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状况、肢体末梢循环、引流液情况以及手术/检查/用药后反应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潜在风险及并发症,并给
6、予有效处置。2 .保障护理质量安全(1)健全护理质控网络。加强县三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络体系建设,到2025年,在县护理质控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设有多家县级综合医院的县域均设置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依托XX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明确质控工作重点与实施路径,加强对全县护理质量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全县护理质量,有效促进我县护理质量同质化。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相关质控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2)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倡导医疗机构开展医护联合查房和多学科合作,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分级护理、查对、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技术
7、标准要求,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3)加强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医疗机构要制定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和工作流程。要增强并发症早期预警识别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院内新发压力性损伤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鼓励护士按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的原则,主动并逐级报告护理不良事件。3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医疗机构要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加强“三基三严”为切入点,夯实临床护士的护理技术基本功。制定不同层级护士的培训方案、岗位职责、考核标准和专科培训工作方案,提升护士专业技术水平、临床服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二级及以上医疗机
8、构要加大专科护士培养力度,逐步提高专科护士数量在全院护士数量的比例,健全专科护士培养与管理体系,积极探索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开展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专科护理会诊及多学科护理会诊等。医疗机构结合高质量发展和临床专科建设有关要求,优先在危重症、急诊、手术室、产科、血液净化、伤口造口、老年、儿科等紧缺护理专业领域,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增进患者医疗效果,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参加专业培训比例不低于95%,二级以上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率达100%o4 .提升中医护理能力。加强中医护理质控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健全完善中医护理
9、常规、方案、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和项目服务准入制度。建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并规范开展中医护理管理、骨干、专技三类人才培训,持续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护理进一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积极推动中医护理门诊和特色护理专科示范病房建设,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5切实为护士减负。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和护士岗位需求,可采用在线学习、远程指导等方式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尽量减少重复性的考核、竞赛等。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
10、工作流程,减少临床护士不必要的书写负担,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服务。(三)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1.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三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发手机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为有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及专病护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鼓励医疗机构逐步扩大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占比,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率。2 .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XXX“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X卫办发(2020
11、X号)文件精神,依法合规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结合实际派出本机构符合条件的注册护士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动不便老年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和上门护理服务项目数量,惠及更多人群。3 .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发挥县医疗机构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传帮带、开展人员培训、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围绕护理管理、特色技术、服务模式等内容进行多方位的指导,帮扶县域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要切实提升基层护士在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和安
12、宁疗护等方向的专业化能力,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4 .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于社区的集团化、连锁化的护理中心、护理站等医疗机构,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一级、二级机构转型为护理院,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签约服务、巡诊等方式积极提供老年护理服务,为社区、养老院提供技术指导、护理咨询等支持,切实增加社区和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5 .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工作。鼓励医疗机构根据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辖区内群众迫切需求,深入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工作。鼓励建设安宁疗护中心,
13、有效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以及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床位数量。积极探索形成多元化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加强安宁疗护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从事安宁疗护服务专业人员。贯彻落实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实践行为,提升安宁疗护质量,提高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四)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1.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医疗机构要建立本单位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专项工作机制并制定实施方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建立医务、护理、人事、财务、后勤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保障专项行动有效实施。健全后勤支持系统,增加辅助服务人员负责病区送取标本、药物及患者陪检等,保障临床护理工作所需的设备设施配备到位和及时
14、维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下收下送,服务到病区,减少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让护士最大限度投入到临床护理服务中。2 .加强护士人力配备。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科学合理配置数量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二级以上医院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55:1。要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应根据临床护理需求和辖区居民上门护理服务等需求,切实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人力配备,着力增加基层护理服务供给。3 .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医疗机
15、构要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因需设岗、以岗择人、按岗聘用、科学管理”的原则,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要结合本单位实际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凡不具备护理工作特点和任务、不含护理职责的岗位,如党政工团、财务、医保、后勤等部门的工作岗位均不属于护理岗位。4 .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医疗机构要依法依规保障护士获得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卫生防护、执业安全等合法权益。要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聘、教育培训及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要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在绩效分配、职称晋升、教育培训等方面,向临
16、床一线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5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支撑。医疗机构要通过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加强护理信息化发展,充分应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切实减轻临床一线护士工作负荷。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创新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将院内护理延伸至院外。推动建立包含护理风险评估、预警、报告、追踪的全流程信息化护理管理平台。6 .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医疗机构要根据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卫医发(2020)X号)文件精神,做好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并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在病区内科学合理、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医疗护理员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况,协助提供清洁、饮食、排泄等生活照顾服务。严禁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