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预警处置巫山县兑窝子坪特大型滑坡灾情感悟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预警处置巫山县兑窝子坪特大型滑坡灾情感悟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成功预警处置巫山县兑窝子坪特大型滑坡灾情感悟心得体会10月9日,重庆巫山县铜鼓镇水流村兑窝子坪发生850万立方米特大型土质滑坡,42栋房屋倒塌。当地政府果断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103户196人,实现全体村民“一个都没少”的“零伤亡”。10月19日,重庆市政府通报表扬成功预警处置巫山县兑窝子坪特大型滑坡灾情的单位和个人。被点名表扬的两个人,是驻守地质工程师李治伟和群测群防员王安然,而冒雨巡查滑坡点的画面中,还有一些戴着“红袖标”的基层安全巡逻员,正是他们的尽责守护,为村民钟实了“保护网”。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要行之有效,关键靠人。这些“安全员”坚守在最基层最前沿,平日里像平凡岗位上的一颗颗“螺丝钉”,
2、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寻找隐患。当风险来临,他们就变身“地灾神探”、安全链上的“探雷排雷工兵”、拉响灾害警报的“哨兵”。他们或是普通党员,或是村干部,或是驻守的地质工程师,或是专职的群测群防员,或是志愿者,或是热心的村民正是他们提前发现和及时预警,当地政府果断采取紧急措施避险,正如新闻里所描述的,“所有人都像疯了一样,逢人就喊,见人就拽”,才有了后面“零伤亡”的结果。“篱笆”牢固全凭“桩”稳。以李治伟、王安然为典型代表的这些基层“安全桩”,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与村民心连心。滑坡灾害里惊心动魄的村民转移过程,建立在村民对基层防灾预警力量以及对当地政府的信任,闻警疾动,听从号令,看似理所
3、当然,实则来之不易。面对突如起来的地质灾害,家里的物资、粮食、牲口当103户196人,各有各的牵挂和紧张。只有长期亲民且有效的工作,才能把准民心,揪住关键,找准症结,及时敲开心门,让“响应机制”一触即发,高效运转。二是遵循专业精神。地质工程师是专派驻守的,有科技本领在身,群测群防员的职责,就是冲着隐患,冲着解决预警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他们让防灾减灾的“探头”更具科技含量,让防范更加科学精准,提升了全链条应急救灾机制的科学规范实用性,压紧压实他们的责任,就是拧紧了一颗颗安全的“螺丝钉”。三是体现社会管理创新。重庆地形复杂,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救灾安全弦要格外绷紧。正因如此,群防群治这个
4、词,在重庆已耳熟能详。近年来,重庆在地灾防治方面强化“人防+技防”,选派480名地质驻守工程师,落实1.5万余名“四重”网格员,对全市1455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同时,按照“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建成运行专群结合智能化监测预警12571处,均实现监测数据自行采集传输和智能化分析预警,“技防”覆盖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达88%以上。这次巫山县兑窝子坪特大型滑坡灾情零伤亡,也是机制及时发挥了作用,看似偶然,实则背后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夯实基层基础、加固群防群治防线的必然Q要做好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还需要继续推动防治工作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打好主动战,举一反三、时时警惕,时刻绷紧“安全弦”,保持“临战状态”,积极进行有效宣传和日常训练,提升社会大众的安全理念。房虽垮,家还在,灾无情,人有情。愿未雨绸缪的诸多基层创举,以及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思考,能继续带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