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党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同志们:伴随全球多极化的演变,以及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各个主体之间的发展博弈呈现出全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世界上一些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和政党纷纷抵制中国的发展,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经济发生着深刻变革,利益格局也在深度调整,矛盾和问题更深层次地显现出来,这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难度更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变革了媒体传播方式,网络媒体展现出其重要的传播功能,在为宣传、新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2、,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对此,我党作为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领导人民群众奋斗和迎接挑战的过程中,应该保持高度警惕,以足够的斗争精神去应对。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一、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内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具体内涵,既包含政治忠诚、人民立场的使命担当;又包含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豪情壮志;还有守望相助、同心合力的家国情怀。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凝聚和动力作用。1 .政治忠诚、人民立场的使命担当最能凝聚人心,使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人民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
3、唯一一个从诞生之日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最高行动指南的政党,无论是革命斗争征程还是国家建设历程,我党的斗争精神始终贯彻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毛泽东认为,和民众之间保持紧密的关系,是我们党保持战斗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每个党员干部都需要深刻意识到,我们的任何成绩以及胜利都是通过人民群众取得的,我们需要依靠人民来进行战斗,对群众怀有无限的热爱和信任,与民众保持深入的关系。只要党和群众之间形成一个整体,那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任何敌人都将会走向失败”。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等观点,就
4、是在强调既要使人民群众实质性地共享到物质层面的劳动成果,也要注重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精神层面的满足。无论是中华民族独立的奋斗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史还是改革开放的成长史,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忠诚、人民立场为使命担当的斗争史。2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豪情壮志引领中国革命战争、国家建设的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在赢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外部的风险、压力以及挑战也明显增加。我党需要保持绝对的专注,和人民群众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应对外部的威胁与挑战。继承代代相传的斗争精神,发挥群众的力量,使得中国的发展行稳致远。因此,我们要在
5、思想层面做好充分准备,意识到奋斗不会停止,建设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长期振作精神。邓小平认为,在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风险因素必然存在,重要的是应对的态度,即“我们要发展与建设,想要全部规避风险不现实,需要在风险之下积极解决。”邓小平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应对和化解风险,为现代化事业开辟新路,提出想要走出新的道路,必须要有闯的精神。历史和实践证明,邓小平敢于斗争、迎难而上的精神坚定了全党进一步改革的决心,实现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为克服现代化建设中的风险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持。3 .守望相助、同心合力的家国情怀推动着中国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行动。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一代代沉淀下来的崇高精神,在
6、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发展过程中,正是秉承着以挽救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才能带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光明。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沉淀下来的斗争精神同样是以爱国情怀作为支撑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初心不改,引领人民群众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壮烈的爱国篇章。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以爱国主义作为核心的,也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舍弃个人利益甚至生死,义无反顾地参与到革命与建设中去。比如杨靖宇和敌人周旋多日,拼尽最后一口力气,向侵略者展示了国人压不垮的脊梁;钱学森对抗外界的种种阻挠以及干扰,在两弹研发上作出突破性成就,使得新中国站稳脚跟;钟南山疫情之下逆行
7、而生的人间大爱,这些都是各个时代的典范。所以,家国情怀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生命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党和人民的百年斗争史,并深深印在国人的记忆之中。二、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溯源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斗争的历史。从危难中建党、绝境中突破,到抗日战争胜利、国内革命成功,再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发展、新时代到来,这一切来之不易的成就没有哪一样不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南、立足中国国情,带领全国人民锲而不舍地奋斗出来的。1.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经典理论溯源。第一,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并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也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
8、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那么如何“消灭现存状况”?除了改良和批判,在更多的时候,要采取斗争的手段一一因为根源性、立场性的问题,没有办法通过改良主义来完成。被压迫阶级不断反抗、实行自我解放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冲击远大社会理想的过程。马克思对我们社会发展的形态、过程、逻辑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制度将会被淘汰。而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立在科学的革命纲领、脚踏实地的革命实践和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的基础之上的。随着我们国家的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朝着美好生活的目标不断迈进,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性成功的佐证。第二,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斗争
9、精神的思想源头。马克思认为,原始社会不复存在后,阶级斗争就一刻没有停止过。正如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换个角度来看,人类的出现与发展也可以视为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是斗争的目标和结果。不少人提及斗争的概念,都会自然而然地与阶级斗争等概念结合起来,认为这是过去的历史,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其实这是对斗争精神的错误理解,我们这里所说的斗争和阶级斗争存在根本的差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员干部需要坚持斗争过程与实际效果的高度统一。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绝对领导位置,因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10、才能把握新时代斗争精神前进的方向,并保证它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第三,马克思关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是斗争精神的实践源头。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运动是唯一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利益关乎的群体越大,大家基于共同利益产生的奋斗意识和实践行动的动力越大。在未来共产主义背景下,人类社会将会实现最为充分发展,达到最高程度的自由。恩格斯提出:“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基于这个层面看,人类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对外部社会不断进行改造。改造期间伴随着的不断斗争的历程,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朝向更高的层
11、次发展的历程。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主题,也是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秉承“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具体体现。无论我国的性质还是党的宗旨,都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2.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第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原则。中国探索伟大复兴道路的根本指向就是求变化、求发展、求进步。儒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处在一定的对立变化中。“君子和而不同”,即为在矛盾的解决以及斗争中达到和谐的状态。儒家思想在修养人格、冶炼情操的实践中,表现为一种与私欲斗争到底、反身而诚的勇气和将美好的道德品质贯彻到底的决心。想要达到或者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就必须通过斗争以实现
12、万事万物的革新和变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在讲话中引用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既要敢于打破思想的束缚,又要勇于拆除利益的藩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在社会领域也是主张斗争、变通的。即使是儒家大力倡导的“和”的思想,同样包含着阴阳的斗争、对立和转化,是差异的、矛盾的事物之间的有序共生,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第二,“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的辩证思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里,一直讲究辩证之法。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体现了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富有斗争精神。在几千年的
13、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突破重重阻力的商鞅变法,还是对大宋进行重新设计的王安石变法,又或者近代以来不满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反击日本的全民族抗战等等每次在压迫时刻,中华民族总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以斗争精神喊出时代的强音。这种斗争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军事方面,还体现在政治、新闻、内部治理、自然斗争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领导下的发展事业已经进入到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我们务必强化辩证思考,坚定站在人民立场处理核心矛盾,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发展斗争精神的内涵、特征随着时代发展一直处在动态变化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而今的中国社会已然到达一个发展的新高度,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
14、题。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又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既有可以把握的发展机遇,又有必须面对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在众多挑战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强化与时俱进的品质,毫不动摇地继续发扬斗争精神。1.对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继承和发扬。马克思提出,矛盾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正是因为矛盾引发了斗争,才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向来就不讳言斗争,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旧哲学、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种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作斗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需要在批判与革命中找好统一点。事物发展的过程出现矛盾并非不可接受,恰恰是因为矛盾的解决,我们才能逐渐走
15、向新的生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从不否认矛盾的存在,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矛盾问题的办法。毛泽东曾经多次表态,党内出现不同的思想与声音是可以接受的。假如缺乏斗争精神,整个内部就好比一潭死水,就会失去自我革新的魄力。由此可见,我们党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全面脱贫等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坚持直面问题、直面矛盾。在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党积极稳妥地实现了一步步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成长历史,以及社会的演变历史,都是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2.对中华民族突破自我、敢于创新的革命品质的保持和升华。中华民族在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寻找生存和
16、发展的道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代,斗争精神都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表示:“当年我们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接受严格的挑战,他们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带领国民发展以及富裕起来,虽然我们现在的任务和目标不一样,但是历史的答卷依然需要我们付出最大努力完成。”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始终将扶贫以及脱贫放在关键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贫困区域进行调研,反复强调消除贫困的目标,终于在2021年初的国家性会议上对外宣告,“在全党上下的努力投入下,在全国各族同胞的一起奋斗下,在我党即将迎来100周岁的重要日子里,我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完满胜利”。至此,过去标准下近9900万农村人口全部摆脱了贫困的现状,800多个贫困县成为历史,12万个贫困村昂首走进新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指明了斗争策略和战略态度。他强调:”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的协调、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