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本标准是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下达2020年度第二批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沪市监标技(2020)230号)中下达的任务,由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起草、制定工作,项目名称为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项目编号30。本标准为首次制定。(二)起草单位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主要工作过程Ix收集资料、总结和交流为确保标准起草工作的顺利实施,成立标准编制组,负责起草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举行编制工作会议,确定标准大纲和人员分工。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有关布病防控方面的标准、规范性文件
2、等文献资料,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对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一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梳理和完善。第二阶段在广泛征求起草编制工作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规模奶牛场净化现状和实践经验,确定奶牛场布病诊断、监测净化、综合生物安全措施和流动控制等关键技术要点,起草了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文本草稿。2、起草“征求意见稿”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的要求,起草完成规模奶牛场布鲁菌病净化技术规范文本草案后,起草编制工作组集体对文本草案逐条进行认真研讨和完善,于2023年3月形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3、修
3、改形成“送审稿”2023年6月上旬,起草编制工作组将“征求意见稿”以电子邮件方式向10位布病防控和净化资深专家征求对本标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二、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布鲁菌属中牛种菌、羊种菌、猪种菌均可使奶牛和人感染,并在宿主细胞内寄生、繁殖,主要侵害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患病畜和感染畜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流产物、精液、乳汁等途径排菌和污染环境。重症发病牛可能表现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流产、乳房炎、不孕、各种组织炎症,但并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OIE将本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农业农村部列为
4、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布病等人兽共患病呈现持续上升势头,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也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2021年人间布病病例达6.9万例,2022年前三个月继续保持高位,达1.5万例。人感染本病源于动物是不争的事实,实施畜间人兽共患传染病净化是“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源头防治”的迫切需要和重大举措,也是促进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21修订版)将“动物疫病净化”纳入法律条款,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农牧发202129
5、号)对本病净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三、编制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净化政策,有利于疫病净化的原则;引入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国际先进技术,结合我市规模化奶牛场布病净化实际的原则;按照技术集成先进、技术方法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四、编制依据本标准是在总结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模式研究等多年科研成果,结合持续多年奶牛布病全群监测和扑杀政策的生产实践经验,参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奶牛场卫生规范(GB1656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区域净化生物安全建设技术规范(DB31/T1318)、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7
6、号)、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疫控监函2021156号)等编制而成。五、标准内容说明(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奶牛场布病的诊断、监测净化、综合生物安全措施、流动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规模奶牛场布病的净化。(二)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涉及相关术语的定义。(三)诊断规定了上海市奶牛布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及结果判定标准,从布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诊断。主要参考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和上海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四)监测净化规定了上海市规模奶牛场布病的净化标准,监测净化路线,监
7、测净化过程以及监测净化维持,其中布病净化标准参考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疫控监函2021156号);上海规模奶牛场布病监测净化工作起步早、经费充足、队伍健全、机制完善,通过连续实施全群监测和严格扑杀政策,具备了实施奶牛布病净化的良好基础和条件,本标准的监测净化路线和过程在全面梳理、系统总结了布病净化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上海市科技兴农课题一崇明奶牛“两病”区域净化模式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监测净化维持按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疫控监函2021156号)监测范围和监测频率的要求,将布病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五)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奶牛场生物安全是实现和维持布病净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标准从
8、选址和布局、栏舍设置、人员管理、流通管理、投入品管理、消毒和环境卫生管理、种源和奶牛等风险动物管理、监测管理、病死(害)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应急反应等10个方面规定生物安全管理措施,覆盖奶牛生产各个环节,按照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区域净化生物安全建设技术规范(DB31/T1318)执行。(六)流动控制上海市奶牛布病已经进入区域净化的攻坚阶段,最大的风险点来源于精液、胚胎的购入以及牛只的引入,最核心的措施是控制牛只的移动,特别是严格控制牛只的调入。流动控制中规定了精液、胚胎、奶牛调运等种源的全程监控,引种隔离要求以及解除移动的条件。六、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
9、防疫法(2021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上海市动物防疫条例(2022年修订版),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源头防治”精神及践行“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农牧发202129号)的有效体现,也是动物防疫机制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一)国内相似标准制定现状1、国家层面:尚无奶牛布鲁氏菌病净化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仅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77号)。该规范规定了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未涉及检测净化、生物安全等内容;净化标准指向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适用易所有易感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更侧重于官方管理。2、地方层面:涉及奶
10、牛场的包括辽宁省地方标准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21/T2470-2015)、河南省地方标准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41/T2067-2020),安徽省地方标准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34/T3207-2018),河北省地方标准规模化奶牛场布鲁氏菌病净化技术规范(DB13/T5625-2022)。(二)本标准与相似标准区别上海市奶牛饲养在2000年左右全部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奶牛布病净化工作起步早,基础好,且有专职的奶牛“两病”防控队伍,本标准的净化路线和过程更具有上海地方特色。本标准系统梳理规模奶牛场布病净化的主要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增加了生物安全和流动控制两个章节,从构建闭环式生物安全措施着手,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净化目标的实现和维持。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八、地方标准作为强制性地方标准或推荐性地方标准的建议该标准的制定,科学性强,延展性好,并经过长期大量实际应用,可作为上海市推荐性标准在规模奶牛场布病净化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九、贯彻地方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建议以培训班的形式推广本标准。十、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