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70256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7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目标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战国:国家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2 .秦朝:I实行婚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3 .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4 .隋唐(1)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2)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

2、一造。5 .宋朝:宋朝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6 .元朝:按职业划分户口类型,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7 .(1)明朝以职业定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的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8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 .基层组织(1)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2)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二者,里设里正。后代沿袭这

3、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3)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4)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 .社会治理(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互相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法。(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5)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 .宋之前(1)社会救济: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汉朝建立赶金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

4、提倡氐回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还鼓励民间自置义色。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2)优抚政策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一鸩杖,以示尊重。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2 .宋之后(1)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代表:北宋迪便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作用:宗族通过设立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2)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3 .政府和社会救济的不同(1)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或直接实施赈济,或鼓励各地余粮向灾区流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2)

5、社会力量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的赈济,如收养弃婴和孤儿、接济贫民等。考点剖析考点Oi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的兼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战国后期,铁犁牛耕逐步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衣经济建立,因此战国出现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排除A;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专制皇权”不符合战

6、国时期,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考点0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2 .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了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一做法A.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B.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导致了地方势力膨胀【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代的基层组织最初是乡、里,后来增加亭。汉代在此基础上又实行什伍制,令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可知汉朝的基层组织较秦朝更细化,这有利于国家对基层的管理,提高了国家动员能力,故选A项;材料说的时秦汉的基层组织,并不是赋税,排除B项:政府加强对民众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人身

7、依附,排除C项;秦汉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遏制地方势力膨胀,排除D项。考点0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3 .养济院是中国古代由官方倡导实行的一种恤养机构,如表为明清时期开封地区养济院的设置及分布情况,据此可知HHftlRHUH的创人M党Mm*rn)疆冶东北mzr知1“张小Hr知HEfRWJf并fr知新郎只HifrPMIUWMf三:十一年灿只朱H献A.关注民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B.清代官员更注重前代民生事业的传承C.地方官员较之乡绅更热衷于慈善事业D.社会救济是地方政府维护稳定的手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养济院是官方倡导的恤养机构,具有赈济作用,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

8、会稳定,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关注民生与政绩考核相结合,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清代和前代的对比,故B排除;材料未体现地方官员比乡绅更热衷慈善事业,故C排除。真题演练1. (2020天津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

9、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2. (2016浙江高考真题)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A.实录与

10、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辘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过关检测一、单选题1 .汉代时,公卿贵族在墓地修建的供家族

11、祭祀的屋宇称作祠堂,而庶民家族只能“祭于寝”;从宋代起,祠堂逐渐演变成为宗族组织祭祀祖先及公共活动的场所,这反映了宋代A.等级制度的突破B.君主专制的衰微C.基层权力的扩大D,伦理观念的强化2 .中国灾荒之多之频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古代形成了荒政思想。(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防止百姓离散):一日散利,二日薄征,三日缓刑,四日弛力,五日舍禁,六日去几,七日售(Sheng)礼,八日杀哀,九日蕃乐,十日多婚,十有一日索鬼神,十有二日除盗贼.”这说明A.先秦时期荒政思想积极有效对后世影响深远B.先秦时期,我国天灾人祸频仍人民流离失所C.先

12、秦时期,我国已有了较为系统的荒政思想D.秦汉时期,我国对天灾人祸才开始施行救济3 .明洪武三十年颁布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教民榜文的颁布表明A.普通民众的自主性被削弱B.统治者重视地方基层治理C.政令传达和执行得到落实D.明朝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4 .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形式是实物,户刍征收的形式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有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A.小农经济逐渐确立B.国家户籍制度相对严密C.依靠赋役剥削人民D.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5 .据句容新志记载,绍兴九

13、年(公元1139)三月建康府帖称:“句容、上元两县水利人户,推排堰长二人看守,及置团首二人掌管湖水(赤山湖),逐时兴葺岸坡,固护湖水,轮转交替。如遇天旱年岁,要水灌溉田苗,两县团首商议,未放水前,堰长先经县陈状,集水利人并工修作百冈堰坝,断水头,再经县过状,方始放水涌入百冈堰,次第散水入湖,下七乡四十二焊,浇灌田苗。据此难以推断宋代A.地方豪强把持水利设施B.政府介入民间水利事务C.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D.民间力量发挥一定作用6 .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期逐渐消解。据

14、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B.促进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7 .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8 .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

15、凶年,名日义仓”。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D.繁荣粮食市场9 .明洪武三十年颁布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教民榜文的颁布表明A.普通民众的自主性被削弱B.统治者重视基层地方治理C.政令传达得到了法律保障D.明朝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10 .以祠堂、家谱、族田等手段增强家族约束力和凝聚力的现象出现在A.西周B.汉魏C.隋唐D.两宋二、材料分析题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土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