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阜阳市人民政府二O年七月第一章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I规划目的.错未定乂书签O第规依据错未定乂Jb签o第1一J规?巳围.错未定乂1%签O第四节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利用指导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土地利用基本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
2、布局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县级土地利用调控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中心城区发展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3、土地整治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土地整治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土地整治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重点建设项目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交通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水利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环保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旅游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矿产重点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IJ仃政措.错未定乂1%签。第J经措施.错未定乂Jb签。第-IJ技木措.错未定乂书签。第四节社会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1阜阳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2阜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错误!未定义
4、书签。附表3阜阳市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4阜阳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5阜阳市各县(市、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指标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6阜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7阜阳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8阜阳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阜阳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3阜阳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4阜阳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5阜阳市重点
5、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6阜阳市土地整治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7阜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8阜阳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切实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阜阳市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编制本规划0第二节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四、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
6、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五、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六、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0-2009);八、安徽省实施V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九、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十、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一、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十二、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十三、2005年阜阳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十四、其他有关法规、规范、规划和计划
7、等。第三节规划范围阜阳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颍上、界首、临泉、阜南、太和五县(市),土地总面积.81公顷。第四节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第二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05年,阜阳市土地总面积.81公顷。农用地776768.79公顷,其中:耕地633043.20公顷,园地3505.57公顷,林地63047.85公顷,牧草地191.21公顷,其他农用地76980.96公顷;建设用地183868.90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58821.3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4448.11公顷
8、,其他建设用地599.46公顷;其他土地51639.12公顷,其中:水域46990.95公顷,自然保留地4648.17公顷。二、土地利用主要特点(一)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用地中耕地比重最大,阜阳市耕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1%,农业大市和江淮粮仓的地位与特点突出。(二)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大多为历史自然形成,且呈由点状布局向条(带)状布局演变,浪费土地资源较多。(三)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且受资金短缺、生态脆弱等因素制约,开发利用难度大,补充耕地十分困难。三、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一)市域内河流纵横,低洼地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亟待改善。(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城乡人口结构
9、不协调,城镇发展空间不足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粗放并存。(三)城镇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以及煤炭资源开采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地面塌陷,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上轮规划取得的成效阜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加强了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上轮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69200.00公顷。(二)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保障了一系列国家、省级重点项目及城乡建设项目用地。(三)促进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用地效益。1996年到2005年,全市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
10、产业产值增长了1.94倍。(四)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力度。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1050.00公顷,实现了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二、上轮规划存在的问题(一)耕地保护目标偏高。上轮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比上轮规划耕地基数增加了1266.66公顷,不符合阜阳市耕地后备资源缺乏的实际。(二)土地利用布局不够合理。城镇用地布局、中心村选址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基本农田布局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相冲突,导致部分建设项目落地困难。(三)上轮规划刚性有余弹性不足,对不可预见因素考虑不足,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四)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充分,在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上轮规划和其他行
11、业规划矛盾较多。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阜阳市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建设发展不可避免占用部分耕地,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大。(二)随着阜阳市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三)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使统筹各类、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一)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阜阳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将受益更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逐步得到改善。(二)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淮城市群建设和促进皖北地区发展,对阜阳市扶持力度加强,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全省“千村整治”、“整地兴农”、
12、“整村推进”等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将促进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四)国家、省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相继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力度逐步加大,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全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一、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新兴的煤电能源基地,安徽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新区,以商贸物流和现代制造业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约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总人口控制在1160万人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50%左右。中心城区人口约达到140万人。第二节土地利用指导原
13、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抓省委省政府加快沿淮城市群建设、促进皖北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将阜阳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战略主线,坚持以耕地保护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全面的土地资源保障。第三节土地利用主要目标一、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省级规划)下达阜阳市的耕地保护责任,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9561.18公顷。二、守住基本农田红线稳定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稳步提
14、高粮食产量。规划期内,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53763.93公顷。三、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保障科学发展用地。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2075.44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166387.59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不高于102.32平方米。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补充有效耕地面积。规划期内,全市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8946.38公顷,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8946.38公顷。五、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推进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巩固绿色长廊建设,增加城镇绿化用地比重。到2020年,全市林木绿化率力争达到25%以上。第四节土地利用基本策略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耕地保护做到质量和数量并重,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二、节约和集约用地,盘活存量、严控增量,创新节地模式,提高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三、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