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100一、培养目标在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方案为依据,力争培养出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及工作能力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博士生大部分可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这将直接推动我国动物学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的快速发展。具体要求做到: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要求掌握动物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
2、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操作技术,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真诚的协作精神。在科研中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能在本学科领域内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 .能熟练运用第一外国语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本专业工作的特殊需要。二、研究方向1 .动物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开发不同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化工等)在动物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现代生物技术与理论阐述动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现象以及相关基础理论
3、研究。2 .动物生理调控:主要在各种不同层次上研究家养和野生动物生理调控机理及其提高动物生产力的基础应用研究;从调节动物的生理过程研究动物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3 .疫病病原生态及变异规律:主要研究动物疫病病原在动物中的分布、易感性,传播途径以及病原在动物体内发生变异的规律,为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研究学习的最低年限为3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5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低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研究学习年限为6年。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窕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
4、学习年限。根据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情况,可申请提前进行论文答辩,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前答辩时间不超过半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超过一年。博士生必须完成课程学习和通过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四、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16学分,并通过考试或考察,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一)学位课(12学分)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学分2 .第一外国语3学分3 .动物生殖生理调控专题2学分4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2学分5 .基因组学2学分(二)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1 .动物生殖原理专题2学分2 .动物繁殖技术专题2学分2学分2学分2学分3 .兽医分子微生物学4 .动物细胞
5、与胚胎工程5 .第二外国语(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者必修)五、学位论文工作博士研究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着重选择本学科范围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的课题,应与导师的科研任务挂钩,以国家、省级资助课题为主,还可与国外有关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博士研究生应在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和论文题目、提交课题设计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写出论文开题报告。由博士生导师为主组成的评审小组审查,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假如学位论文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论文题目应在第二至第三学期确
6、定下来。从论文开题到答辩不能少于24个月。博士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整理分析和推理,得出可靠结论。论文要求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动物学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要求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经导师审阅,在5名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审同意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由校内2名博士生导师利校外3名同行专家(其中1名为博士生导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到7人组成,委员应具有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2名是校内相邻、相近一级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或至少有1名校外同行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为博士生导师。
7、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委员会评定通过后,授予博士学位。六、培养方式和方法采取以导师为主的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方式,积极发挥学术群体作用,鼓励学科间的交叉、联合与渗透,保证选题的前沿性。指导小组由导师聘请3-5位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授、副教授、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全面指导博士论文工作,特别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和观察、思维及表达的能力。根据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学习3门学位课,应该随班听课,必须通过考试,且成绩达到70分以上(含70分),才能获得学分。学位点可以组织单科考试,也可以举行学科综合考试,考试和评定成绩有学位点指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三位教授、专家组成
8、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按不同研究方向和不同研究课题特点,并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由导师确定几门选修课。学习及考核方式同学位课,成绩合格(60分)方可获得学分。七、思想品德教育在院(系)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指导小组密切配合下,切实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共活动和公益劳动。导师要坚持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思想政治上的健康成长,培养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修养,能团结协作,敢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勇于献身科学事业。在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把提高研究生
9、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放在首位,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和毕业答辩时,导师要汇报自己是如何指导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情况。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考核和学籍管理,如政治上不符合要求或拒不服从分配者,不授予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应重视体育锻炼,积极参加文娱活动,不断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八、其他考核要求在研究生培养期间,除了上述环节和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 .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确因特殊情况可在第四学期补充安排一次。主要是对研究生入学以来的思想道德品质表现,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学习,进入论文
10、研究工作阶段。对考核优秀者给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者,由学校审批,跟踪培养一年或终止其学习,作肄业处理。2 .发表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授予学位前必须在国内或国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且为第一作者;提前毕业者必须有国内或国外权威学术期刊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篇(不包括待发表文章);或是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和国际合作奖(一等奖前9名,二等奖前7名)、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或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前两名)。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必须有国内或国外
11、权威学术期刊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篇(不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提前毕业者必须有国内或国外权威学术期刊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2篇(不包括录用待发表文章);或是获奖内容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和国际合作奖(一等奖前8名,二等奖前6名)、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6名,二等奖前4名);或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名)。3 .学术报告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研究生教书育人学术专题报告会。每位研究生在毕业前参加本项活动应不少于8次。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本学科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论文工作基本完成后,不迟于正式答辩前三个月,作一次论文工作最终学术报告,邀请本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参加,交叉学科还应请另一学科至少两位专家参加,并对其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造性等进行评议,广泛吸取意见,以便丰富完善和修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