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在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院在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典型发言.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研究院在全市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典型发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加强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他指出:“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作为我国唯一的基础性综合性核科研基地,*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2、,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院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全院干部职工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筑牢勇攀核科技高峰的思想基础。多年来,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等,激发干部职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责前行的奋进力量。特别是今年以来,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聚焦筑牢理想信念、筑牢对党忠诚、筑牢人民立场,构建“四学联动”学习机制,在以学铸魂方面下真功夫,实现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聚焦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
3、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育好领导干部“领头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在以学增智方面下苦功夫,增强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聚焦紧抓问题导向、紧抓作风建设、紧抓关键少数和紧抓正面典型选树,在以学正风方面下硬功夫,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精气神;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结合起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在以学促干方面下深功夫,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通过这些举措,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了“以身许国、科技报国”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
4、的奉献者。坚持榜样感召,窿续爱国奋斗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核工业战线上,有一大批这样的典范。钱三强与何泽慧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在国际核物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可他们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科研生活条件,为的就是“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正因为祖国贫穷落后,才更需要科学工作者努力去改变她的面貌”;王渝昌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隐姓埋名17年参与“两弹”研制而无怨无悔,只因“我愿以身许国”和“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
5、为她服务”的赤诚之心;张焕乔院士、王乃彦院士年逾八十,依然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中核集团首席专家胡石林等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为了科学研究常年泡在实验室,只为实干报国、奋斗圆梦。*院坚持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旗帜作用。承办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全国巡回宣讲报告活动已连续开展*年,宣讲*场,吸弓1*万现场观众、*万在线观众,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以钱三强、王凌昌等老一辈科学家相关重要纪念日为契机,举办纪念大会、学术思想研讨会、历史故事讲述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产生了“前辈是楷模,吾辈更需努力”的强烈思想共鸣。*院还常态化选树先进
6、、以奖促优,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院形成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良好风尚。坚持人才强院,建设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院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推出“人才特区”建设工程,以科技、技能、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将人才建设的具体内容按照人才类别分类集成为“龙马计划”“凤凰计划”“蓝翎计划”“百灵计划”四项系统性专项实施计划。瞄准战略型“顶尖专家”,推行“分类遴选、竞聘选拔、契约考核、绩效薪酬”选拔培养新模式,竞聘选拔新一批院首席专家
7、、学术技术带头人,并在此基础上选拔卓越团队和创新团队,持续加大支持保障。设置院级最高荣誉“王泠昌科技奖”,予以重奖激励,锻造“基础探索奖、卓越专家、杰出青年、产业之星、*城工匠”人才淬炼炉,促进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聚焦打通青年人才“引、育、用、留”环节,实施青年托举、后备自主培养等系列举措,助力青年人才奋力奔跑在时代的最前沿。建立以“让科学家拿最高工资”的薪酬分配新体系,通过改革“岗位、分配、考核、激励四大体系,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注重业绩和成果导向,收入分配向“一线骨干力量”和“业绩优秀、贡献突出的人员”倾斜,重点岗位科研人员平均工资性收入较以往整体翻番。对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关
8、键科学家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制,签订以项目为周期的聘用合同书,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充分认可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价值,大力激发科技创新热情。经过几年努力,*院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成果竞相绽放,省部级科技奖励逐年递增,2022年首获中国专利金奖和知识产权“双标”认证。坚持改革创新,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近年来,*院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等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的通知,从改进科研管理、规范科学技术活动、构建良好学术环境等方面落实15条具体举措。改进科研管理,尊重科学研
9、究客观规律,建立容错机制,为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创造宽容环境。大力宣传和认真执行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引导科研人员崇尚学术民主,坚守科研诚信底线,规范科学技术活动,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大兴科学研究之风,在不同科学领域开展“核物理前沿”“核力同行”“赛特”等学术沙龙和论坛活动,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特别鼓励年轻人与学术权威进行交流对话。制定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举措,如出台“科技创新40条”,加强基础研究自主经费投入;实施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初步实现各级各类项目的“差异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实施科技工程“两总”管理机制,吸引和鼓励科技人员在创新主战场建
10、功立业;优化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体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这些务实管用的具体举措,为全院科技人员潜心探索前沿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营造了良好环境。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同志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凸显了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
11、究的优良传统,走出思想的“舒适圈”、突破视野的“熟悉圈”、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破解调研的“空转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推动调查研究更好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这里,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要走出思想的“舒适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欲事立,须是心立。”调查研究既是跑腿“力气活”,也是解剖“技术活”。党员、干部离开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深入前沿一线,难免滋生思想阻力。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遇事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想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面对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形态,怵头犯难、畏首畏尾,不敢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存在思
12、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面前,跟不上节奏、理不清思路、打不开局面,不能走出“舒适圈”去调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不想、不敢、不能的禁锢,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蹲下看蚁”的精神,保持“解剖麻雀”的态度,夯实“不留尾巴”的作风,聚焦问题、真调真研,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
13、本领,对调查研究中可能不期而遇的难题积案、顽瘴痼疾,放弃躲闪绕行、拈轻怕重的念头,做好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准备,设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预期,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思路破局,用新办法开路,真正为谋事夯基,为成事铺道。第二,要突破视野的“熟悉圈”,找准问题、摸透实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调查研究只有远近都去、好坏兼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熟悉圈”里搞调研,组织座谈访谈,习惯找熟悉的代表委员、认识的朋友同行,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观点办法陷入同质化,既缺新意又缺实意;开展问卷调查,偏爱微信群、朋友圈,指尖功夫下的很足,结果收效甚微;外出走访调研,凭借
14、私人感情,乐于找熟人单位,“走场子”“抄方子”,皆按“脚本”行事,把调研当成“调演”。这些调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内容空空,无法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尽量避开“熟悉圈”,打破视野局限,察得实情、获取真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为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破题解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以各地之长,补本地之短,创全局之新。特别是对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部署问题,更要主动调研先进地区的前瞻布局、创新办法、政策举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为本地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找到促进之法,为本领域破解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