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常规【疾病概述】腹腔热灌注化疗包括有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和腹腔非循环热灌注化疗两大类。腹腔热化疗的适应症:腹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发现冲洗液癌细胞为阳性着。腹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发现肿瘤沙粒样广泛器官,肠系膜大网膜表面转移,未形成或只形成V0.5cm以内的肿瘤时。消化道恶性肿瘤术中发现肿瘤侵破全层,种植或淋巴转移的几率较高时。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种植转移,肿瘤2cm时,可先行肉眼可见的肿瘤切除术后行腹腔灌注热化疗术。【护理问题】1 .焦虑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 .化疗副作用的观察【护理措施】1.热灌注化疗前的准备及护理(1)心理护理:腹腔热灌注前须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态,介绍腹腔
2、化疗的目的、优点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已行腹腔热灌注的患者介绍体会,消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2)患者评估评估禁忌证:如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腹膜感染患者、严重腹腔粘连患者、腹主动脉瘤患者、体温高于38患者、脑转移病变患者等。女病人注意避开月经期。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生命体征不稳定、极度衰竭的患者应暂缓治疗。周围环境适宜,治疗室或病房环境宽敞整洁,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治疗时给予屏风或隔帘遮挡。4 .热灌注化疗中的护理(1)心理护理:操作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热灌注治疗机的操作流
3、程及热疗相关知识,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正常反应,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在治疗过程中全程陪护,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完成治疗过程。(2)控制药液温度及灌注流速:大量实验证实,多种化疗药与温热(4143.5C)合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该协同作用在42时明显增强,而正常组织在45以上才受损伤。灌注时注意观察热疗机的温度显示,对加热温度45时暂停灌注。以150200lin的速度灌注入腹腔,每次800lOOOmL每次至少保留30min后引流排出。最后保留800IoOOinl于腹腔内,灌注过程中嘱患者适当左右侧卧翻身,让药物充分与腹膜接触。(
4、3)加强安全护理管理: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等变化,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每次引流的量。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腹腔热灌注时会出现轻微腹胀、出汗、头昏、胸闷等不适,注意患者的热反应和腹胀、腹痛情况,出现突然腹痛或大汗、胸闷不适时暂停灌注,并给予吸氧、补液等相应的处理。灌注液中可加入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透明质酸酶3000U防止肠粘连,地塞米松5mg减轻化疗药对腹腔的刺激作用。在腹腔灌注化疗药同时,常规给予止吐,补充电解质、蛋白质,灌注完后静脉推注速尿40mg,以促进化疗药排泄。5 .热灌注化疗后的护理(1)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发热属
5、化疗药物及热疗反应,不必过度紧张,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吐药物。能进食的患者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2)卧位指导:腹腔热灌注后指导患者适当翻身左右交替侧卧位,能下床活动时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使药液均匀分布于腹腔,与腹膜充分接触,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翻身和活动时注意妥善固定留置引流导管,避免导管移位、脱落、扭折。(3)化疗毒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顺的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肾毒性、骨髓抑制、听神经损害等。为预防化疗药物导致的胃肠道反应,强调止吐药先于化疗药物使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肾功能、电解质、肝功能及血常规情况。准确记录24h尿量,
6、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并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和脱水剂,水化保证尿量在2OOOnIl以上,以减轻灌注的肾毒性。(4)留置导管护理:根据治疗需要,留置引流管至少保留48h以上,术后要妥善固定留置导管,穿刺点以无菌敷料覆盖。热灌注后腹腔内保留部分药液,腹内压存在一定压力,常出现穿刺点周围渗漏液现象,如有腹水渗漏湿透,应及时更换敷料。并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出血。密切观察留置导管引流情况,确保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等。(5)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局部疼痛、化学性腹膜炎、肠麻痹、肠梗阻、肠粘连等,在灌注化疗的同时可加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等抗炎、止痛、激素药物,可使热灌注化疗相关的腹膜炎、局部疼痛、肠粘连等副反应减轻。需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评估腹痛、腹胀的严重程度,及早发现肠道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如有发生及早报告医生给予止痛等相应处理。【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奶类、豆制品、鱼虾、禽蛋类、米粥等。2 .输液不畅时,可稍变换体位或轻柔按压腹部。3 .注药后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顺序为平卧位,左、右侧卧位,俯卧位,半坐位,每个体位15m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