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O校本研修方案一、学校总体介绍阳光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有62个教学班,全校共有教职工180人,其中40%是青年教师,30%是中年教师,30%是老年教师。教师队伍比较中年化,老教师偏多,部分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信息化环境正在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向混合型教学环境的转变,老师们对一体机的应用还不是很流畅,可以尝试从改善课堂教学的理念加以引导。学校生源整体质量不高,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新型教学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与现有的教学环境不匹配。需要培训学习,促使整体化的设备提升和教
2、师基本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1.硬件情况:学校校园Wifi全覆盖,录播教室,计算机室,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24个教学班配备多媒体投影和实物展台和移动鸿合i学教学一体机。2 .软件情况:鸿合i学、电子白板、音视频软件、晓黑板、问卷星、思维导图、几何画板、WPS、IOlPPt、学校资源库等。我们正是按照“三提升一全面”和“互联网+教育”等实施方案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按步实施。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向混合型环境发展,努力实现智慧型环境教学。三、拟达成的目标1.通过打造信息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让每一位教师把信息技术恰当融合到课堂教学实践。3 .以教研组
3、为主体开展研修活动,观看优秀微课视频,以点带面,促进整组教师能力提高。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让每一位参与学习的教师合格率100%,优秀率争取达到50%。提升教师四个能力: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示范能力和评价能力。4 .开展教师第二课堂,提高教师应用水平。利用下午第四节课,小组自学使用根据图片、动画、音视频等不同媒体呈现形式利用搜索引擎、专题网站、区域资源网站、社交网络和专业图书馆等相应的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年级组长主要承担“整校推进”过程中示范引领、校本研修活动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工作。打造“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培训指导团队。四、实施措
4、施(一)网络研修(30学时)1.八月初学校制定出详细的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方案和配套的考核制度。学校方案制定出来后召开全校教师参加的信息技术2.0培训的启动动员大会。负责人布置本次培训的具体任务和网上操作的具体办法,让教师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2 .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将针对本次网上学习教师可能遇到的技术性困难进行提前培训。对于网上学习,针对本次培训的内容,结合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青蓝工程结对情况,只是师徒互换,年轻教师做师傅,帮助年纪大的教师,最终达到共同提高。3 .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学校培训团队进行跟踪指导,尽量解决教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也打算聘请鹿泉区进修学校电教部的专家
5、老师进行集体培训指导。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把学校教师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的研修成果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中,进行学习资源共享。(二)校本研修(25学时)1 .结合学校量化考核制度在学期中安排校本研修活动。推出“骨干引领示范课”“年级集中研讨课”“名师观摩课”“青年教师竞赛课”四课联动,把信息技术应用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进入到量化考核中,提高老师的重视程度。2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长组织组员制定自己的校本研修发展方案,组织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集体备课的主题,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至少有两次相关的备课活动。在四课联动中,至少有两次课后评课要
6、在校本研修工作坊中进行,每位教师在工作坊中进行听课后的评课和感悟。注重活动过程中材料的积累,让教师把打磨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汇总积累。3 .本项目为混合研修模式。安排30学时线上培训,30学时线下校本研修。本次线上培训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我校着重以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三个微能力点进行培训学习。线下校本研修内容则包括:D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4)鸿合兀交互平板电脑的使用。5)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6)微课程设计
7、与制作。7)完成信息应用“三个一”,既一节10分钟以上本人出镜的课堂实录,(至少涵盖2个微能力点);一份基于课堂实录的完成教学案例反思;一篇信息技术应用的论文或者心得体会。4 .培训安排(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22年9月上旬)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5 .组织全体教师参与网络研修;进行账号登录,线上培训,选择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进行学习。(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校本研修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2月)1.组织开展全体教师进行鸿合交互平板电脑使用培训。6 .各年级组自主选择2个微能力进行线下培训。7 .结合校本研修内容进行校内
8、专项知识竞赛活动。8 .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3年2月)1.完成参训,学校考核和评价。9 .完成校本研修“三个一”。10 研修成果上传、分享交流。11 资料收集整理。12 各年级组要对成员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作业不得抄袭、迟交,未按要求完成的该年度继续教育定为不合格,评职晋级、评先选优一票否决。五、保障措施1.组建团队,提升领导力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省级培训,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方式,提升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测评能力
9、。13 制定规划,完善制度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用好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14 学区先行,示范引领以学区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学区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直播等方式在学区成员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完成一节区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示范课,幅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15 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