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探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演2017-01-2501:00阳圆圆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订阅2017年1期收藏关键词:中国化话语马克思主义田ISIS(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探究田圆圆(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在以中国的现实需要为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革命、速设、改革、发展的实践话语在内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要立会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盗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从而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吸引力与
2、说服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革命;建设马克思曾提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里说的1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能不能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第二就是如何才能够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首先,只有一步步招如何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这一问题解决掉,也就是把理论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指南和方针政策,使其能够应用于现实,并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只有这样,它才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条件,才能够在这个国家得以实现,而在这一问题的实现过程中,它就满足了这个国家的
3、畲要。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希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Z可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到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需要有一个思想指导促进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时候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将其转化为了能够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了,而其转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概述任何话语体系都是以语言为栽体的,并且会随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4、的变迁而有所变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亦是如此,它的表现形式会陵着它所处的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具有本国特点和特色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内在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通过认真分析其经典话语,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在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交流磋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本国特色和风格的话语体系,这一过程重在借饕、吸收、融合;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
5、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探索中,在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抖学发展观等L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这一过程重在摸索、实践。二、马克思主义中国话话语体系发展一)革命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形成于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历史困境中,随着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窘境下,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首要历史难题便是:摆脱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围困局面,使我们的民族实现独立。中国的仁人志士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成为指导
6、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主要是因为:经过实践,西方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新思想都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难以改变中国的面貌,而与此同时十月革命为俄国革命带来了成功,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随后李大钊等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启了中国气势磅璘的革命历程。在这一时期,革命成为核心话语。但是对于什么是革命、革谁的命、如何革命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还缺乏了解和认识,虽然前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后有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典范,但是能否在真正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并将其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关乎革命的成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证明,早期的共产党人对中国
7、当时的国内形势还缺乏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还缺乏经脸,因此,他们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的革命实践很好地相结合,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书本里,从而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出现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现象。在经历了国民革命的失败之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了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是不能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为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L名词J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不仅批判并纠正了“左”倾错误,也使人们开始枳极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去。此后,毛泽东将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的革命思想和我国革命的
8、特点相结合,通过枪杆子里出政权回答了在中国什么是革命的问题.他指出革命就必须流血、牺牲,但为了夺取政权,为了人民的利益,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对于革谁的命,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两大阶级之间对立的状况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在我国这样一个阶级关系复杂的国度里,毛泽东根据中国文化的特色和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敌.我、友他招其与乌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相结合,指出革命的领导者是工业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两者属于“我;而敌就是帝国主义以及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买办资产阶级、大军阀、大官僚等;“友是指民族资产阶级等可以争取到我们革命队伍中的力量。在解决完什么是革命以及革谁的命以后,最主要
9、的问题就是如何革命?针时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当时革命队伍的分布状况,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解决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的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1 .社会主义初步速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我们完成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接下耒我们要面对的任务便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尽管新中国巳经成立,但是国内外形式却不容乐观,国外敌对势力长期规觎我们的新生政权,而国内,也还有反动残余势力尚未完全清除,此外经历漫长的战争和动荡,人民的生活条件艰苦。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尽快发展经济,使我们足
10、够强大得以摆脱国内外的窘迫局面,使国家得以富强,人民得以幸福。于是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便提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据此摄出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起来,由此,我们完成了革命的任务,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主题开始由革命转向建设。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调整,国内主要矛盾也较之以前有所不同,从而指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11、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话语。针对这一主要矛盾,大会指出要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形成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话语。大会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经股,提出“要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茎设方针,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速设基本方针”的话语。大会还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的话语。但是,基本方针和关于速设的话语的确立并不意味着革命的话语体系就完全结束。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
12、指出“整个过渡时期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牙盾二并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庭成以后,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革命逐步代替建设,占据话语体系主导权。由于种种原因,速设道路走上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歧途,此后,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革命的话语体系取代了建设话语,对国家建设迨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时期已经基本形成速设话语体系,并且这一话语体系对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 .改革开放话语体系。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梆造成了巨
13、大的损失,使我们国家的发展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停滞和倒退。我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尽快恢复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十L届三中全会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得以全面拨乱反正,从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实践是检舱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话语在改革之初就代替“两个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思想,1以经济要设为中心”成为社会主义要设的话语指导,中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此后“革命”主题被彻底超越,中国的“建设”主题开始不断深化。邓小平通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最大的
14、优越性是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速设”话语体系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关于改革,邓小平首先指出改革开放的迫切性,他说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党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通过分析当时国家发展的现状,指出过去我们主要强调发展生产力,而忽视了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就导致了经济体制僵化、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而过去忽视解放生产力只注重发展生产力是原因主要是:过去主要将社会主要矛盾不适应的方面归因于旧社会遗留的痕迹、新制度建立之初的不完善和敌对阶级的反抗。邓小平指出,真正存在问题的则是社会主义自己建立
15、起耒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有可能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据此,邓小平提出了将改革开放作为直接推动力,来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此外,邓小平还指出,改革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它并不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加以修补,而是要根本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而且改革所带来的影晌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思想观念是紧密相关的,这使得“改革开放”从理论层面渗透到社会心理,从而把握了对社会话语的引导权。3 .发展话语体系。在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发展的问题关乎社会方方
16、面面,它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各项事业都亟需发展的情况下,邓小平于20世界90年代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指出,要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此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我国当时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尽快解决人民日宜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这样的阶段显得尤为迫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在不断恢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表明,当时对于发展问题的重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经济的发展,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