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米玛旺堆先进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米玛旺堆先进材料..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把幸福铺在脚下把民生放在心中米玛旺堆个人先进材料米玛旺堆,男,藏族,卡若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该同志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是他心系交通,情系交通,将青春和热情默默奉献于他钟情的交通事业。一、天堑变通途,道路通民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卡若区下辖15个乡镇167个村居,“十二五”末辖区乡(镇)、村(居)通畅率仅为53%、15.6%,道路条件好的乡、村全部分布于城区周边与G214、G317沿线,偏远地区农牧民群众出行更多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落后的交通面貌严重制约着卡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物资拉不进,产品运不出,资源优势无法转换为经济优势,冰天雪地也没能变成“
2、金山银山”。“要致富、先修路”,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他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足迹遍布全区15个乡镇167个村(居),为交通瓶颈问症把脉,为群众出行出谋划策,通过抢政策抓机遇,科学统筹规划,推动辖区道路交通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三五”以来卡若区累计实施机场快速通道、省道203改造、过境段改造等重点项目和一般农村公路项目165个,总投资92.62亿元,建设里程1166.5公里,其中通畅道路里程940公里。2020年卡若区辖乡(镇)通畅达100%,建制村通畅率达77.2%。同时在区委、区政府的高瞻远瞩和坚强领导下,
3、他积极申报实施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入户道路89个,总投资29255万元,建设入户道路1100公里,解决了4662户25551名群众不通公路问题。通过建设“最后一公里”入户道路,实现了农户与农村公路网络的“无缝对接”,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更好保障。二、强化执行力,担当抓落实,服务全局做好易地搬迁安置工作“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这是在旧西藏昌都广为流传的一句民间谚语,也是部分易地搬迁农牧民群众曾经出行的现状。为彻底改变“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状,卡若区精准施策,于2016年开始分批实施33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工程。为确保易地搬迁群
4、众“搬得出、住得下”,他积极争取项目,全力做好“十项提升”工程,先后实施29个易地搬迁安置区公路建设项目,建设总里程183.758公里,总投资44995.08万元。同时,他还是易地搬迁安置区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卡若镇读布卡、波乃村、拉多乡崩热村、德青通、日通乡向达村等九个安置区建设工程。面对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易地搬迁房屋及附属工程建设,通过三年的时间,看选址、看朝向、盯进度、盯质量,5+2、白加黑,一步步从房建门外汉到成为业务能手,圆满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为卡若区脱贫摘帽、巩固提升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三、聚焦总目标,开创新局面,营造良好建
5、设氛围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交通大投资、大跃进的历史性机遇,如何管理好、服务好项目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建设氛围,同时又合情、合理、合法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他思考的问题、努力的方向。经过不断的思考,总结经验,结合卡若区的实际情况,他积极调研城区周边砂石资源价格,组织编制卡若区交通项目地材资源、群众参建管理及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积极推行“5+2.5”运输模式,在全区十五个乡(镇)交通类项目中实行,并逐渐推广至其他行业。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已经累计为农牧民群众运输增收8000万元以上,在合法、合情、合理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的基础上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一致认可。同时,2018年以来,他以“百企帮百村”活动为载体,与辖区16家交通项目参建企业积极对接,共筹集资金75万元,用于300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群众帮扶工作,为卡若区民族团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路走来,经历过风雨、看见过彩虹,最珍贵的是他的坚持,十四年坚持做着平凡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卡若区交通运输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体干部以昂扬的斗志,用智慧和创新,奋进和实干,把全面实现小康,建设美丽乡村定位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上,迎来了卡若区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18年他获得昌都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卡若区荣获西藏自治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