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安排,现就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也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勉励XX“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文明的社会秩序,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形象二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接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2005年创成首届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第六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市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作为新征程上的重大使命、美好愿景和必然要求,创新文明创建XX实践,奋力打响“在XX,看见文
2、明中国”品牌。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办的大力支持,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把XX列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城市,全国仅深圳、XX两市。因疫情影响,2021年未开展测评;去年测评工作顺延至今年进行。2月17日至18日,中央文明办工作组来XX进行文明城市测评,通过集中考察、台账审核、数据调取、实地暗访等形式,对我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了全面检查;3月29日至30日,再次组织开展补测工作,重点检查农贸市场、交通场站等28类58个点位,整个测评过程顺利,并给予“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创建机制运行有序、群众支持热情高涨、省级指导专业有力”的积极评价。一、提高政治站位,着力强化使命担当
3、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重大牵引性工程,迭代升级目标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高位推动、强力推进创建工作。一是突出举旗铸魂强指引。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实施“在XX,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多元形式,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的XX大召开后,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党的XX大精神“六学六进六争先”宣讲示范活动,累计达3.5万多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基层理论宣讲等相关做法获全国推广。建立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XX大精神学习贯彻机制,率先完善“国之大
4、者”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全贯通落实机制,着力打造贯彻落实新思想“XX实践二二是锚定更高目标强攻坚。2021年1月,在全国率先吹响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的动员令,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被写入市委全会决议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22年2月,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把“加快打造全国文明典范之都”列入“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重要内容,从战略层面作出部署。同时,全面对标中央文明办要求,制定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标准,设置7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75项三级指标、228条评价标准,其中,75项三级测评指标中,有15项高于全国标准。三是广泛凝聚合力强推进。实行市、区(县、市)两级党委、政府主要
5、领导担任文明委主任的“双主任”制,去年5月和8月,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接连召开推进大会,高规格、高频次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以极致标准、极致追求、极致作风抓好创建。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助推三件大事系列行动”,各重点行业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测评。今年1月至4月,市四套班子领导深入一线开展现场检查指导60余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监督40次,代表委员参与820多人次,有力推进创建工作全量排查、全面整改、全域提升。四是健全完善机制强保障。强化工作督导机制,推行日常督查、测评督导、媒体监督、纪律保障等“四位一体”督导机制,落实市、县、镇三级领导班子联区包片督导制度。今年以来,市、区两级测评办
6、开展“扫街式”巡查56天、专项测评9次,媒体监督12次。完善法规约束机制,制定市文明委工作规则,建立文明委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台账,文明委成员单位覆盖到33个市直部门。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推进修改X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修订实施XX市志愿服务条例、率先出台XX市公筷使用规定,加大XX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市养犬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执法力度。夯实人人参与机制,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日”“你我他、齐动手”等系列文明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营造了“文明城市创建人人参与”的浓厚社会氛围。二、坚持创建为民,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耕细作
7、文明场景,注重细节之处打动人、细腻之处温暖人,努力以创建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聚焦“利民”,打造更优人居环境。全域建设“靓丽家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干部群众、志愿者等200余万人次集中整治社区小区环境,有效解决占用消防通道、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问题。深化实施“老旧改造”,一体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老旧小区整治和未来社区建设改造,完成老城中村改造107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650个,建设未来社区20个。大力推进精品化市场建设,全市新建设省三星级以上高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94家、省放心农贸市场222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打造省“五化”示范市场83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城乡星级农贸市场实现全覆
8、盖,群众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满意率达98.3o二是聚焦“悦民”,塑造更美城乡风貌。聚焦打造“最干净城市二深化“七个周边”整治,建成一批“最美上学路”“暖心健康路”,建成“席地而坐”示范区105个,70%以上街道实现“干净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列全国76个大城市第2位。大力实施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完成背街小巷“微改造、精提升”300个。大力开展“精特亮”创建,截至3月,累计完成创建项目275个,其中精品线路33条、特色街区62个、亮点工程180个。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12个,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的靓丽风貌加快塑造,城市品质魅力全景彰显。三是聚焦“惠民”,创造更优公共服务。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
9、服务优质共享,持续深化“浙里甬有”系列行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实现了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金标准等5个全省第一,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60个,13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成网运行。推进公共文化普惠,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市、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XX博物院、天一阁博物院、中国港口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一级以上镇乡综合文化站比例超过85%o完善“浙里办”XX频道办事功能,市民对公共服务质量满意率超过90%。三、强化价值引领,着力培育时代新
10、风坚持以推动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加快培育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让文明XX处处可见、触手可及。一是深化“尚德甬城”弘扬行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建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四级道德荣誉体系,常态开展道德典型选树,建设道德模范工作室37个,培育“时代楷模”1名、全国道德模范12名、中国好人121名,培育各类典型10万余名。大力推进“信用XX”建设,全面实施“531X”工程,深化突出问题整治,定期发布“红黑名单”,推广个人信用“天一分”应用场景,群众对诚信建设满意度达98%o持续擦亮“爱心XX-尚德甬城”
11、品牌,构建实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打造人人慈善标杆区,“好人之城”“志愿之城”美誉广为传播。涌现了连续24年隐名捐款1469万元的“顺其自然”等爱心人士,“爱心茶亭”“爱心钢琴”等一大批慈心善举遍布城市角落,XX爱心公园成为闪亮的城市文明地标。2022年市县两级慈善总会募集善款9.2亿元,多地创历史新高。二是深化“有礼风尚”涵育行动。大力实施“浙江有礼XX示范”市民文明素质养成行动,推出“有礼讲堂”800多课次,开展网上网下有礼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扎实推进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带走半瓶水等“十大文明行动”,打造10张县域“有礼”金名片,选聘首批12名文明使者。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
12、践中心建设,新增实践点(基地)523个,建成10个区(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全覆盖,构建了“中心、所、站、点(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注册志愿者214万人,1.4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年均开展活动10万多场次。建成XX“We志愿激励体系”应用场景,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涌现全国志愿服务先进典型29个。志愿者“划划屏幕”就能认领岗位,群众“点点手机”就能找到服务,“随手志愿”已然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全城志愿”日渐成为甬城新风尚。三是深化“文明XX”打造行动。深化文明习惯养成,广泛开展文明就餐、重信守诺、守
13、序排队、文明经营等“十大文明好习惯养成实践活动”,市民好习惯养成率达97%、宾馆饭店公筷公勺普及率100%、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率达95%。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婚丧移风易俗”“乡村德治20条”“农民诚信指数”等一批德治品牌,“办酒不铺张、垃圾不落地、河道不洗衣、车辆不乱停”等成为乡村新风尚。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推进44个全国文明村镇、32家全国文明单位、9家全国文明校园培育,完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退出机制,全力开展“甬尚人家”家庭文明建设五大行动,各级文明家庭覆盖率达到50%以上。四、注重内外兼修,着力做优精管善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加快建设集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均衡、高品质
14、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于一体的文明城市范例,以精管善治为文明幸福加码。一是推进港城文化繁荣。实施重大文化项目,推出文化研究、文化设施、文化精品、文化产业等方面40个重大项目,推进三江文化长廊、河海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南馆、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成功举办首届世界阳明学大会、海丝之路文博会、第四届全国(XX)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等重点活动,望道问天等23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建设现代服务体系,深化“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创建“一人一艺新空间和“天一书房”,力推全民信用阅读服务改革,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860个、农家书屋50家、城市书
15、房20家和文化驿站10家。二是提升现代都市品质。加快重塑都市空间,以全国唯一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为牵引,加快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整治面积62平方公里,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9万亩,逐步塑造经纬有序、错落有致、精致紧凑的都市空间格局。加快打造韧性城市,城市水面率由5.46%提高到了6.76%,生态岸线率由63.3%提高到了67.7%,“海绵”停车位改造与提升在全国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中位列第一梯队。加快提升生态品质,全域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开展“甬有碧水”八大攻坚行动,连续5年获省“大禹鼎”,“无废指数”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海曙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6、,龙观乡成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持续推进法治XX、平安XX、清廉XX建设,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国领先,“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成果成为全国示范,建设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连续17年荣获省“平安市”称号。高品质建设现代城乡社区,统筹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和“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健全党建统领的社区“物居业”协同机制,推动专业力量进社区进网格,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覆盖率超过90%。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高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系统化推进变革实践。深化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加快提升“城市大脑”能级,推动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最多报一次”“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掌上治理之城”,让城市更智慧、治理更高效。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营商环境连续4年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