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教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14292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洲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西洲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洲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洲曲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西洲曲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领略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高超境界。二、了解双关、暗语、谐音、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三、熟读此诗,体味其优美的音韵。重点、难点:了解双关、暗语、谐音、顶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熟读此诗,体味其优美的音韵。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摹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应用:图片、等讨论法幻灯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西洲曲(1)以景写情,情致深婉。艺术特色(2)动态刻划,微妙出色。(3)结构神奇,声律精妙。

2、(1)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写作特点(2)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4)蝉联而下,巧“接字”作业:完成课后“思量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份的策划、结束方式):提示一、导入新课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绵绵不绝的永恒主题,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纯真、清新的爱情,是我们一辈子中不可或者缺的一份夸姣和诗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纯真、清新的爱情诗一一西洲曲二、讲授新课西洲曲1 .关于作者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郭茂

3、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说是古辞。明、清人的古诗选本或者以为晋辞,或者以为梁武帝作。从西济曲具有的民歌本色,诗中纯真的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表现方式来看,都是与文人的创作大异其趣的。但其格调之缠绵、词句之工巧、结构之精美又显然是经过文人的修饰的。因此,后世论者大都肯定其为南朝乐府民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经过文人加工的作品。2 .关于内容的不同解说本篇虽然“续续相生,连跑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沈德潜古诗源),但由于字句有所省略,文意时有暗转,于是时地、人物、情节等都颇难确定,众说纷纭。以下简述三种解读:(1)多数论者都认为主人公是一位江南女子,诗篇抒写了她从初春至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

4、远方情人的苦苦思念。具体而言,少女所忆念的情郎住在西洲,而西洲在江北,自己在江南,不易晤面,他们曾经于梅花开时欢晤过,今梅花又放,就折梅托人寄去。春去秋来,少女的思念绵绵不断,又于采莲、于登楼中痴痴期待。最终只能寄希冀自己的“梦”被南风吹向情郎的住处。(2)也有论者认为本篇所写是一位男子的忆念。从开篇至“海水摇空绿”句都是男子口吻,写他正在忆梅花而想到情人住处西洲时,恰逢她寄来一枝梅花到其住处江北来,于是忆及她的仪容、家门、服饰、生活和心情;末四句改作女子口气,自道其心事,希翼“向南的风”将她的梦吹到西洲。(3)还有论者认为这是一首梦幻诗。诗歌共三十二句,虽然惟独末四句才写到梦,从篇幅上看,只

5、占全诗的八分之一,但这既是全诗的结束,也可以说是全诗的归宿,就像万流归大海一样。要言之,无论是诗的情感逻辑发展:忆一思一梦;还是结构形式:写梦前、梦中;抑或者是写法上末四句两次写梦等等,都表明了西洲曲是一首梦幻杰作。3 .关于南朝民歌这里说的“南朝民歌”,产生年代始于东吴,迄于陈。留存近五百首,分为“吴声歌曲”和“西曲”两大类。前者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吴歌”、“西曲”是

6、原有的名称。北魏孝文、宣武时南侵,收得这两种歌曲,借用汉乐府分类,总谓之“清商”(侏书乐志、魏书乐志)。后世沿袭之,至宋代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仍将这两种归为清商曲辞。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与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汉乐府民歌不同,它是集中于写男女之情(占90%以上),并且绝大多数以女子的口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相思。此外还有一部份作品专门描绘女子体态容貌的漂亮。由于这些歌曲多是由歌女在宴会等各种场合演唱的,自然以女性的口吻比较合适。歌中既反映了南朝统治区域(主要是城市中)的民间风俗、社会状况,也反映了当代统治者的生活情趣。南朝民歌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其一,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彻底是浪漫色采的,而

7、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份的策划、结束方式):提示其二,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中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哀伤的。其三,南朝民歌的语言,出语天然,明朗而又巧妙。其四,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南朝民歌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句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 .关于双关暗语南朝乐府民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双关暗语的大量运用。双关暗语的构成,主要是利用谐音字和一字多义,

8、这种双关暗语,往往又和比喻、象征手法结合使用,用以取喻起兴。如子夜歌其七:“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同音异字“丝”既是相思的“思”,又是情丝绵绵的“丝”。同音同字“匹”,既是布匹的“匹”,又是双关男女匹配的“匹”。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感情在热烈斗胆的同时又显得婉转缠绵,并且增加了语言的活泼和形象的生动鲜明。5 .题解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开头说她忆起梅落西洲那可记念的情景,便寄一枝梅花给现在江北的所欢,来唤起他相同的记忆,以下便写她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相思。诗中有许多辞句表明季节,如“折梅”表早春,“单衫”表春夏之交,“采红莲”应在六月,“南塘秋该是早

9、秋(因为还有“莲花过人头”),“弄莲子”已到八月,“鸿飞满西洲”便是深秋景象。这一具有经典性的解释,至少意在解决这样三个问题:第一,这首诗是一个多情女子对自己情郎的思念之歌。游国恩先生曾经以为西洲曲从开头到“海水摇空绿”句皆为男子口气,惟独末四句为女子自道心事;叶玉华先生则认为全诗部是女子的口吻(参见余冠英古代文学杂论谈西洲曲)。余冠英先生确定“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所欢的思和忆”,而以为“篇末四句固然是女子的口气,这四句以上却不妨都作为第三者的叙述”(同上),可以说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研究者已无疑义。第二,诗中女子居于江南,而其情郎住于江北,西洲则是二人共同记念的地方。余先生说:“西洲固然不是诗

10、中女子现在居住之地,也不是男子现在居住之地,它是另一个地方。它何妨是一个名不虚传的江中的洲呢?”(同上)第三,这首诗写的是“四季相思”。显然,上述三个问题正是理解西洲曲的关键。如果说,第一个问题现在已不成问题,研究者早已取得共识;那末,后两个问题虽很少有人再有疑问,但本人感到,要想贯通全诗,其中仍有阻隔。首先,女子居于江南,其情郎居于江北,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西洲与江南、江北的关系是什么呢?普通据诗中“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二句,认为西洲距女子居处不远,或者谓即在江南,或者谓距江南岸不远而两桨可渡。那末,其与江北便相距甚遥。但是,诗末却兑:“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两句千古传颂,正因其涉想

11、新鲜,情思无限;它寄托的显然是这位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之情,如果西洲离女子居处不远,“吹梦”又有何苦要?其次,正如余冠英先生所说:“这首诗表面看来像是若干首绝句联接而成,其实是两句一截。(同上)所谓“两句一截”,正是从诗意着眼的;所谓“续续相生,连跑接萼”,正说明整首诗诗意的完整、统一而浑然一体。以“雨句一截”的形式而写“四季相思”,不仅少见,而且很可能会破坏诗意的完整、统一。诗歌所写,乃一位女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特别是她的一连串的动作;这一连串的动作怎么会分到四季写呢?比如,从开门盼郎至出门采莲.从采莲南塘至低首弄莲,这显然是这位女子的一系列联贯的动作,怎么可以分散到几个月去写呢?现代影视艺术

12、有所谓重点环节提 示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份的策划、结束方式):“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镜头的剪接、组合,可以有较长期的跨越、衔接而产生联贯的效果。但省略的时间亦必须有结果体现出来,联贯只是效果的联贯,决不可一个连续的动作跨越很长期。因此,如果说西洲曲写的是“四季相思”,即在现代艺术也是颇难理解的,更何况它是千余年前的作品呢?无非最后一句说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我想也可以理解为本诗描写的是一个人的梦境,这样诗中四季更迭的纷乱意象就不难理解了。6 .朗读课文忆梅下西洲, 日暮伯劳飞, 采莲南塘秋

13、, 忆郎郎不至, 栏杆十二曲, 南风知我意, 7.翻译课文折梅寄江北。 风吹乌臼树。 莲花过人头。 仰首望飞鸿。 垂手明如玉。 吹梦到西洲。单衫杏子红, 树下即门前, 低头弄莲子, 鸿飞满西洲, 卷帘天自高,双鬓鸦雏色。 口中露中加I 莲子清如水。 望郎上青楼。 海水摇空绿。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开门郎不至, 置莲怀袖中, 楼高望不见, 海水梦悠悠,出门采红莲。 莲心彻底红。 尽日栏杆头。 君愁我亦愁。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折下梅花寄送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风吹拂着乌柏树。树下

14、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戴着翠绿钗钿的她。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就出门采摘红莲去了。在秋天的南塘采摘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人头。低下头拨弄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把莲子藏在袖子里,莲子熟得红透了。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只能)抬头看着天上的飞鸟。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鸟儿,走上青色的楼台遥望郎君。楼台太高看不到郎君,整天依靠在栏杆边上。栏杆有十二个弯曲,(女孩)垂下的双手像玉一样明润。卷起帘子天显得更高,海水荡潦空显出一片深绿。海水像梦普通地悠悠然,你忧愁我也忧愁。南风知道我的情意,把梦吹拂到西洲(与她相聚)。8 .讲解课文到也。温庭筠西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并非写梅落西洲、女子折梅。“下

15、”者,曲谓:“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下”正是“到”的意思。南朝民歌那呵滩亦有:“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其意甚明。但“忆梅下西洲”也并非这位女子要到西洲去折梅花,而是说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补充说明,或者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忆梅”才是现在所思。惟独如此理解,方与下文所写季节相合。如上所述,谓此诗为“四季相思”实难讲通,这不仅因为诗意难贯,而且通常所谓诗中表明季节的辞句,其实不然。如谓“单衫”句表春夏之交或者春天,“单衫”岂止春天可穿?“杏子红(黄)”与“鸦雏色”相对而言,所指为“单衫”色采,亦不表明季节。又如谓“日暮伯劳飞”表夏天,更属望文生解。礼记月令诚有“仲夏始鸣”之载,诗豳风七月亦有“七月鸣”之句,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重点环节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份的策划、结束方式):提示“七月鸣”即为伯劳;但伯劳“始鸣”与“伯劳飞”井非一回事是显然可见的。因此,西洲曲所涉时节决不用“猜”,“采莲南塘秋”已作了明确说明;至于采莲时节又有“莲花过人头”亦并不奇怪,故亦不必再分初秋、中秋和深秋。所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