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新”展研究共谱教学向未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双新”展研究共谱教学向未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聚焦“双新展研究共谱教学向未来一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数学学科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公开发布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是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底。同时,新课标出台正这是一个信息的风向标,意味着近年来国家与教育相关部门对于教育向多元化的综合素质人才打造的方向,终于在“双减”、“课后延时”一系列政策之后,正式落地。如何以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双减政策,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成为当前义务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组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制定目标、部署策略,促学科组不断发展。一、学科组情况
2、分析1 .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团队名称成员姓名五级悌队称号工作年限学历IeK领域新教师1到3年3到5年5到IO年IO年以1-.大专本科研完生桃李剂亚年巾学带教学研究杨伟用能F教学研究耿云RITF教学管理蔡芬国骨干教学设计杨建芬教学设计许秋明教学管理姜丽如教学设计叶朝阳教学设计花杼团朱羽区新秀教学设计何玲沽iHT-教学设计刘圈雅区新秀教学设泞林浩馀艳WL章叶教学设计章叶M骨教学设计育一团周丹、蒋宁、季琳、朱里专业素养唐宇、牧所、费用、奥丹公、钱成、左燕怒、赵湘专业素养卢琳2 .学科组基本情况优势:(1)团队凝聚力稳步提升:在数学组“真”精神文化的引领下,老师们打造真实的数学学习平台,开展真实的实践,
3、做真正的教学(教学课例研究),在一系列团队合作中,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2)专业素养扎实提高:上学期,数学组借力新课标系列学习活动、课堂的长程性打磨,培养了教师理论素养,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3)育人价值日渐彰显:在双减背景下,数学学科组努力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养,AI数学获评区课程基地,也学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潜势:(1)教研文化需创新凝练:教研组活动单一,全员参与的主动性不够,教研活动总体呈点状推进,整个学科组的研究方向不清,路径不明。对教材的整体梳理、对课型研究要全面深入梳理,还有对专题研究的成果提炼意识要加强。(2).特色课程
4、需顶层设计:Al数学实施有待进一步高质均衡,Al数学目前研究比较散点化,缺少系统长程的规划。(3)发展内驱需分层激活:部分新教师有职业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35岁以上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进入发展瓶颈期的他们又缺乏整体的主动性和内驱力。梯队教师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渐拉大。教师理念与实践不能有效对接,不缺少理论的学习,但缺少对理论内涵的认识。(4)学生常规需持续培养:学生新常规的培养有序列的梳理,教学实践中却往往会忽视持久地培养,不利于让常规变为习惯。人数多、插班生多,学困生人数偏多,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二、学科组发展目标课程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常规,提升国家课程实施的品质,确保“双
5、减”政策能真正落地。完善“AI数学”特色课程,形成“AI数学”研究序列。教师发展:进一步强化文化的引领作用,将数学团队发展为团结、和谐奋进、乐于奉献的发展共同体。努力构建促使教师主动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新课标学习力度,切实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课堂实践能力及反思能力。学生成长: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常规的培养,深入挖掘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学科组重大事件文化班级数学角布置课程开展教材解读、课堂实践主题评课一体的研究模式作业设计研究AI数学的推进教师新课标学习与实践弘雅杯教师基本功比赛、区教师基本功比赛校级、区级课题申报新秀、能手参评教师材料准备学生数学活动
6、的序列化开展完善学生评价方式六年级区抽测四、实施策略(一)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真”。学科:真的平台,动的舞台。教师:做真教学,真做教研。学生:用数学之真,铸就孩子理性精神。环境文化:演绎数学之美,展现数学魅力。开放数学学科教室,学期初每个班级填好体验表格,保证一学期一个班级至少体验一次。内容工具准备玩转教具各类本年级教具,让孩子 做小老师图形变变变彩笔,纸,不同造型的图, 加深对图形理解找宝行动锦囊礼品,感悟方位探秘数学鲁班锁,数独9有趣的数学题目班级数学角(二)课程建设1 .国家课程-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为了帮助
7、老师们调整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式,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落实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结合学科研究日加强对新课标学习与实践。(1)精研大单元备课新课标背景下,以整体性的视野来整合资源、设计教学,进行教学过程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的衔接,甚至跨学科之间都能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把知识串成一个串,所以数学文化引领下的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大单元”教学。过去的集体备课,只是一节课一节去研究如何上?现在的集体备课将转化成对于一个单元乃至跨单元的整体理解。主要分为以下流程,首先学科组层面的整体架构(专家讲座指导,方
8、案的精心策划)一一各个教研组自主研究(组内集体备课+磨课)一一互动推进(学科组展示)。人员(待定)时间安排W2月14日“大单元备课”专家讲座麴1(五数)3月21日大单元备课实践朱茂(三数)5月16日大单元备课实践蹴K六数)6月6日大单元备课实践(2)打造“读+研+评”一体的教研活动过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主题的散点研究,教研活动总体呈点状推进,整个学科组的研究方向不清。在前期,教研组层面开展了大单元备课,在此基础还上将组织老师将新课标理念付诸实践,结合新课标思想,更好的指导理论教学。本学期,学科组将开展8次新课标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教材解读+课堂实践+作业设计+主题评课形成序列化的研究活动,研究
9、领域设计两大数学领域,形成“弘雅课堂”范式。领域时间新课标理念下的教材解读课堂实践作业设计主题评课(新课标+弘雅课堂规程)数与代数2月22日数与代数3月14日数与代数4月11日图形与几何5月9日图形与几何5月30日图形与几何6月13日(3)深入研究作业设计“双减”政策落地,其中减少作业时间,不只是在“量”上做减法,而应该在“质”上求变化,以确保“量”少“质”不变。基础作业必做题全体性一一都要做的基础题,教师对当堂讲授内容和知识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层级性一一以综合运用为主,不同的学生选做易、中、难不同层级的作业。拓展性一一体现弹性和个性化。选做题自选题探究作业练练类常规的练习和题目集星错
10、题类典型错题小老师讲错题错题漂流瓶整理类整理每单元知识思维导图评选实践类操作小组合作探索作业布置形式作业资源包一一单元一发布(必做题、选做题每天完成并批改完毕,选做题、探究作业一单元收一次,综合评讲)作业评价激励性评价本学期,学科组将会组织作业设计交流分享会,分享优秀的作业设计,请设计老师介绍设计理念。同时也会开展学科组层面的作业设计评比比赛。年级活动内容一年级数学绘本,游戏Pk,创意绘本、项目情景体验二年级数学口算、七巧板、棋类大比拼、项目情景体验三年级数学故事、数学魔术、项目情景体验四年级数学阅读、数学故事、数学游戏、项目情景体验五年级思维拓展、数学阅读、数学魔术、项目情景体验六年级数学魔
11、术,玩转图形,项目情景体验2 .AI数学一解决真实问题让孩子爱上数学AI数学的设计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基于数学知识在真实的场景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有用。根据吴教授指导,目前Al数学已经完成素材搜集工作,并形成课例若干。从上学期研究成果来看,很多课例没有很好将“信息化”和“解决真实问题”两者很好的融合。此外,上学期研究更多是内容的延展,还没形成序列化的研究,本学期在进一步探索课例的基础上,将尝试结合微视频制作,形成Al数学固定研究模式。此外,本学期也将拓展AI数学的研究场域,污水处理站、超市、垃圾分类站,借助这些地点,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玩中学(由真实情境出
12、发,引出知识)学中研(自主开展活动,研究概念)研中乐(学生展现自己成果,分享收获)创意100秀介绍100100到底有多大自己理解的100一张纸能折多少次旅游攻略圆的秘密节约时间小小营养师时间任务责任人2月素材学习,微视频制作培训各年级形成方案。朱为3月课例研究-三四年级微信推送微视频制作+微视频制作教研组长4月课例研究-五六年微信推送十微视频制作教研组长5月课例研究-一二年级微信推送+微视频制作教研组长6月机动()教师发展1.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了切实践行新课标理念,切实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本学期数学组在继续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时间负责人新课标自主学习寒假教研组长新课标学
13、习打卡整个学期教研组长新课标理论考试2月28日朱阴大单元备课2月7日,3月21日,5月16日,6月6日教研组长课例研究共八次,具体见表。朱理专家讲座待定2次朱班2,落实常规要求,促进团队协作(1)分层培养立足各教师的现实发展起点,让每一位教师清晰发展方向,在个性化关注中引领和培育教师的发展自觉。聚焦桃李团的持续引领与培养,增强各学科日常实践中的指导力量,提升数学学科教研组长能力;紧盯打磨潜力教师团队,让花骨团、青叶团梯队的教师有机会学着“挑大梁”,在各种活动中“登台亮相”,或开课,或评课,或承担项目,逐渐培养与推出一批“新人”,努力实现数学每个年段都有过硬骨干力量。团队名称成员要求课堂实战形式科研工作成果学习要求桃李团荆亚琴、蔡芬、杨伟、杨建芬、许秋明、耿云、叶朝阳、姜丽娟指导青年教师特色课堂示范校级及以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成为市区级课题、项目领衔人、核心组成员有相关讲座或论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