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许昌市“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17)751号)、河南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豫发改环资2017)806号)和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许政2016)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许昌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循环经济发展各项部署,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全
2、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市情,狠抓落实,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推进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着力循环型社会体系发展,完善配套政策,探索发展模式,突出项目引领,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取得明显成效。循环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依托煤炭、再生资源和农产品等资源优势,构建了煤焦化、再生金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循环产业链。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率大幅提高,依托既有循环经济发展基础,在长葛、襄城等地建设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工业大宗固废利用量累计超过18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利用率分别达到99%、I(X)%,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100%,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和危险废物排放量均
3、为0;农业秸秆利用量累计超过150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o国家级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我市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长葛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地区。长葛大周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被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顺利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成为全国首批通过终期验收的3个静脉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建成再生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三大产业基地,形成了收购一交易一加工一外销一再回收的循环发展链条,年回收加工260余万吨废旧金属,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左右,成为国内第二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省级试点园区扎实推进。襄城县煤焦化循
4、环经济产业园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重点产业集群”、“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产业园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形成了“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以煤矿为起点,不断延链补链,形成了“煤一焦一化一电一建“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完整的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原煤做到充分利用,煤焦化产业循环链实现“无缝闭合”。2015年,产业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76亿元。创造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许昌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特许经营、循环利用”的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新路子,实现了“
5、建筑材料一建筑垃圾一再生建筑材料”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许昌成为全国处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循环再利用的先进城市。金科公司建筑垃圾“四步回收”工艺和“移动处置”技术得到国家多部委高度认可,是全国唯一一家工艺、技术先进成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企业,年处理建筑垃圾400多万吨,年产值达3.2亿元。农产品循环产业链日趋成熟。全市初步形成了秸秆一养殖一粪便一沼气一无公害农产品循环链,培育建成了河街豆制品加工基地、世纪香食用菌种植基地、襄城蔬菜种植基地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了农产品种、养、加一体的循环化发展格局。全市年产腐竹1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6、62%,年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年产“三粉”(淀粉、粉条、粉皮)15万吨,总产值11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三粉”制品加工基地;食用菌达到30多个品种,年加工珍稀食用菌能力5.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是国家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3.22%,超出省下达目标8.22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降至28.9立方米。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水泥、火电等单位产品能耗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1.9%,农业灌溉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1。(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
7、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基本形成现代化建设大格局、建设“三力许昌”的关键时期。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推进魅力许昌建设、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层面看,发展循环经济面临重大机遇。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这都为我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新的历史性机遇。从
8、省域层面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我省人均土地、水、重要矿产等资源少,能源对外依存度快速增加;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省必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构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痼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从市域层面看,发展循环经济进入关键时期。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国家终期验收,又是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这些为我市“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循
9、环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市和全省一样,面临着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雾霾天气、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市循环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必须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努力提升循环经济发展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三力许昌”提供有力支撑。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
10、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资源绿色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典型模式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着力推进矿产资源与终端制造业、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城市矿产”与再生产品以及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加快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循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助推全面小康社会进程、魅力许昌建设步伐。(二)基本原则。强化理念,减量优先。推动全社会树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措施,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最大化地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
11、弃物产生,提高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化水平,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完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示范引领,全面推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各产业,城市、园区、企业各层面,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典型,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动循环经济规模壮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科学确定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切实发挥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
12、型升级的作用。高效利用,安全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强化监管,防止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确保再生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三)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全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循环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走在全省前列。到2020年,能源产出率、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分别比2015年提高15%、6%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7%,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率、
13、餐厨垃圾资源化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分别提高到97%、35%、35%和35%。表1“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变化率(%)L能源产出率(万元/吨标煤)1.992.29152.水资源产出率(元/立方米)277.735026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95以上-4.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9100(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81.990(8.1)6.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8085(5)7.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35-8.城市再生水利用率()33.835(1.2)9.建筑垃圾资源化率()9597(2)
14、三、主要任务(一)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引导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以产业循环连接、资源高效利用、废物安全循环为特征的循环型产业体系。1.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推动企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积极推广“3R”生产法,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落实河南省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细则,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推进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落实中国制造2025许昌行动纲要,实施绿色制
15、造工程,促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推动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化工、食品等行业骨干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先进节能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示范工厂。2,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快产业绿色融合发展,在化工、石化、建材等流程制造业间开展横向链接。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为导向,优化农业种养结构,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效对接;推进农产品加工、生态森林产品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教
16、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3.加快园区循环化发展。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统筹产业园区空间和产业布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升公共设施平台共享能力。以化工、生物医药、食品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园区),合理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实现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以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园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实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以建材、纺织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园区),推广绿色低碳生产工艺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改造,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腾笼换鸟: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和企业,鼓励闲